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融通道、儒、佛的思想精華

  中國茶道是以飲茶為契機的綜合文化體系,融會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組成部分的道、儒、佛三家文化的思想精華。從歷史的角度看,道家與茶文化的淵源最為久遠,道家的自然觀一直是中國人精神生活及觀念的源頭,茶文化自始便與道家思想中的自然觀念相契合,茶道無疑是“自然之道”的一部分。從發(fā)展角度看,茶道的核心思想應歸之于儒家學說,這一核心思想主要是儒家倫理的“中和”思想,儒家茶文化也講“道”,但這已并非完全意義上的“自然之道”,而是“以茶利仁”之道,故儒家茶文化同樣講“以茶可行道”。佛教禪宗則體現(xiàn)在茶文化的興盛與發(fā)展上,歷史上許多名茶出自禪林寺院,而“茶禪一味”的概括,濃縮著許多至今也難以闡述得盡善盡美的深刻涵義。禪宗建立的一系列茶禮、茶宴等茶文化形式,具有很高的審美趣味。

 ?。ㄒ唬┳匀徊璧?,茶道“自然”

  “自然”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最早出自老子。老子的《道德經(jīng)》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自然”,指“自己而然”,非有意造作而然的,“道”本身即“自然”之道而無所不在。在道家看來,茶道只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茶的天然性質(zhì)決定了人們從發(fā)現(xiàn)它到利用它、享受它,都必然要以上述觀念灌注它的起始發(fā)生的全過程。

  道家的思想發(fā)展到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有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階段。此時,自然之“道”的概念逐漸普及,并且逐漸演變?yōu)楣髁x的宗教。一人們在日夜思考著如何得道成仙。在那一個充滿狂熱求仙風尚的時代,含“道”、含“生命素”成分較多的茶,自然成為成仙的靈物。唐代詩僧皎然有一首《飲茶歌送鄭容》,以一個超然瀟灑、自由自在、似僧非僧的文人茶道家的身份,淋漓盡致地描繪了“丹丘羽人輕玉食,采茶飲之生羽翼”、’“賞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一中蕩憂栗”等飲茶而羽化成仙的道家理想,把茶道精神推到極高的境界,充分體現(xiàn)了“自然之道”的玄妙,成為茶文化中的經(jīng)典之作。

  自然之茶道或茶道之自然。不自然不成其為茶道,茶道無所不在地顯示了自然。茶道也就是按照茶的“自然”要求,以‘“任其自然”,的狀態(tài),發(fā)掘出它的天然精華以“合于自然”。所謂“天然自然”者,對茶人來說,就必須真正地以自然而然的態(tài)度與精神去合于“天然之道”,以素樸的人性與茶的本性契合。這些都是茶人從道家思想中得到啟發(fā)并發(fā)展成為茶人的原則,它最終仍要歸為道、儒、佛思想的共同宗旨“天人合一”。而道家也以清靜無為、自然而然的態(tài)度追求著神仙世界,從而各地道觀大都自產(chǎn)自用著自己的“道茶”,實現(xiàn)著自在自為的自然思想,這種茶道思想對茶文化開創(chuàng)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茶道強調(diào)“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質(zhì)、行為和精神3個層面。在物質(zhì)方面,認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賜的“珍木靈芽”,在種茶、采茶、制茶時必須順應大自然的規(guī)律才能生產(chǎn)出好茶;在行為上,講究在茶事活動中,一切都要以自然為美,以樸素為美,動則如行云流水,靜則如山岳磐石,笑則如春花自開,言則如山泉吟訴,舉手投足之中都應發(fā)自自然,任由心性,毫無弄巧造作;在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璞歸真”表現(xiàn)為使自己的心性得到完全的解放,心境清靜、怡然、寂寞、無為,仿佛與宇宙相融合,升華到“無我”的境界。
[page]

 ?。ǘ┮圆柩胖?,以茶行道

  儒家學說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文化,中國茶道與儒家學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儒生們把品茶看做品味人生,酸甜苦澀,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各人有各人的偏愛,各人有各人的追求。儒生與茶道的關系是道心文趣兼?zhèn)?,比佛家和道家要復雜的多,但其主體是倡導“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劉貞亮《茶十德))),懷有積極的人世觀。

  “以茶可雅志”,貫穿著儒家的人格思想。儒家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概而言之,就是修身為本、修己愛人、自省慎獨、自尊尊人、敬業(yè)樂群的君子人格,旨在建立一個有文化修養(yǎng)的高度文明的“優(yōu)雅社會”。“以茶可雅志”中的“雅志”兩字,“雅”指文明、教養(yǎng)、高尚、美好、正當,“志”指人格精神趨向于一個較恒定的、具有真正價值的目標。老子最早倡導“志于道”,這一命題不斷為后世思想家所發(fā)揮,如孟子認為不動心就是“持其志”“不動心有道”等等。“志”既然是人之為人的價值所在,它就是對抗人性異化的精神柱石,若失志,人就變成非人,這是儒家的共識。以茶可雅志是從茶文化這種文化形態(tài)的視角來理解人生本身,這正是儒家思想的深刻反映。茶人的“雅志”,固然有清高的意味,但更多的是表示它的高雅品格,這正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儒家在茶性與人性契合點上的認識是深刻的。“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韋應物《喜園中茶生》),視茶為高雅的象征。“豈知君子有常德……不改舊時香味色”(歐陽修《雙井茶》),也是借茶表示人對雅志的追求。

  儒家茶文化代表著中庸、和諧、積極人世的儒家精神。“以茶可行道”,實質(zhì)上就是指中庸之道。因為無論“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還是“以茶可雅志”,都是為“以茶行道”開路。儒家的中庸思想在孔子和后代儒家那里,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概而言之,“中”,也就是適度,什么時候該做什么就做什么,“庸”可視為合情合理,因此,中庸之道,乃是修身之道,是處世做人的態(tài)度與方法。“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孔子《中庸》第一章),此中的情與理,要求合情合理,不走極端,保持“中道”,以達致“和”的狀態(tài)。

  “和”,不僅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道德范疇,同時也是美學境界。自劉貞亮首先提出“以茶可行道”后,無論是宋徽宗趙佶的“致清導和”,還是斐汶的“其功致和”等等,都是以儒家的“中和”與和諧精神作為中國茶道精神。茶道以“和”為最高境界,也說明茶人對儒家和諧或中和哲學的深刻把握。
[page]

 ?。ㄈ┎瓒U一味,修煉身心

  相傳,“茶禪一味”是宋代四川成都昭覺禪師佛果克勤的手書,他以此四字贈與留學日僧珠光。“日僧珠光訪華,就學于著名的克勤禪師珠光學成回國,克勤書‘茶禪一味’相贈,今藏日本奈良大德寺中”(《佛學典故匯釋·茶禪·趙州茶》)。盡管學術界對這一記載存有質(zhì)疑,但“茶禪一味”把茶與禪等同,無疑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智慧境界。日本人正是看準這一點,經(jīng)過一代代禪師們的繼承發(fā)展,終將其發(fā)展成為極具規(guī)模、頗有影響力的茶道。

  中國茶道幾乎汲取了佛禪思想中的一切精華。茶道與禪宗幾乎不可分。茶在禪門中的發(fā)展,由特殊功能到以茶敬客乃至形成一整套莊重嚴肅的茶禮儀式,最后成為禪事活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深層的原因在于觀念的一致性,即茶的性質(zhì)與禪悟本身融為一體,以茶助禪,以禪助茶,“轉相仿效,遂成風俗”(封演《封氏聞見錄》)。

  作為自然界一種植物的茶,怎么同禪結合在一起的呢?茶與禪的碰撞點,最早發(fā)生于茶的藥用功能中,僧侶打坐要磕睡,飲茶可提神醒腦。在濃郁的崇茶風氣中’,又兼“茶”本身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蘊,吃茶暗含禪機,禪即是茶,禪茶相混,茶禪一味,難分難解。茶禪一味的內(nèi)在原因即為修煉身心,具體說來有3個原因。首先,茶是佛寺相沿已久的傳統(tǒng)食品,茶崇拜意識早已成為僧人們內(nèi)在的血液里的成分。其次,茶是佛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最頻繁使用的飲料,.僧人們因而對茶有一種與生命相連的親切感。最后,茶的清心醒腦作用,是佛僧坐禪的最佳依賴和幫助。茶本身的生命啟示及清高靜寂的品性特征無不暗含或揭示禪機,能表達“禪”的妙境。正因為如此,才有“茶禪一味”的表述。

  “吃茶去”三字,成為禪林法語,就是“直指人心,見心成佛”的悟道方式。唐高僧從諗,禪師,常住趙州觀音寺,人稱“趙州古佛”。因其嗜茶成癖,所以每說話之前總要說聲“吃茶去”。茶禪一味,道就寓于吃茶的日常生活之中。道不用修,吃茶即修道。后世禪門中“吃茶去”廣泛流傳。當代佛學大師趙樸初也題有“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禪宗是中國士大夫的佛教,浸染中國思想文化最深。“飯后三碗茶”的“和尚家風”的實行,“把佛家清規(guī)、飲茶談經(jīng)與佛學哲理、人生觀念都融為一體。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茶禪一味’之說應運而生。意指禪味與茶味同是一種興味,品茶成了參禪的前奏,參禪又成了品茶的目的,二位一體,水乳交融”(余悅《禪悅之風》)。而“茶禪一味”本身所展示的高超智慧也就成了文化人與文化創(chuàng)造的新天地,就連李白、劉禹錫、白居易、皎然、韋應物、黃庭堅等中國第一流的詩人都相繼進人這一領域,以茶悟道,以茶修心。如唐代詩僧皎然《九日與陸處士飲茶》:“九日山僧院,東籬菊地香。俗人多泛酒,誰能助茶香。”這一句“誰能助茶香”的發(fā)問,烘托出“茶禪一味”的幽雅。唐代詩人劉禹錫,頗通佛理,常進出佛教寺院,他曾參釋西山寺,僧人把他當貴賓看待,立即進行了一場從頭至尾的完整的現(xiàn)場茶事活動:采摘,炒干,烹飲,并在一種佛教的格調(diào)中互致敬意。他的《西山蘭若試茶歌》將品飲這次茶的過程寫得十分優(yōu)美:“驟雨松聲入鼎來,白云滿盞花徘徊。悠揚噴鼻宿醒散,、清峭徹骨煩襟開。”

  中國茶文化,是在道、儒、佛“三教合一”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背景及其整體直觀的思維方式下產(chǎn)生的。茶道,既為道、儒、佛三家所共同造就,又因為它能夠同時融會道、儒、佛三家的基本原則,而體現(xiàn)大道特有的精神。道家的自然境界、儒家的人生境界和佛家的禪悟境界融會成中國茶道的基本格調(diào)與風貌。

  本文摘錄自《中國茶文化》,徐曉村主編,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5年3月版 

責編: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