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煎茶只煎水”——古人的煎水功夫

  “相傳煎茶只煎水”——古人的煎水功夫
  宋代的蘇軾、蘇轍二兄弟,對品茶都有濃厚的興趣,蘇軾曾寫了一首《試院煎茶》詩,蘇轍步他哥哥的詩韻,寫了一首《和子瞻煎茶》詩。蘇轍的詩中有這樣兩句:“相傳煎茶只煎水,茶性中國古代飲茶藝術(shù)仍存偏有味”,認(rèn)為煎茶只在煎水,水煎得好,才能保存茶性,使茶的色、香俱美而味更美。
  這兩句詩道出了煎水在品茶過程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煎水得法,才能引發(fā)茶的真味,益人神思;反之,古人直斥之為“溝渠間之棄水”。?煎水即煮水。飲茶用水要擇水晶,上章已有敘述,古人對煎水到什么程度為合適,也有一定的要求。正如古人把焙茶用火適中與否叫做“火候”一樣,他們把煎水適度與否叫做“湯候”。辨別湯候,古人立下了兩個標(biāo)準(zhǔn),一是看水沸時沸泡的多少和大小,一是水沸時的;聲響。陸羽《茶經(jīng)》“五之煮”,總結(jié)了煎水過程中水從初沸到全沸時的“三沸之湯”,他說:“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意思是水初沸時,有魚目大小的氣泡泛出,并有輕微的音響,這是第一沸;陸羽那時,是用茶釜煮水,水“緣邊如涌泉連珠”,是說釜四周的水開始像涌泉一樣翻滾不停,水泡如連珠一樣不斷上冒,這是第二沸;水面全都沸騰起來,波浪翻滾,這是第三沸。待到第三沸,陸羽認(rèn)為“水老”而“不可食”。
  唐末詩人溫庭筠在《采茶錄》中記李約能自煎茶,對水煎到什么時候最為合適也有論說,他的主張和陸羽的“三沸之湯”;大致相同。

責(zé)編: juses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