福鼎白茶歷史,4000多年前白茶源起!

  福鼎白茶的興起不過近十年,如果懷著鉤沉之心或追憶之情來翻看福鼎白茶,便會發(fā)現她的歷史竟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現在讓我們沿著歲月的痕跡,來翻閱白茶的歷史。
福鼎白茶歷史
  4000多年前白茶源起
 
  關于白茶的歷史究竟起于何時?茶學界有些不同的觀點。有的學者認為白茶始于神農嘗百草時期。上古時代尚無制茶法,人們運用的自然晾青的茶葉“萎凋”工序,就是一種古老的制草藥方法。由此可見,最早的茶按制造方式來看應該是白茶,或者說這是中國茶葉史上“古代白茶”的誕生史。
 
  湖南農業(yè)大學的楊文輝教授認為白茶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之,比綠茶誕生還要早2000多年。理由是先人用采摘的茶葉最初作藥用,由于茶樹萌發(fā)新芽有季節(jié)性,為了隨時都能喝到茶葉,便將采集的幼嫩茶葉曬干收藏起來,干曬的方法屬于白茶制法的范疇,這是茶葉加工的開端。因此,楊文輝教授認為白茶應始于神農嘗百草時期。
福鼎白茶歷史
  史書中曾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農嘗百草遇毒時,正是從茶樹上摘下鮮葉咀嚼而解毒,從而認識了茶的藥用價值。從此之后,人們開始采摘茶樹上的鮮葉,自然晾干收藏。茶學界專家陳椽教授同樣認為“如現時制白茶,可以說是制茶起源時期。”
 
  據央視報道,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曾經創(chuàng)建了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呂氏家族墓的發(fā)掘中,發(fā)現了距今1000多年前的茶葉,更讓大家驚奇的是,這些千年以前的茶葉還是茶葉中少之又少的極品白茶。
 
  太姥娘娘與白茶的千年傳說
 
  福鼎有這樣一個傳說,太姥山古名才山,堯帝時,有一位藍姑在此居住,以種藍為業(yè),為人樂善好施,深得人心。她常用將所種的白茶作為治麻疹的良藥,救活了無數小兒。人們感恩戴德,把她奉為神明,稱其為太母,這座山也因此名為太母山。到漢武帝時,派遣侍中東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為太姥山。古白茶的誕生與福鼎民間流傳的太姥娘娘之藍姑傳說不謀而合。
福鼎白茶歷史
  典籍中的白茶歲月
 
  盡管福鼎有著悠久的產茶歷史,但是史書文字記載相對較少,以至于很少人了解白茶的歷史悠久。
 
  有學者認為,白茶的起源至少在唐朝之前。唐代的陸羽在《茶經·七之事》曾引用《永嘉圖經》的一句話:“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陳椽教授在《茶業(yè)通史》中指出永嘉縣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qū)),系白茶原產地??梢娞拼L溪縣(閩東)已有“白茶”品種。
 
  明代田藝蘅所著的《煮泉小品》中記載:“茶者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近自然,且斷火氣耳……生曬茶淪于甌中,則旗槍舒暢,清翠鮮明,尤為可愛。”其中“生曬者為上,亦近自然”就是白茶的加工方法,這也表明白茶的品質接近自然,品質良好。這是有關白茶生產與品質的較早歷史記載。
 
  后來,明代聞龍在《茶箋》(1630年)進一步追述“田子以生曬不炒不揉者為佳,亦未之試耳”。這種“不炒不揉的制茶方法”,正是當今白茶制法的特點,即將“取芽”、“生曬”、不炒不揉融為一體。
 
  明清時期,太姥山茶的聲名更盛。
 
  明代謝肇淛《太姥山志》里多處提到太姥山產茶。
 
  明代陸應陽在《廣輿記》中寫道:“福寧州太姥山出名茶。”
 
  民國卓劍舟著《太姥山全志》時就已考證出:“今呼白毫。香色俱絕,而猶以鴻雪洞產者為最。驚性寒涼,功同犀角,為麻疹圣藥。運售國外,價與金埒。”太姥山一片瓦寺(鴻雪洞旁)的僧人至今仍沿用古法制作白茶,每年架梯到鴻雪洞頂采摘野生茶樹的芽,晾曬成茶后待客,成品如白毫銀針。
福鼎白茶歷史
  無論是史料記載還是當地田野調查,普遍的觀點認為福鼎是中國白茶的原產地,其生產白茶的歷史悠久,茶史遺存豐富,一些古籍記載和論述無不彰顯著福鼎白茶的悠久歷史文化積淀和其在中國茶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梢院敛豢鋸埖卣f,福鼎茶葉的演繹文化歷史,正是中國茶葉發(fā)展史的縮影。因此,品飲白茶,是個緬懷祖先勤勞智慧、體驗悠悠古典情懷的過程。
責編: chunwu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