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舊道上的大雒馬山古郵亭

  滇西云龍縣,古多鹽井,有“八井”之說,因而驛道交通開設較早。大雒馬山郵亭遺址,位于寶豐鄉(xiāng)石城,距縣城8公里。該郵亭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汗青。

茶馬舊道上的大雒馬山古郵亭

  云南大理云龍從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設比蘇縣,境內南部置巂唐縣,屬益州郡。宋稱“云龍賧”,云龍一名自此始稱。云龍得名于瀾滄江,“江上夜覆云霧,晨則漸以升起如龍”。元置“云龍甸軍平易近府”,明改為“云龍州”,治地點舊州,明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遷至雒馬井(今寶豐)。

  雒馬之名,古書載“絕壁仙蹤,州署東,石壁形如旋螺,中有張果老(八仙之一,倒騎白驢,日行數(shù)萬里)驢蹄八跡,莓蘚不侵,雒馬之得名以此。”故此,古代寶豐俗稱雒馬井。明代郡丞范言(浙江人)有《雒馬道上》詩形貌舊道模樣形狀:“微行通一線,絕磴上千尋。雒馬猶難渡,啼猿況獨臨。泥深春后雨,路障晚來淋。世道險云云,真?zhèn)h客心。”舊道崖壁上另有9處石刻遺跡。雒馬井有大小雒馬兩山,“大雒馬山,在州治北五里,絕壁陡絕,曲磴參差。知州顧芳宗伐石甃道,建郵亭于其上。”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知州陳希芳捐俸修治亨衢,易險為平,建石坊,額曰:“雒馬仙蹤”。

  郵亭的設立,在顧芳宗撰的《大雒馬山郵亭碑記》中如許記錄:“云龍雖僻在西南鄙,然而南連永緬,北通麗水,西亙潞江,東扼楚豫滇黔之沖,故夫英君哲相,與四方圣人正人,皆欲考政而問俗焉。而鳥道迂回,懸車束馬,難以飛渡,一當春夏霪潦之交,洪波汩沒,停滯不前,蛟螭窩此中,而猿狖號其上……余自戊寅夏,叱馭至此,拔木甃石,序次興舉,又募五丁手,伐崖蟠石,建郵亭十數(shù)椽于大雒馬山之巔。”郵亭設立后,大大改進了當?shù)亟煌顟B(tài)。清康熙年間寶豐舉人李儉有一首《郵亭》詩記其事:“山山圍繞煙嵐翠,樹樹參差松韻清。紗殿陸離鼉鼓壯,石欄彎曲勉強馬蹄輕。”

茶馬舊道上的大雒馬山古郵亭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云龍知州顧芳宗將郵亭更名為“憩亭”,別名“茶亭寺”,為平安起見,于亭的南北設置兩道大門,晝啟夜閉,以防不軌之人過境,并在大門上離別題有“榆西巖郡”和“飲相如處”的橫匾;中懸“憩亭”。郵亭上邊建有觀音殿、財神殿,下側有辦理房。為了增強鹽政辦理,成長處所經(jīng)濟,充分課稅,相同與大理府的接洽,再次拓寬雒馬舊道,從懸崖上鑿出一條比本來更寬的大道供人馬通暢,使州署與各鹽井來往通順,食鹽運銷活潑,課稅豐裕。棧道鑿寬后,又在驛道制高處建郵亭,并專設一處賣力通報文書信札,兼賣茶水,供往來商旅在此小憩,瀏覽山川絢麗風景,歷代公眾、官吏贊賞不停。此道的拓寬,為云龍“八井”的馱鹽馬幫北上運往西藏以至印度的噶倫堡,南下運往騰越以及緬甸,鋪筑了既平安又快捷的通道。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