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春茶,了解最真實的春茶!

  春茶固然是好的,尤其是頭春茶,一個冬天的休眠和養(yǎng)分儲備,讓其在春天的第一片芽葉中累積爆發(fā),那個中的鮮靈高爽之氣,確實并非夏茶、秋茶所能及。
 
  所以,早在唐朝年間,就有以“春分”時節(jié)特早萌芽采摘制作“明前茶”為貢品,侍奉宮廷的記載。而且清明節(jié)對部分春茶而言確實是個分水嶺,明前明后的口感相差甚遠,在這樣千百年沿襲而下的口感習慣與認知背景下,“春茶以早為喝”、“春茶越早越好”在近幾年茶葉消費走高的市場趨勢下,成了另一個被熱炒的居高不下的認知概念。
 
  在每個冬末初春的漫長等待中,早春茶在市場往往供不應求,一上市就被搶售一空,而早春茶等同于“高端禮品茶”的現(xiàn)象,在茶業(yè)界亦屢見不鮮。清明前的春茶,早一天就高一個價,清明后的茶,晚一天掉一個價。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要給大家提個醒——不要太過執(zhí)著于追求茶葉之“早”,因為春茶可不是越早越好!
  一、所有春茶采摘時間都在明前為佳?
 
  中國的頂級名優(yōu)綠茶,很多集中在以安徽、浙江、江蘇為核心的長江流域江南茶區(qū),但這里的頂級綠茶,絕大多數(shù)不是早生種,發(fā)芽率受天氣制約的因素很強,最好地方的原生種一般都要到3月中下旬之后才出得來。
 
  以西湖龍井為例,最特級的原料是來自群體種的一芽一、二葉,而非早生種的細嫩單芽,采摘的最好時間是在4月初而不是更早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它們的物質內涵最豐富,口感亦為最佳。
 
  而除了江南茶區(qū),云南普洱茶亦然,根據(jù)當?shù)刂撇璧慕涷?,班章茶重香,因此班章區(qū)域的茶要早一點采摘的茶做出來是最好喝的,所以3月中下旬就差不多開始采摘了。但易武區(qū)域卻恰恰相反,易武茶中湯水滋味,最好的采摘制作時間應該是清明以后為最佳。
 
  可以說,每個區(qū)域有其各自的地理、氣候和樹種條件,也都有其專門的采摘時間,一味求“早”,其實是對不同茶葉差異性的漠視。
 
  二、春茶是越早品質越好?
 
  為了爭“早”,國內一些茶葉產區(qū)的茶商早就各顯神通。有產區(qū)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發(fā)展大棚茶葉,但是大棚茶葉生長期短,有效營養(yǎng)成分累積不夠,口味淡、不耐泡,始終不能與棚外生長的茶葉相提并論。
 
  而為了占得先機,有一些茶農則瞄上了茶品中的“早生種”,比如烏牛早就是個中范例。像烏牛早就差不多要比龍井要早半個月萌發(fā),比西湖這個區(qū)域原生的群體種差不多要早一個月萌發(fā)上市。而每逢少量新茶上市之時,就是假茶紛至沓來之日,用烏牛早冒充“西湖龍井”,早就屢禁不止。
 
  外省茶冒充名優(yōu)綠茶更不在少數(shù)。因為地理和氣候的原因,云貴川的茶葉成熟上市的時間普遍要比江浙區(qū)域要早,所以更有投機者以次充好,“李逵”沒上市,“李鬼”就唱起主角。
 
  這些都是一味求“早”,所催生出的市場亂象,它們最終讓浮躁的茶商陷進了市場炒作的泥潭,也讓我們離好茶越來越遠。
  三、春茶都是全芽頭最好?
 
  另外,制作傳統(tǒng)的名優(yōu)綠茶,對其品種和滋味都有了成熟的體系,并不是全芽頭最好。因為茶葉的內含物質在茶樹的不同部位含量不一。茶多酚、咖啡堿就主要分布在第一、二葉,氨基酸主要分布在芽頭。
 
  所以芽頭固然鮮嫩,但是口感的醇厚度還是需要葉片中的內物質作為支撐。比如說經典茶中的太平猴魁,正宗的太平猴魁就要求“兩葉一芽”。
 
  觀點:是頭春茶,晚一點也不怕!
 
  事實上,大家追茶不應該是追“早春茶”的概念,而應該是“頭春茶”的概念。
 
  頭春茶就是一年中第一波發(fā)芽長出來的標準葉子,只要是開年的第一次采摘,就都是頭春茶。因為茶葉經過一個冬天的休眠,累積了非常多鮮爽的滋味和營養(yǎng)物質在里面,所以它只要是頭春茶,這些口感鮮爽的東西及營養(yǎng)物質就在里面,而并不表示越早越好。
責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