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上的六盤水苦蕎茶

  作為貴州第三大城市,六盤水市物產豐富。其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光能資源,為本地生的植物苦蕎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六盤水苦蕎茶選用產于六盤水高海拔地區(qū)產的優(yōu)良苦蕎,后經不斷改良傳統(tǒng)的加工技術精制而成的一種保健沖泡飲品。加工技術及飲用方法與茶葉有異曲同工之處,故將其稱為苦蕎茶,但又區(qū)別于傳統(tǒng)意義上綠茶、紅茶、花茶、黑茶、白茶等,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種炒米茶。沖泡后的苦蕎??山朗?。
 
  苦蕎發(fā)源于我國,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和華北等地山區(qū),產地主要為四川、云南、貴州和山西。
 
  六盤水苦蕎茶分為兩種,普通苦蕎茶(黃褐色)和黑苦蕎茶,兩種苦蕎茶因苦蕎品種不同而有區(qū)別,經加工后都很好地保存了其營養(yǎng)價值,特別是黑苦蕎茶更是有“黑珍珠”之稱。
 
  六盤水地處貴州西部,其地勢環(huán)境陡峭,處于崇山峻嶺之中,歷史上生存環(huán)境惡劣。六盤水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為苦蕎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彝族是六盤水主要最古老的的土著民族,由于土地貧瘠,人口眾多,長期食不果腹,苦蕎成為他們解決溫飽的主糧。
 
  據(jù)《云南通志》記載,黔西馬幫,勤儉,食飲苦蕎。明清時期,在今天六盤水的盤縣、水城等地的彝族為了謀生,加入馬幫,走茶馬古道,從四川和云南把茶葉運送到西藏,又從西藏把馬運送到四川和云南。這些來自六盤水的辛勤馬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風餐露宿的艱難行程中,用清悠的鈴聲和奔波的馬蹄聲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寧靜,繁榮了茶馬古道的同時也把六盤水的飲食文化傳播了出去。馬和苦蕎米是陪伴著他們的必備品,餓了就食用苦蕎米,沒有茶葉,渴了就用開水泡烘炒過的苦蕎米喝,時間長了,開水泡苦蕎米就成為苦蕎茶,六盤水馬幫的苦蕎茶就這樣在茶馬古道上漸漸傳開來。
 
  《本草綱目》中記載:苦蕎味苦,性平寒,益氣力,續(xù)精神,利耳目,有降氣寬腸健胃的作用。沖泡后的苦蕎茶湯水呈金黃色,苦蕎粒的濃郁香氣會漸漸彌漫開來。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