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費并不是價格越低越好

  中國普洱茶網訊:作為健康飲品,茶葉的養(yǎng)生功效越來越受到認可,曾幾何時喝高端茶成為身份的象征,在攀比品位的同時,一部分茶葉的價格被炒得堪比黃金,2013年茶葉產能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2014年的主題是做大眾喝得起的親民茶,那親民的定義就是越廉價越好嗎?本期業(yè)界傳聲請來世界茉莉花茶傳承世家林增欽來談談他的看法。
 
  去年底,山東濟南舉辦的中國茶葉博覽會上,某家茶企展出一款標價8000多元的茶葉,這在茶葉價格被高位劫持的今天本是稀松平常的事,然后接下來發(fā)生的事卻讓人大跌眼鏡,一位茶客開玩笑地將該款茶葉砍到80元,經過茶企的一番思想斗爭后,竟然成交了,在眾人的唏噓聲中,該家茶企被趕出了茶博會現(xiàn)場。
 
  在市場經濟下的今天,一些大茶企不論是宣傳推廣、人工成本還是租金投入已和早些年不可同日而語,大品牌定位高,定價也高,小茶企似乎嗅到了商機,傍富跟風,商品茶的價格因此水漲船高,騎虎難下。
 
  那是不是茶葉無法自降身價,但可以應景被動打折,從8000元到80元直到大眾能夠買得起,畢竟只有賣出去變現(xiàn)了才能算營銷成功了。如果此法可行,該茶企就不會被驅逐。
 
  被砍價后的茶葉最終回歸了大眾茶的價格,但這種回歸的方式不免差強人意,百姓心中疑竇叢生:“茶葉價格的水分真有這么多,還是目前茶葉市場魚目混雜,以次充好,將低端茶賣成高端價,8000元的品質等于80元?”
 
  當茶葉價格居高不下的時候,我們呼吁行業(yè)必須自律,茶葉協(xié)會必須監(jiān)管,引導理性消費,反之亦然,當價格毫無底線,急轉直下的時候,行業(yè)更應該團結起來,對這種非理性的行為進行詰問,茶葉協(xié)會也應該啟動監(jiān)管職能進行徹查。
 
  以一款十窨的高端茉莉“金針王”為例,福州多家茉莉花茶企都生產,但卻沒有一個明文的標準:比如在原料、生產工藝上達到什么要求,外形、香氣要達到什么級別才能稱之為“金針王”。如果沒有硬性的明文指標,大家生產的都能隨意起名為“金針王”,那么市場上認真做茶的企業(yè)根據(jù)自己產品的價值一斤賣一萬多元,惡意競爭者一斤卻只賣幾百元,標準達不到,名字卻一樣,用低價的“偽劣品”擾亂市場,損害的是整個行業(yè)的利益。
 
  因此,茶葉協(xié)會需要牽頭廣大茶人聯(lián)合起來,商議制定一個產品價格聯(lián)盟,明文規(guī)定:達到什么標準的茶才可以起什么名字,真正達到這個標準的茶價格還必須有一個上限和下限(每家茶企請的制茶師技術特色不同,除了生產環(huán)節(jié)額外支出的成本也不同等,所以價格不可能完全一樣),太高了,牟取暴利,便是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太低了,甚至與付出成本脫節(jié),則是市場的攪局者,惡性競爭沒有最終的贏家,理性消費也并不是價格越低越好。
文:林增欽
來源:東南快報
 
責編: Firday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