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都”杭州還缺點什么?

  昨天是農(nóng)歷節(jié)氣中的“谷雨”時節(jié),也是杭州的“全民飲茶日”,第二屆萬人品茶大會在吳山廣場舉行?,F(xiàn)場進行了茶文化演出、“廣場斗茶”活動、茶文化知識普及展示等活動。全國一些城市也會開展“全民飲茶日”的活動,而杭州則走得更遠,去年市人大常委會和杭州市政府已正式定為法定節(jié)日。與之相呼應的,還有一個口號——“茶為國飲,杭為茶都”。早在2005年,中國(杭州)西湖國際茶文化博覽會上,杭州就已經(jīng)被授予“中國茶都”稱號了。

  建立在歷史文化上的茶都

  作為“茶都”,杭州與茶有著悠久的緣分,唐朝時期,種茶飲茶已蔚然成風。

  安史之亂時,陸羽因戰(zhàn)禍流落到浙江地區(qū),一路遍訪各州,考察茶事,最后隱居在余杭雙溪(今余杭區(qū)徑山鎮(zhèn)雙溪)。外面戰(zhàn)事頻仍,陸羽“闔門著書”,寫成《茶經(jīng)》,被尊為“茶圣”。現(xiàn)在,余杭徑山還留著陸羽當年取水煮茶的“陸羽泉”。

  《茶經(jīng)》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從茶葉的生產(chǎn)歷史、種植技術、飲茶器皿等方面,對唐時茶文化做了全面總結。據(jù)《茶經(jīng)》記載,唐朝人喝茶方法與現(xiàn)在大不相同。他們將茶葉搗碎風干后制成茶餅,放到器皿中煮成茶湯,還會加鹽調(diào)味。

  杭州飲茶之風興于唐而盛于宋,茶已經(jīng)滲透了宋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客來敬茶”已成風俗。市民會帶著茶來看望新搬來的鄰居,鄰里走動也喜歡以茶相會。——“或有從外新來,鄰左居住,則相借動使,獻遺茶湯,指引買賣之類。更有提茶瓶人,每日鄰里互相支茶,相問動靜。”

  久負盛名的龍井茶,從唐朝西湖群山中栽種開始,歷代與飲茶的杭州人為伴。元代散茶開始流行,催生了龍井茶的誕生。明朝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的《錢塘縣志》記載,“茶出龍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與他山異”。清代,乾隆皇帝更是四次到龍井品茶,并贊不絕口,龍井茶的名聲更是傳遍天下。

  目前杭州13個區(qū)、縣(市)中有11個生產(chǎn)茶葉,茶園面積近45萬畝,2011年茶葉總產(chǎn)值突破10億元,占全國茶葉總產(chǎn)值的8%。

  本月初,《2013中國茶葉區(qū)域公用品牌建設白皮書》發(fā)布,西湖龍井以54.56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第一。這已經(jīng)是西湖龍井連續(xù)四年在價值評估中排名第一。此前三年,西湖龍井的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分別為44.17、50.33、52.66億元。

  可以說,歷史的淵源、文化的傳承、茶經(jīng)濟的規(guī)模是“茶都”可以立足的根本。

  曾高度繁榮的杭州茶館業(yè)

  杭州茶館的興起是在南宋。北宋滅亡后,南宋定都杭州,給杭州茶館業(yè)發(fā)展帶來了巨大契機。那時,杭州茶館業(yè)已高度繁榮,出現(xiàn)了許多有相當規(guī)模的茶肆。茶肆雖以茶得名,但出售的并不僅是茶水,甚至還有兼售風味小吃。

  元明時期繼承了兩宋飲茶之風,到了晚清,杭城之人依然嗜茶?!度辶滞馐贰返淖髡邊蔷磋髟谇∧觊g來到杭州,在小說中描述了馬二先生在錢塘門外、吳山上和城隍廟等處6次吃茶的情景。他一路走來,都是茶肆云集,光吳山上就有茶館30多處。

  到了民國,茶館數(shù)量開始有一些確切的記載,1931年《杭州市經(jīng)濟調(diào)查》登記了杭州當時有大小茶館550家,大多在上城。1937年《杭州市公司行號年刊》中記載,杭州茶店業(yè)有行號、經(jīng)理和電話的就有500多家,此外還有很多沒有登記在冊的小茶館。

  在上城地區(qū),這些茶館主要分布在商貿(mào)繁華的地段,比如吳山、火車站、湖濱新市場周圍、鼓樓至官巷口的舊市區(qū)一帶。下城地區(qū),茶館則主要分布在艮山門、中東河、眾安橋一帶,“這些地方連接著大運河,運輸繁忙,勞工眾多,因此是小茶館的聚集地。”下城區(qū)茶研會主任薛志中說,拱宸橋一帶原先茶館很少,1895年開埠之后,市場迅速繁榮,茶館就一下子多了起來。

  茶館為了留住茶客,也兼營喝茶以外的項目。首先是書場進茶館。說書風氣始于南宋,民國時期相當普及,“說大書”,即用杭州方言說表的“杭州評話”。“說大書”時,只有一個人表演,說而不唱,用扇子、手帕做道具,以醒木拍桌來加強氣氛。除了說大書,規(guī)模較大的茶館還會兼營說唱和曲藝表演。除了吃茶,茶館還兼具了其他社會功能,是重要的社交場所。

  《上城區(qū)茶文化圖考》記載的上城茶事舊聞就提到,市民常在茶館里講理調(diào)解,或者聚眾談判。“某人力車公司車夫們聚集羊壩頭云液樓茶店和包頭講理,包頭被毆,同業(yè)罷工。”愛鳥遛鳥者會在茶館聚會喝茶,有些賭徒則在茶館里聚眾賭博,甚至清末革命黨人也會在茶館接頭。

  薛志中是老底子的杭州人,在他年幼時,聽書茶館還有很多,三天兩頭跟著父親去茶館聽大書,擠在一大群茶客中,聽說書先生口若懸河地談古論今。“劇院和茶館都有說大書的,我最喜歡去茶館,因為價格便宜。那感覺就跟現(xiàn)在看電視劇一樣,說書先生總是留點懸念,讓人很想繼續(xù)聽,下次才會來。”

  隨時代變化的飲茶文化

  不能否認,以茶為日飲的人依然還有很多。曾有人這么戲解“杭”字——就是草木之旁大樹之下有一張桌子,而“幾”上面一點,就是那把令人不忍割舍的“茶壺”。

  吳山上的那些老茶館還延續(xù)著幾百年的生意,那里仍是很多老杭州常去喝茶的地方。每日工作或休息時,茶杯不離手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只是其中的年輕人有點少,喝著飲料長大的年輕人,對茶多是陌生的。

  十多年前,杭州風靡起自助茶樓,交一定數(shù)額的錢,就可以無限量吃各種美食。每到周末,各大茶樓都擠滿了打牌閑聊的人。到了近幾年,由于市場競爭,這種吃美食為主的茶樓因價格劣勢,也在走下坡路,陸陸續(xù)續(xù)地或取消自助方式關閉,或者轉型進入景區(qū)做高端商務,甚至有很多已經(jīng)悄悄地關門歇業(yè)。

  年輕人也更容易被時尚的咖啡廳、KTV等吸引,農(nóng)家樂也分流了很多客源,如茅家埠、梅家塢等地方。這些地方,也能點到各種茶,但顧客則只是沖著吃喝玩樂而去,“茶”變成了可有可無的配角。

  除了年輕人對茶的陌生和茶館的尷尬身份,杭州人喝茶沒有形成廣東人喝早茶、福建人喝功夫茶、成都人喝蓋碗茶那樣有明顯的風格和深入骨髓的習慣。全民飲茶日的設立,是“茶都”杭州對往昔的回顧和向往,通過一系列活動試圖重新喚起全民飲茶的風氣。昨天的杭州風雨交加,活動現(xiàn)場依然人頭攢動,市民們興致盎然地取一杯剛泡好的熱茶,或看茶藝表演,或瀏覽知識展板,感受著杭州茶文化的熏陶。

  薛志中提到,杭州在去年就啟動了茶文化“四進”活動,就是將茶文化“進企業(yè)、進機關、進社區(qū)、進學校”?,F(xiàn)在很多年輕人沒有飲茶的習慣,更缺乏對茶文化的了解,“進學校”的目的就為了從小培養(yǎng)飲茶習慣,讓孩子們也懂得茶文化的歷史,學會一些茶藝。

  杭州要正真成為睥睨全國的“茶都”,還需更多“飲茶日”之外的工夫。

責編: 哥歌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