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茶馬古道

  從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薩間的1958公里,靠牦牛運輸,一年只能往返一次,騎馬旅行也需要半年多的時間。茶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國西南和西北地區(qū),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mào)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游絕品線路,它蘊藏著開發(fā)不盡的文化遺產(chǎn)。茶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邊疆和西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戰(zhàn)中后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川藏、滇藏兩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爾、印度境內(nèi)(此為滇越茶馬古道),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三條古道
 
  “茶馬古道”這一概念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來的。在明清以來的交換史上,為了確保邊疆安全和促進民族融合,曾經(jīng)由政府直接經(jīng)營著三條茶馬古道,這就是陜甘茶馬古道、康藏荼馬古道和滇川茶馬古道。這三條茶馬古道之間存在著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互相交錯的龐大貿(mào)易網(wǎng)絡,共同構成橫跨北中國八省區(qū)與絲綢之路交叉并行的交通大動脈和貿(mào)易大通道,成為世界東方最著名和富有影響力的貿(mào)易古道。
  價值
 
  行走茶馬古道,不僅能欣賞到風格多變的自然風光,還能體驗到多民族的融合與和諧,它見證著中國乃至亞洲各民族間千百年來因茶而締結(jié)的血肉情感。文成公主進藏帶動藏區(qū)廣泛飲茶,宋代在西北大興茶馬互市,明清兩代以茶治番,從任何一個節(jié)點都可以找到茶葉于民族、經(jīng)濟、政治、民生的偉大價值。藏族民眾說“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藏族史詩《格薩爾》說“漢地的貨物運到藏區(qū),是我們這里不產(chǎn)這些東西嗎?不是的,不過是要把藏漢兩地人民的心連在一起罷了”。這是藏族人民對茶以及茶馬古道最樸實、最深刻的理解。
 
  茶馬古道是古老東方最具魅力的文明古道。它不僅是中國內(nèi)地與邊疆連接的交通大動脈和市場網(wǎng)絡道路支撐,而且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和文明傳播的橋梁,是中國歷史上路程最長,經(jīng)歷省區(qū)最多,茶葉貿(mào)易量最大的著名西部貿(mào)易古道。同時,茶馬古道擁有眾多而又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是古代東方中國邁向世界的一條龍。
 
  白色梅里雪山
  沿著曲折的青石路上行,天色晦暗,游客稀少,靜得一絲聲音都沒有。路邊客棧的門外偶爾有個熏得漆黑的水壺,底下架三五根劈柴,壺口絲絲蒸汽糾纏,盯著多看兩眼,人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恍惚起來。今天的麗江本身也像魔法,每當夜幕降臨,“九又四分之三站臺”的門就會打開,灰瓦白墻變成布景,遠道而來的摩梭姑娘在電聲樂中扭動腰肢,四方街的河燈漂起來,或明或暗,點燃那些或長久或短暫的愛的迷夢。麗江到中甸只需大約半天時間,我們駕駛的途觀在雪山峽谷間盤旋前進。高原的天空輕薄透明,金色的陽光透過全景電動天窗暖洋洋地灑下來,低處層層林海,高處白雪皚皚,把頭靠在椅背上,座椅的皮質(zhì)來自來意大利,觸感十分柔和,此時的駕駛已經(jīng)等同于一種享受了。
 
  過了金沙江,路面逐漸攀升,氣溫轉(zhuǎn)涼,再往前走,酥油茶的氣息濃厚起來。中甸古稱建塘,現(xiàn)被正式定名為香格里拉,是云南省迪慶州的首府,擁有云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松贊林寺,而最為壯觀的就是它背后枕著的梅里雪山了。
 
  梅里雪山位于滇藏交界線上,是此地最壯觀的雪山群。作為藏族地區(qū)八大神山之首,它不但吸引著轉(zhuǎn)山朝覲的藏傳佛教信徒,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旅游者。為了找到梅里雪山最美的風景,我們來到梅里雪山腹地中這個名為“雨崩”的小村子。
 
  雨崩被梅里雪山環(huán)抱,每天早晨,在村里抬頭便可看到第一束陽光射到雪山頂上。每當此時,雨崩村的家家戶戶都燃上香,向雪山祈禱。雨崩是藏傳佛教梅里雪山中的圣地,每年都有來自西藏、四川、青海等地的藏民和僧侶到此朝山轉(zhuǎn)經(jīng)。經(jīng)過兩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終于來到梅里雪山跟前。
 
  梅里雪山有個叫“尼采獲”的峽谷,是雨崩村放牧的地方,每年7月,山外瀾滄江邊村莊的牦牛自發(fā)地翻越高山,進入雨崩尼采獲,結(jié)隊爬上雪山埡口,那里的積雪厚度比牛頭還高,擋住了去路,牦牛就用頭部去沖撞積雪,企圖沖出一條通道,沖向雪山后的一個大草甸,那里水草豐盛。當?shù)匕堰@種現(xiàn)象稱之為“牦牛沖雪”。
 
  深入尼采獲,雖然沒有見到“牦牛沖雪”,卻讓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看到了以往所看不到的梅里雪山更為神奇壯觀的風景。我爬到高處,用長鏡頭代替望遠鏡,觀察牦牛沖雪的地方,發(fā)現(xiàn)有幾頭牦牛果然在埡口冰雪附近,悠閑地在那啃食地上的草。梅里雪山孤絕冷艷的形象頓時被眼前祥和安寧的景色所柔化,仿佛一個錚錚鐵骨的硬漢忽然間軟下心來,讓看得人不禁為之動容。這時的梅里雪山成為珍藏在我腦海里的最經(jīng)典的畫面。
 
  銀色鹽井  
 
  離開德欽,持續(xù)盤山。一面是萬丈河谷,一面是雨季隨時可能塌方的山崖,加之路面狹窄,沙石遍地,不由人不身心緊張。一路坎坷,終于在高原日落前抵達鹽井,遠遠從山坡上看見鹽田鏡子樣反射出夕照的光芒,竟然一時語塞。
 
  鹽井之所以叫鹽井,就是因為這是方圓數(shù)百里內(nèi)唯一的產(chǎn)鹽地。陡峭的瀾滄江岸上,鹽井人用木架撐起片片鹽田,鹽田間互有簡易棧道相連通。為了提高效率,制鹽的女人們往往先把江邊的鹽井的鹽水背進鹽池,再趁著鹽井出水的間隙,將鹽水移進曬鹽架。每年3月到6月,瀾滄江進入枯水季,陽光充足風又大,鹽水質(zhì)量最好;而過了這段時間,雨季來臨,就很難曬出好鹽了。由于出鹽的季節(jié)正是瀾滄江兩岸桃花陸續(xù)開放的時候,3~6月的鹽也因此有了個美麗的名字,叫做“桃花鹽”。
 
  離開鹽井,翻越紅拉山口,下山之后,沿芒康河一路前行,到達進藏后的第一個縣城——芒康。
 
  藍色然烏湖
 
  芒康是進藏后的第一個縣城,說是縣城,其實看起來更像是內(nèi)地的小鎮(zhèn),街道倒是很規(guī)范和整潔,街面上的建筑帶有顯著的藏式風格。作為西藏的東南門戶,無論從云南還是四川入藏,必經(jīng)芒康。轉(zhuǎn)過縣城,正午陽光直射著路兩旁的藏式民居,迎面來的風都帶著高原式的強悍。再往前走90公里,當一汪令人驚艷的幽藍驀然浮現(xiàn)在眼前時,你便知道然烏湖到了。
 
  然烏湖意為“尸體堆積在一起的湖”,傳說湖中有頭水牛,湖岸有頭黃牛,它們時常互相角力。兩頭牛死后,尸體化為湖岸兩邊的大山,兩山相夾的便是然烏湖。這個有些悲愴的名字曾一度讓我以為然烏湖會是一個凌厲肅殺的地方,然而,當它呈現(xiàn)在我眼前的時候,幽藍深遂,恍若天空滑下的一滴眼淚,靜美得沒有一絲聲響。然烏湖畔雪峰林立,小型冰川直插湖中。這里海拔3850米,湖面秀美狹長,湖岸巖石林立,雪山就在不遠處,安安靜靜地倒映在湖面。松枝掖著殘雪,輕輕一觸,便聽到積雪落下的簌簌聲響,很快便湮沒在明晃晃的陽光中。
 
  那夜,我們投宿在附近的客棧中,準備一大早離開。晚上漫天星光爭相閃爍,然烏湖畔一片沉寂,連風聲都沒有,只有遠處雪山上千年不化的寒意,絲絲縷縷地沁入心骨。忍不住又上車在湖邊轉(zhuǎn)了一段夜路。途觀大燈的遠近光都是氙氣大燈,亮度高,是鹵素大燈的3倍,但能耗僅為其60%,而且投射更遠。車輛轉(zhuǎn)彎時,輔助角燈自動啟動,可增加轉(zhuǎn)彎一側(cè)近35°的照明區(qū)域,轉(zhuǎn)彎時避免了所謂“燈下黑”產(chǎn)生的視線不良的危險。
 
  第二天因為陰天,沒有看到然烏湖的日出,但這樣的天氣里,卻發(fā)現(xiàn)湖水變成了溫潤而帶有乳色的綠,遠觀如同一塊美玉。往南離開318國道,朝察隅方向前行8公里,原本若隱若現(xiàn)的雪山驀然顯露,群峰連綿,一覽無余。近處,村落炊煙裊裊,湖面水天一色,微波瀲滟,水鳥翱翔,四周寂靜得只有水鳥起飛時扇動翅膀的聲音。車出然烏,129公里到波密,海拔漸低,林木蔥郁,流水相伴,一路走走停停。
 
  綠色波密
 
  進入波密,就進入了大面積原始森林,柏油路像一條白練在密林中穿過。這一地區(qū)以林海著稱,高大的樹木漫山遍野,低處草灘上散落著牛羊,娟秀的溪流從草灘上流過,勾勒出圓潤舒展的線條,偶爾會有整塊整塊開得茂密的油菜花,就像神奇的阿拉伯飛毯,金燦燦一片,讓人不忍逼視。房子總能找到最合適的地方落腳,坡度平緩的屋頂從容不迫。一恍惚,還以為到了南疆。
 
  走在密林里,巨大的綠色樹冠彼此相連,束束陽光從葉間瀉下。每到清晨,霧氣從旁邊的山谷里翻過來,從頂部流淌而下,似牛奶傾下,瞬間山中就霧氣彌漫,飄渺恍惚如綠野仙蹤。這一地區(qū)是青藏高原流光溢彩的溫潤之地,每年春天,波密至林芝路段的桃花盛開,枝桿遒勁,花朵淡泊舒卷,密密匝匝伴峽谷而生,綿延數(shù)公里。
 
  穿過林海,色季拉山就在前方。不過也許你并不著急趕路,路況怡人,你可以像我們一樣停車休息一會,打開車內(nèi)音響,在飽覽沿途風景的同時,聆聽途觀高保真8喇叭帶來的聽覺享受,順便問問色季拉山還有多遠。假設對面來了一位牽?;丶业牟刈謇相l(xiāng),面容黝黑,笑容燦爛,你上前相問,得到的回答多半是詩一樣語言:當你看到滿山的杜鵑花,色季拉就到了。駛出色季拉杜鵑花海一路下坡,繼續(xù)行車20余公里,抵達林芝地區(qū)首府八一鎮(zhèn)。座落在尼洋河畔的八一鎮(zhèn)海拔2400米,是距離拉薩最近的繁華所在,最適宜在抵達圣城拉薩前補給物資小憩休整。
 
  旅行漸進尾聲,回想一路上的風景,如同調(diào)色板上大塊大塊化不開的顏料,用最純正的色彩涂抹出茶馬古道的滄桑線條,它們和幾百年來古道上遺留或失散的故事一起成為茶馬古道上不朽的傳奇。
 
  五十年變化——現(xiàn)代交通
 
  汽車
 
  五十年變化——進西藏之景觀大道318
 
  火車
 
  五十年變化——進西藏之坐著火車去拉薩
 
  飛機
 
  五十年變化——進西藏之西藏藍天上的一道彩色的祥幡
責編: 語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