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六堡茶之品牌價值(一)【歷史篇】

  本文擬分四個篇章連載,分別為【歷史篇】【文化篇】【現(xiàn)狀篇】【展望篇】

  最近,中國茶葉品牌價值評估課題組發(fā)布2012中國茶葉區(qū)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報告:六堡茶區(qū)域品牌價值達8.79億元,在黑茶類列第2位,僅次于普洱茶。在整個中國茶葉區(qū)域公用品牌價值榜中列第31位。

  在前兩次發(fā)布的報告中,六堡茶區(qū)域品牌價值分別為6.73億元、8.3億元,品牌價值三年凈增2.06億元。由此可見,六堡茶品牌的認知度、好感度在這幾年中得到明顯提升,品牌價值也在逐年提升。

  六堡茶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名茶,特別是清中期起,六堡茶通過水運外銷為嶺南民眾和東南亞華人華僑所熟悉并消費,知名度很高。在這里,我們以六堡茶品牌的歷史、文化、現(xiàn)狀及展望為線索,對六堡茶品牌的打造作一些探索,以其為六堡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六堡文化更廣泛傳播提供點滴拋磚引玉的思考。

  六堡茶興盛始于廣東

  從明清起,嶺南文化區(qū)域特別是廣府文化圈中,民間形成了喝飲六堡茶的習慣,直接拉動了近代六堡茶的大規(guī)模生產和運銷。

  說起六堡茶,大都會說起“在清朝嘉慶年間,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檳榔香味位列全國24個名茶之一”的輝煌過去。不過,要說起六堡茶的傳播,更早在明末清初便已經(jīng)開始在珠江流域的沿江傳播了。

  從明清起,嶺南文化區(qū)域特別是廣府文化圈中,民間形成了喝飲六堡茶的習慣,在普羅大眾中大量地消費,直接拉動了近代六堡茶的大規(guī)模生產和運銷。

  廣東人的飲茶習慣非常悠久而且普及,在宋代的史料中,有潮汕人“善茶”的記載。在宋、明兩代,隨著茶館文化的普及,地處嶺南、天氣炎熱的廣東,飲茶消費早已深入到勞苦大眾階層。明代,鄉(xiāng)村集市已經(jīng)出現(xiàn)專門為勞苦大眾解渴歇腳的茶寮茶館,飯館食肆更是必備茶水供應。

  清咸豐同治年間,廣東已經(jīng)出現(xiàn)一種叫“一厘館”的茶館,設備很為簡陋,一張木桌,四條板凳,提供茶水,也供應糕點,門口掛一個木牌子,寫個大大的“茶”字或寫“茶話”兩個字。到了清同治、光緒年間,廣州的“二厘館”茶館出現(xiàn),“飲茶”更為普遍,茶樓飲茶的習慣開始逐步形成。

  可以說,正是廣東人的這種愛茶嗜茶的生活習慣,促進了六堡茶在廣東的消費,也促成了后來的六堡茶大興盛。

  廣東民眾的大量消費,吸引了精明廣東商人進入六堡茶的營銷環(huán)節(jié),甚至最終進入種植生產環(huán)節(jié)。

  六堡茶行銷粵港地區(qū)

  自古以來,廣東人善于經(jīng)商而聞名,勇于開拓、善于變通、踏實肯干、務實高效。尤其注重“敢”和“先”。在看到南粵市場上有消費廣西六堡茶的苗頭時,大量的廣東商人逆水而上,翻山涉水,去到當時很“山”的六堡設莊收茶。

  據(jù)考,自明清起,蒼梧縣下設多賢鄉(xiāng)等十一鄉(xiāng),河以南設六鄉(xiāng),河以北設五鄉(xiāng),多賢鄉(xiāng)設頭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六堡,六堡由此得名。一開始,為了避免同行競爭、爭搶貨源,廣東茶商將六堡茶稱作“青茶”或“桂青”茶而銷售于西江沿岸城鎮(zhèn)及珠江三角洲地區(qū)。也同時可以借機混入一些廣西其他產區(qū)的綠茶銷售。

  廣東茶商的成功經(jīng)營,吸引了更多茶商的到來,也有周邊的如蒼梧旺甫一個姓梁的,開設茶莊,名為“盛發(fā)”。接著,還有來自廣東鶴山的茶商,在合口街開設“生記”。之后,有來自廣東省城、郁南、云浮、鶴山、江門甚至香港等地的廣東茶商,都來到合口街設莊收茶。據(jù)記載,至抗戰(zhàn)爆發(fā)前,六堡茶莊的六堡茶產運銷量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設莊收茶制茶的大茶莊有香港天順祥茶莊、廣元泰、英記、萬生、文記、興盛莊、同盛、廣福泰、新記、公盛、生記、源盛、永記、盛發(fā)等等,其他小莊、自收自銷及行商、走販更是多不勝數(shù),有些雇請懂茶的師傅,每年初春開始進山收茶,秋末運茶回家。后來,一些“行商”也紛紛轉做“座商”。

  隨著競爭進一步加劇,為了顯示正宗,很多茶商逐步打出“正宗廣西六堡”“六堡正山靚茶”等的名號,“六堡”諧音“六寶”意頭甚好,其“六堡茶”茶名在廣東民間逐步“開名”,民眾頗為“受落”。在清代咸豐、同治年間,隨著產銷量的增大,六堡茶以其“味厚”、耐泡、“隔夜不變餿”已經(jīng)深入到廣東民眾的心中,成為很多地方的日常用茶。

  據(jù)一些當年隨著運茶船到過廣東和香港的老茶人回憶,當年多是騎樓建筑,茶莊門前的青磚柱子上,往往刷上大大的“正宗廣西六堡茶”或“地道正山六堡茶”等字樣。據(jù)到過香港天順祥茶莊的李旭秋老人回憶,這個茶莊門前的柱子上,除了天順祥三個字的嘜記,就是大大的“正宗六堡茶”字樣,字大如斗,百余米之外都清晰可見。

  一直以來,六堡茶經(jīng)香港轉口,運往馬來西亞及南洋諸國,粵港的茶商也往往在包裝上,特別注明“正宗六堡茶”字樣,而后來,逐步地也出現(xiàn)了蒼梧六堡茶、正宗梧州六堡茶的字樣,固然,這與市場及消費者的取向是一致的。

  茶商以商號打造六堡茶品質
        

  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廣東茶商特別注重商號品牌茶,各個茶莊均有自己字號。也培育了不少著名的老字號,如生茂泰、廣生祥、廣元泰、生記、天順祥等等。這些商號規(guī)模較大,有的在桂粵港澳及南洋設有分號,茶品往往較有保障,因此,也以品質創(chuàng)出了一定的名氣,廣為消費者認同。

  歲月滄桑,當年在合口街收茶的茶莊店鋪大多已片瓦難覓、不復存在了,曾經(jīng)留存下來較為著名的是當時稱之為“茶亭”的一個大屋,黑色的屋瓦,柱子乃青磚所砌,是當時收茶的一個交易點。“茶亭”位于合口街往高枧梧峒方向不遠路邊的一個叫“馬練坪”的地方,從其占地來看,還依稀可看出當年的氣勢。據(jù)說當年的茶亭是沒有墻的,青磚柱子撐起黑瓦屋蓋,外觀真的就像個亭子一樣,因此稱之為“茶亭”。茶亭就是繼“文記”之后,在最早在六堡合口興起的五家大茶莊之一的“興盛莊”的收茶點,也是百年老號廣生祥茶莊在六堡的分號。

  據(jù)記載,六堡合口當時有五大茶莊,系當年除行商及小商戶外,最早在合口街固定設莊收茶的。這五家大茶莊分別是文記、萬生、同盛、悅盛、興盛。

  據(jù)當時一個古老收茶建筑“茶亭”(廣生祥興盛莊)的傳人、老茶人陳永昌回憶,在廣東南海有一個姓梁的茶業(yè)世家,在廣東省城(廣州)河南經(jīng)營著一家名為“廣生祥”的大茶莊,幾代相傳,老板名為梁鼎元,膝下五子,在香港、鶴山均開設有分號,并兼營其他山貨土產,生意很不錯。當時,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口岸之一,茶葉外貿是一大項。清政府對洋人來中國經(jīng)商有很多規(guī)定,比如“不允許進城騷民”等,外銷茶葉渠道往往須通過本地商人,于是,十三行、第十甫、十八甫等一帶成為外銷茶葉中轉的中心,廣生祥在十三行內再設有專營茶業(yè)的分號。

  清中期,銷往南洋諸國特別是馬來亞(即后來的馬來西亞)的六堡茶銷量漸漸擴大,市場上頗為“搶手”,也頗為“得價”。其時,運輸?shù)綇V州的六堡茶,多是經(jīng)過數(shù)個環(huán)節(jié),幾經(jīng)轉手,在交易環(huán)節(jié)末端,往往利潤有限。精明的廣生祥梁老板三子梁廷方,看到六堡茶的商機,帶著三個伙計逆流而上,追根溯源,經(jīng)梨埠入到六堡,翻山越嶺查看了當?shù)厮牧⑻疗旱葞滋幉枭?,最終確定在合口碼頭不遠的“馬練坪”建起茶亭,開設廣生祥分號,正式命名為“興盛莊”,設莊收茶。

  憑借著第一手貨源和品質過硬、老字號的聲譽、很快,廣生祥的六堡茶聲名遠播,甚受追捧,六堡茶生意也越做越大。廣元泰、生記、天順祥等這些粵港老茶號,將六堡茶隨著其老商號的品質信譽,在粵港南洋等地傳播開去。

  “黑石茶”“蝦斗茶”名聲遠揚

  一直以來,受茶人們推崇的黑石茶,就是舊時被廣東茶商以品質打造起來的高端茶品之一。同樣的還有蝦斗茶和恭州茶、蘆荻茶。只不過,隨著時間流逝,大多已經(jīng)不為人所知了,只剩只字片語的記載。

  清同治版的《蒼梧縣志》里有“茶產多賢鄉(xiāng)六堡,味厚,隔宿不變,產長行蝦斗埇者,名蝦斗茶,色香味俱佳,唯稍薄耳”的記載,說起這個“蝦斗”茶,廣生祥興盛莊的老茶人陳永昌道出一段鮮為人知的茶事掌故。

  陳永昌說,廣生祥興盛莊的茶產量,在六堡的幾家大茶莊中,不算最多,但其品質最為上乘。一直以來他們的“蝦斗”茶,最受青睞,賣得最搶手,品質也最佳。據(jù)老人回憶,“蝦斗”茶是廣東人聽六堡鄉(xiāng)音“下頭”的誤聽,“上坑”則誤傳作“長行”(《蒼梧縣志》記載也是“長行”兩字,而不是與“多賢鄉(xiāng)”對應的“長行鄉(xiāng)”三字),以訛傳訛。后來,在興盛莊和廣元泰的經(jīng)營下,這“蝦斗”茶聲名大振了。

  對六堡幾大茶區(qū)茶品質了如指掌的陳永昌說,六堡產茶,歷來以蘆荻(現(xiàn)屬四柳)、恭州(現(xiàn)屬不倚)、黑石(現(xiàn)屬塘坪)頗受推崇。其他理沖、公坪、山坪等多處也產好茶,但“名堂”卻沒有這么響。但當時各個茶莊均在大力推自己茶青所在區(qū)域的茶,因此,這些當時這些“黑石茶”“蝦斗茶”“恭州茶”“蘆荻茶”均是當時的知名高端茶品。

  六堡四柳之東北面有雙髻山,當?shù)厝艘步须p髻頂(海拔達750多米,云霧繚繞),遠看狀如人之雙環(huán)發(fā)髻,山峰兩髻及之間平緩窩坑處,故老相傳稱“髻頂”亦叫“上坑”,這個“上坑”“下頭”的埇嶺,地勢平緩處(現(xiàn)四柳荻尾之東北)所產的茶,茶質茶味非常好,為人們所公認。陳永昌說,這個茶特別“濃甜醇和,色香味都好靚”。當時民間有“上坑下頭埇嶺茶,色香味靚逢人夸”的說法,這句六堡茶諺很早就隨著六堡茶的運銷順流而下,在廣東民間傳播開去。講粵語的廣東茶商將“上坑”“下頭埇”誤作“常亨”或“長行”“蝦斗埇”而流傳。當時,在廣東茶商看來,黑石茶和蝦斗茶是六堡靚茶的代表,倍受粵港茶商的歡迎,往往不惜重金采購。

  當時精明的廣生祥梁老板,很快就弄清這個靚茶的出處,并推出了品質非常優(yōu)秀,色香味俱佳的蝦斗茶,同時也以黑石所產茶青制作“黑石”茶,在廣東省城銷售。

  “蝦斗”茶一推出,極受廣東士紳大官等名流茶客追捧,每年供不應求,更流傳著50斤蝦斗茶賣出三千大洋的茶事掌故,黑石茶和蝦斗茶的名聲,從那時起創(chuàng)出名堂,廣為傳播,為廣大消費者所稱道。

  正是一代又一代廣東的老茶人、老茶號,他們以品質、品牌在眾多茶類中,以濃醇釅厚的六堡茶闖出了一片天地,提升了馳名港澳、遠銷南洋諸國的六堡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后來眾多六堡茶企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以六堡茶在中國歷史名茶史上寫下了中濃墨重彩而絢麗的一筆。

 ?。ùm(xù))廣西六堡茶之品牌價值(二)【文化篇】

  文章轉載自:三口居士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nkoujushi

責編: ahao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