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六要素,最實用的泡茶竅門!建議收藏

  眾生三千,以茶為媒,解讀中國人自己的茶人、茶事。三千茶農(nóng)做時代性的茶企。
 
  很多茶友都有這樣的困擾:
 
  為什么同樣的茶葉,同樣的茶具,同樣的水,你泡的茶就是沒有別人泡的好喝?還找不到原因?就讓我來告訴你。快來一起學(xué)習(xí)吧!
 
  三個正確的比例。茶具、投茶量、浸泡時間,在茶葉品質(zhì)沒問題的前提下,要把一款茶泡得好喝,主要在于茶具、投茶量、浸泡時間這三個方面。
 
  一、茶具
 
  古人云,器為茶之父,水為茶之母。從傳統(tǒng)的品茗藝術(shù),茗飲文化而言,茶具不僅僅是一種盛放茶湯的容器,而且是整個品飲藝術(shù)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質(zhì)地精良,造型優(yōu)美,并富有文化意蘊(yùn)的茶具,對于襯托茶湯,保持茶香,提高品茗的情趣,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就是陸羽所說的“益茶”。泡茶時最重要的是容量,容量跟茶水比、浸泡時間有直接關(guān)系。比如巖茶的袋泡裝是8g一泡,容量100cc和130cc的蓋碗,前者注水量和后者注水量肯定是不同的,一樣的浸泡時間,泡出來的滋味也會不同,前者相對來說會濃郁一些。
 
  二、投茶量
 
  茶水比維持在1:50的比例;投茶量一般為綠茶3克,紅茶4克,烏龍茶7-8克,黑茶普洱茶8-10克。如果無法確定投茶量,可先自己嘗試放適量茶葉沖泡,根據(jù)實際情況酌情加減。
 
  三、浸泡時間
 
  根據(jù)你投放的茶葉量所調(diào)節(jié)的,茶葉放多了,浸泡時間應(yīng)該短些,出水的時候速度快些;茶葉少了,浸泡時間則可稍微久一些。
  三個影響因素:注水方式、水溫問題、泡茶水質(zhì)
 
  一、注水方式
 
  注水入蓋碗,沿著邊緣注水還是直接注水,對品質(zhì)粗老的茶葉影響不大。如果是比較嬌嫩的茶葉,注水時避免直接澆到茶表面。
 
  二、水溫問題
 
  除了綠茶要用80-85℃,紅茶溫度為85-90℃,其他茶用沸水泡沒問題。用80-90℃的水沖泡茶,湯水確實會柔和許多,包括茶葉的缺點(diǎn),苦澀感也會減弱。
 
  三、泡茶水質(zhì)
 
  水是生命之源。古人對水的品格一直十分推崇。老子說:"上善若水。"而孔子對水的品評更加細(xì)致入微,他認(rèn)為水具有"德、義、道、勇、法、正、察、善、志"九種美德。古代茶人認(rèn)為水為茶之母,好茶尚須好水沖。歷代茶人于取水一事,頗多講究。有人取"初雪之水"、"朝露之水"、"清風(fēng)細(xì)雨之中的無根水";有人則于梅林中取花瓣上的積雪,化水后以罐儲之,深埋地下用以來年烹茶,歷來傳為佳事。白居易詩云"融雪煎香茗",辛棄疾詞"紅寫茶經(jīng)煮香雪",元朝劉敏中說"旋掃太初巖頂雪,細(xì)烹陽羨貢余茶",而乾隆皇帝則更"遇佳雪每收取,以松實、佛手烹茶,謂之'三清'"。烹茶用水,古人是把它當(dāng)做專門的學(xué)問來研究的,因而歷代都有專著。明人許次紓在《茶疏》中說:"精茗蘊(yùn)香,借水而發(fā),無水不可與論茶也。"張大復(fù)在《梅花草堂筆談試茶》中講得更為透徹:"茶性必發(fā)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茶十分,茶只八分耳。"而張源在《茶錄》中則稱:"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曷窺其體。"可見水質(zhì)直接影響茶質(zhì),泡茶水質(zhì)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茶的色、香、味的優(yōu)劣。古人認(rèn)為只有精茶與真水的融合,才是至高的享受,是最美的境界。
  注意細(xì)節(jié)
 
  出茶湯時要把蓋碗里的茶湯淋凈是對的,否則會影響下一泡的口感。
 
  還有出湯速度,茶湯倒入公道杯時,手拿蓋碗的角度決定了出湯速度快與慢。
 
  如果蓋碗縫隙,縫隙大,出湯速度也會加快;縫隙小,出湯速度自然也就緩慢。不要小看這五六秒的差別,也是能夠增加茶湯濃度的。
 
  不要一成不變的照搬泡茶方法,茶葉是因人、因時而異的東西,因為制茶人和天氣關(guān)系,所制出的茶葉會有不同表現(xiàn)。
 
  泡茶時要注意四個字“看茶泡茶”,不同茶葉有不同泡法,不同茶葉量有不同的泡法。
 
  大致可總結(jié)如下
 
  如果水溫低,湯水柔和,茶味略淡;如果是沸水,茶味、香氣足,優(yōu)缺點(diǎn)能明顯感受到。
 
  如果投茶量少,浸泡時間不夠,味淡,水?。蝗绻恫枇慷?,浸泡時間沒控制好,茶味濃,甚至帶微苦。

責(zé)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