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茶有道

  魯迅《喝茶》

  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必須有工夫,其次是練出來得特別的感覺。”這是魯迅先生在《喝茶》這篇雜文中說的一段話。

  魯迅先生生長于茶鄉(xiāng),喝茶是他的終身愛好,所以在它的文章中,提及茶事甚多。20年代的北京城,茶館遍布。魯迅在北京的時候,也是茶樓啜茗的座上客,這在他的日記中記述很多。他去得最多的地方是青云閣,喜歡在喝茶的時候伴吃點心,且飲且食,常結(jié)伴而去,至晚方歸。30年代的上海,每至夏季,沿街店鋪備有茶桶,供過路人飲用解乏。魯迅的日本好友內(nèi)山完造,在上海四川北路開一書店,門口也置一茶桶。魯迅得知十分贊同內(nèi)山此舉,多次資助茶業(yè),合作施茶。

  作為偉大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他一生淡泊,關(guān)心民眾。他以茶聯(lián)誼,施茶于民的精神,更為中華茶文化增輝。

  清代袁枚品茶

  袁枚(1716-1797),字子才,晚號隨園老人,錢塘(杭州)人。是清代乾隆時期的代表,詩人和主要詩論家之一,也是一個地道的愛茶人。

  袁枚嘗遍南北名茶,在他70歲那年,游覽了武夷山,對武夷茶產(chǎn)生了特別的興趣。他有一段記述: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濃苦如飲藥。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幔亭峰、天游寺諸處,僧道爭以茶獻。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椽,每斟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試一、二杯,令人釋躁平疴、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陽羨雖佳而韻遜矣。頗有玉與水晶品格不同之故。

  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洫至三次,而其味猶未盡。嘗盡天下名茶,以武夷山頂所生,沖開白色者為第一。

  乾隆品茶

  江南出名茶,西湖的龍井,洞庭的碧螺春,有口皆碑。乾隆六下江南,自然是為了巡視督導(dǎo)為了游山玩,乃至為了“尋尋爺老子,看看俏妹子”,但不乏也有嘗嘗江南名茶的意思。

  乾隆巡杭州時,曾在獅峰山茶園搖頭晃腦,一杯接一杯地啜飲“色香味形四絕”的當?shù)佚埦?。喝過之后,余興未盡,又揮毫題詩,中有“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騎火品最好”之句,足見乾隆品功底不凡,堪稱行家。當時茶農(nóng)為感恩這位皇帝知音體己,就把乾隆“垂青”過的十八棵茶樹圍作“御茶園”,以志紀念。這些茶樹至今猶在,清明前后,枝盛葉茂,茶香飄逸。乾隆在太邊品嘗了一種叫“嚇煞人香”的綠茶后,對其沖泡出來的綠湯澄汁,“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大加贊賞,只是稍嫌其名粗俗,不中聽。遂據(jù)茶葉外形狀螺,改稱為“碧螺春”。從此碧春,名聞天下。碧螺春的脫俗揚名,當與乾隆皇帝的一解頤一蹙眉大有關(guān)聯(lián)。“揚子江中水,蒙頂山上茶”,后來跟“龍井茶葉虎跑水”并稱為茶水雙絕。對于這樣的絕品,作逍遙游的乾隆自然不會等閑視之。這位大清皇帝到了四川,又是嘗,又是評,硬是把個蒙山山茶喝得有聲有色。到了福建,又慢條斯理地酌起青茶極品鐵觀音……乾隆一路游江南,一路呷香,既大飽了眼,又大飽了口福。作為風(fēng)流君王,乾隆真會“好享受”。

  乾隆不但品茶,還別出心裁地評水。茶圣陸羽在他的專著《茶經(jīng)》中曾把煮茶用水分為二十等,其中無錫惠泉名列第二。乾隆則用銀斗測水,把天下奇水一一注入量斗,以輕者為佳,重者為次,居然輕而易舉地評定了名爾座次,并賜北京玉泉為“天下第一泉”、鎮(zhèn)江的冷泉為“天下第二泉”,無錫的惠泉為"天下第三"。好此“輕重測定法”,真叫前人后人一時驚嘆莫名!乾隆嗜茶如命,到了晚年,更是到了病茶的地步。85歲高齡時,乾隆作引退讓位之舉,有大臣叩頭面呈道:“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聽后,哈哈大笑,這位皇帝老兒一邊捋著銀須,一邊不無幽默的說:“君不可一日無茶啊!”乾隆真有意思!

 

責(zé)編: mother5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