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茶道--云南普洱茶的茶道文化

  普洱茶茶道,普洱茶的茶道文化文章為您介紹普洱茶茶的基本概述、認識普洱茶道的精神、以及云南各少數名族對普洱茶茶道、普洱茶品飲以及普洱茶的茶藝等相關知識!

  普洱茶茶道基本概述
  普洱茶的茶道精神就是充分最合乎自然的率真,表現(xiàn)在:一是普洱茶的采種、加工、貯藏、沖泡、品飲等都那么平常自然;二是普洱茶的真性體現(xiàn)在其從生長之始至茶事傳承合乎真理。普洱茶技術止乎于靜,是以靜的精神貫穿各項技術:一方面求品茗時的外在情境得以平常自然,使鑒賞的感受最真實。另一方面也配合泡出好茶的需要,直接提升茶湯的真性品質。普洱茶方法止乎于真,訴求于自然而良好方法條件,使普洱茶孕育完美的真性,發(fā)展:乏美體現(xiàn)于茶湯中,使品茗者品嘗到普洱茶真性——陳、香、滋、氣。同時相濟于靜的技術透過人體感觀功能,接納了普洱茶真性,轉移由心神感受而虛靈化境,終于止乎在道。只有在理解了茶道精神實質后,才能就普洱茶文化的整體方面在于全面營造平常自然情境下,完全發(fā)揮普洱茶的真性,使品茗者透過品嘗到最豐富且完美的普洱茶真性,由心神導引,臻及自然藝境而止乎于道。
       

  普洱茶真性是由茶湯中表現(xiàn)出來的,真香、真味、真性、真氣為其本質所表現(xiàn)的獨有特色。當然,同為茶類,其真性會有共通相同之處,也可能達成相似的茶道內涵。因之以普洱茶品茗,并不在于強調環(huán)境所營造的詩意或氣勢,或者人和物共合關系的情景。這些氣勢及情景并非是普洱茶的真性,它們同樣也可在飲酒、抽煙之環(huán)境中,營造出自然的意境效果。普洱茶道的追求,可以在詩情畫意中得之,可以在街頭巷尾里得之,也可以在墻角面壁下得之,因為透過普洱茶真性.而引發(fā)靜、真精神使然。茶人修茶道,其實道乃在自我真茶性之中。,從感受到普洱茶真性,從真實的陳、香、滋、氣中任由心神參透虛靈喜以道化,而止乎在道。品茗者必須對茶技術、方法以及普洱茶全面地認知,具備一定的素養(yǎng),才能由精神層面,參化至道的境界。

  認識普洱茶道精神的前提
  要認識普洱茶道精神,首先要對普洱茶有充分認識及了解,包括普洱茶歷史、生產、種類以及識辨其新舊好壞特色,和知道制造、陳化等方法理論:再者能掌握沖泡的技術方法,而后才能品嘗出普洱茶真性,而更進一步能完全接受,且喜愛普洱茶的品飲。由知普洱、而會普洱、而懂普洱、而愛普洱茶而后能超越精神層面參化在道。

  普洱茶品茗的意境本是追求寧靜自然、淡雅清新,同時也是內斂深邃,且仙揚的心靈世界。那些屬于刺激精神亢進的茶品,多少會造成品茗者心情熾熱,情緒浮泛。一向以道家思想為主流的普洱茶藝,“道”為其筋骨天柱,“靜”為其肌胃運化,心緒尚平和,精神則以寧靜泰然為貴。所以普洱茶藝對品茗者的精神處理是懂得品茗普洱茶者的最高境界。

  氣、韻中和、靜、德、怡、真的普洱茶道精神
  自然、質樸、率真,對普洱茶生產、加工、品茗均具有極重要地位,也是普洱茶最主要特色之一。普洱茶品茗的意境本是追求自然質樸、淡定、率真,同時也是內斂深邃的心靈世界。

  新鮮的普洱茶,和陳期短的青生普洱茶所含的刺激性成分比其他茶種都來得多,飲后提神功效特別強,此點為很多愛茶人追術。普洱茶生產、加工、品茗并非在追求吾茶所含的刺激性成分比其他茶種強,而在天生的自然、淡定,在于那種特有內而柔順斂深遂。云南大葉種尤其老茶樹普洱茶,茶葉內所含成分濃釅而豐富,經過長期儲藏陳化而柔順,茶中各類物質于沖泡時即能溶于水吸收人飲者體內,形成茶氣運行全身經絡之中。普洱茶生產、加工、品茗必須強調自然、淡泊的心緒,否則無法使茶氣凝聚,浮躁之行為,必然心神不穩(wěn)寧,注意力不集中,尤其品茗時無法以意行氣。即使茶氣在經絡中起了作用,但意識無法體會。共有如此也才能感受到并品出普洱茶的“三韻”:陳韻、神韻和喉韻。
        

  品茗高手,都公認“無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極品。越是年久且好的普洱茶,越是“湯有色.而無味”。一些上百年的陳年普洱茶雖可沖泡出很強的野樟茶香、陳韻十足,茶氣強勁、水化生津卻淡而無味,這種無味之味先是最上好的普洱茶,但這樣的茶也非普通人所能品嘗和感受。無味之味有著十足的禪境,此種無比高尚境界,在數百種茶中,恐怕是只有普洱茶所獨有的。這正是清、淡、定、雅的普洱茶品茗心境。

  清晨一杯清茶,醒腦明目,蕩氣回腸。晚間一杯淡茶,安神養(yǎng)心,梳理人生。喝咖啡,講究≡澀、濃;喝酒講究精、氣、神;而唯有品茶,講究清、淡、雅。喝茶貴在品,不講究熱鬧,而講究氛≡講究回味。獨品是品,與友聊天也是品。“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是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是品;“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品,“欲將心事付瑤池,知音少 ̄弦斷有誰聽”是品,“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是品,“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也是品;“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品,“莫愁前途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品;“烹七碗茶靠半畝松”也是品,所有的品皆是心境。

  就品茶者而言,品茶的地方也可以不講究豪華奢侈,但要講究靜、講究雅。品茶的姿勢美,美就美在品茶自身就是一幅畫,而品茶本身就是在欣賞一幅靜默的山水畫和默默地吟誦一首無言的抒情詩,而不是像喝酒喝咖啡那樣是香濃而熾熱的。其實,真正的品茶,不是用嘴在品,用舌頭在品,而是用心在品,用自己的心靈在品。品人生、品文化、品思想、品情感。你在品茶的同時,茶也在品你。品出茶的味道,其實也就是品出了人生的味道。

  云南少數名族的飲茶、茶道茶藝文化!
  長期的種茶制茶、飲茶使思茅各族人民從古到今形成了一些特殊的茶藝道及飲茶習俗。世居思茅的各少數民族群眾,都有自己獨特的飲茶方式方法。其飲茶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并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飲茶在思茅各族人民生活中源遠流長而必不可少,根據各地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特點,各民族中還流行著許多特別的飲茶方法,如涼拌茶,木瓜茶、糯米香茶、糊米茶、菊花茶、葛根茶、糖茶、鹽茶、姜茶等等,既能消署解渴,又能清熱治病。茶藝茶道種類繁多,僅擇其特別的介紹。

  漢族飲普洱茶
  思茅漢族的待客茶與內地漢族泡茶相似,一般有蓋碗茶、壺泡茶兩種、沖泡茶時由低向高轉拉三次,稱為“鳳凰三點頭”表示向客人三鞠躬之意。茶斟入茶杯、茶碗時,茶滿七分,留三分空位,稱為“七分茶、三分情”。

  漢族飲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喝茶和吃茶之分。“品茶”重在意境,以鑒別茶葉的香氣,滋味和欣賞茶湯、茶姿為目的,自娛自樂。品茶者,細品緩啜,所謂“三口方知真味,三番才能動心”。“喝茶”是以清涼解渴為目的,大碗急飲或不斷沖泡,連飲帶咽。“吃茶”是連茶帶水一起咀嚼咽下,但吃茶的為數不多,一般都為喝茶。

  漢族飲茶,雖然方法有別,卻大都推崇清飲,認為清茶最能保持茶的“純粹”,體會茶的“本色”。基本方法就是直接用開水沖泡或熬煮茶葉,茶湯中不附加其它飲料食品、為純茶原汁本味飲法。凡有客自遠方來,總要招待一杯蓋碗茶,是漢族的一種專統(tǒng)待客方法。

  正規(guī)的品飲蓋碗茶,有凈具、攝茶、澈茶、淪茶、品飲五道程序。首先用清溫水將蓋碗飲具清洗干凈,把茶葉三至五克放蓋中,再將初沸的開水迅速沖入蓋碗內,使水滿不溢為止,然后以碗蓋輕輕刮去水面浮沫,再蓋好碗蓋。淪茶是碗中的茶要經過五分鐘的浸漬,使之出茶香之味,最后才品飲。品茶素有“一看二聞三品”之說,首先看其茶葉的色澤和外形,然后是聞茶湯清香氣,之后才是品其茶味,心情以靜為佳。

  哈尼族飲普洱茶
  蒸茶:一般年紀稍大一點的哈尼族人喜歡喝蒸茶,在勞動、趕集或狩獵歸來途中,順手采摘新鮮的老茶葉帶回家,用甄子蒸熟,晾干后裝入特制的篾合中備用。飲用時,取適量放入杯中,沖上沸水泡數分鐘即可飲,這種蒸茶喝后有一股糯米香味,性溫醇,爽口誘人。
        

  烤茶:這種飲茶方法是哈尼人在野外勞動時在山野間待客或自飲用的方式,就地燃起一堆篝火,砍來一節(jié)新鮮竹筒,盛滿清洌的山泉水、架在火上燒煮。同時采摘適量新鮮老茶葉用盛具置于火炭旁慢慢烘烤至有一股焦糊味時,待筒中水燒開后用手將烤茶揉碎入竹筒中、煮片刻后即可飲用,有鮮竹清香味和茶葉的芬芳味,甘甜可口。

  土鍋茶:哈尼族的土鍋茶又稱待客茶,是一種古老而方便的飲茶法。將盛有清泉水的土鍋支在鐵三腳架上,待鍋內的水燒開后,再放入新鮮的老茶葉,要不斷地加水,至少煮二至三道方可飲用,待茶煮好后,將茶倒入竹茶盅內敬客。茶湯味鮮而濃,初喝微苦,再喝回甜,使人有飲一次而終生難忘之感,飲后能助消化、解油膩除宿食。

  傣族普洱茶藝茶道
  土司土罐茶:孟連宣撫司的土司及上層飲茶方法:首先將存放在竹筒里的茶葉倒在土罐中用溫火慢炒,待聞到茶葉特有的香味時,將沸水倒入土罐中用熱火熬至茶湯變濃,香味撲鼻時,又將茶汁倒入土司專用的茶俱中,然后再將茶俱放入蔑制的器皿上,由仆人送至土司飲茶議事的地方供其飲用。當然熬茶的師傅是專門培訓過的,具有較高的熬茶水平的專職人員。

  竹筒香茶:竹筒香茶是傣族人民別具風味的一種茶飲,也是比較講究的一種待客茶。制法有兩種,一種是采摘細嫩的一芽二、三葉,經鐵鍋殺青,揉捻,然后裝入特制的嫩甜竹筒內,在火上烘烤,這樣制成的竹筒香茶既有茶葉的醇厚茶香,又有濃郁的甜竹清香。又一種制法是將曬干的春茶放入小飯甄里,甄子底層堆放一層用水浸透的糯米,甄心墊一塊紗布,放上毛茶,蒸約十五分鐘,待茶葉軟化充分吸收糯米香氣后倒出,立即裝入準備好的竹筒內。這種方法制出的竹筒香茶,即有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和糯米香。竹筒的口徑約為6厘米,長25厘米左右,邊裝邊用木棍將竹筒內的茶葉舂壓緊,邊裝、邊烤,邊舂,直到竹筒內茶葉填滿舂緊為止,然后用甜竹葉或草紙堵住竹筒口,放在離炭火約40厘米的三腳架上,以文火慢慢烘烤,約五分鐘翻動竹筒一次,待竹筒由青綠變?yōu)榻裹S,筒內茶葉全部燒干時剖開竹筒,竹香茶即制成。飲用時,取出圓柱形的茶葉,掰少許放入碗中,沖入沸水約五分鐘即可飲用。竹香茶具有芽葉肥嫩,白毫多,湯色黃綠、清澈明亮,香氣馥郁,滋味鮮爽回甜的特點。傣族群眾到田間勞動,常常帶上制好的竹筒香茶,在休息時,砍上一節(jié)甜竹,上部削尖,灌入山泉水在火上燒開,然后放入竹筒香茶再燒數分鐘,待茶水稍涼后慢慢品飲。飲用竹筒香茶既解渴,又解乏,令人渾身舒暢。
        

  拉祜族飲普洱燒茶
  燒茶:拉祜族傳統(tǒng)的一種飲茶法。將新梢采下的一芽五六鮮茶葉直接在明火上烘燒至焦黃再放入茶罐內煮飲。

  烤茶:是拉祜族一種古老而普遍的飲茶方法。先將陶罐在火塘上烤熱,后放入茶葉進行抖烤,待茶色焦黃時,沖入開水,去掉浮沫再加入開水。待茶煮好后,主人先倒少許茶水自嘗,以試其濃度,如茶汁過濃,可加入開水使之濃淡相適,然后再倒給客人飲用。這種烤茶香氣很足,味道濃烈,飲后精神倍增,心情愉快。

  糟茶:也是拉祜族一種非常古樸而又簡便的飲茶方法。將鮮嫩茶葉采下后,加水在鍋中煮至半熟,取出置于竹筒內存放,飲用時,取少許放在開水中再煮片刻,即倒入茶盅飲用。糟茶茶水略有苦澀酸味,飯后飲用有解渴開胃的功能,風味特別。

  佤族鐵板燒普洱茶
  鐵板燒茶:是佤族獨具一格的茶飲,與烤茶相似,但風格略有不同。飲茶方法是先用壺將水煮沸,另用一塊鐵板盛上茶葉放在火塘上燒烤,直到茶色烤至焦黃,散發(fā)出茶香味,再將茶倒入開水壺中煮,幾分鐘后即可將水倒入茶盅飲用,飲這種茶后苦中回甜,焦中有香。

  擂茶:是佤族中的一種古老飲茶方法。即將木擂缸擂好的茶葉加入姜、桂、鹽放在陶罐內共煮后飲用,有清熱解毒,通經理肺的功效。至今佤族仍保留這種古老的飲茶方法。唐樊綽《蠻書》中說:“茶出銀生城(景東)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這些記載實際上就與佤族飲用的擂茶相吻合。

  彝族普洱茶烤罐茶
  清茶:彝族的清茶,是將泉水盛入銅茶壺,置于火塘邊煨熱,水溫增至水面冒氣時,倒適量水入煮茶罐,放進茶葉,在火塘上燒煮,煮沸后用攪茶棍攪動,漸成金黃色,用火鉗將茶罐取下來,擱置片刻待沸止后,經過濾倒入茶杯中即可飲用。
        

  鹽巴茶:這是彝族最喜愛的一種日常飲料,先掰下一塊當地生產的緊茶或茶餅,砸碎后放入陶罐內移近火塘烘烤,當聽到罐內發(fā)出“劈啪”響聲并散發(fā)出焦香氣味時,即向罐內緩緩沖入開水,再煨五分鐘,然后把用線扎緊的鹽巴投入茶湯中抖動幾下后移去,將茶罐移離火塘,再將濃茶汁分別倒入碗杯中,加開水沖淡即飲,可配吃玉米粑粑之類的食品,味道十分舒適可口。

  油茶:用茶壺煨煮茶水至沸,用漏兜將茶水濾入沖茶筒,再用勺或竹片將酥油、麻籽油、蛋清、鹽巴等香料放入茶筒內,然后左手握筒,右手來回抽動筒內拉桿,待茶湯和香料均勻后,即可倒入茶杯飲用,油茶清新爽口,醒腦利目,滋補強身。
  烤罐茶:彝族人十分喜歡飲用。先將茶葉放入陶制茶罐內在火上焙烤,直至茶葉烤得酥脆,略黃時,乘熱將茶罐端離火源,灌入事先烤熱的水少許,待罐內茶水泡沫稍息,再沖入熱開水至灌滿,又在火上煨煮片刻便可起罐,讓茶葉沉淀一會兒,再倒出茶水即可飲用,彝族的烤罐茶,色、香、味和濃度具佳。

  布朗族酸茶烤茶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襲,是最早種茶的民族之一,他們把野茶“得責”經人工栽培后的茶叫做“臘”為后來的傣族,基諾族、哈尼族的愛尼人、卡多人所借用,均稱茶為“臘”。布朗族在今思茅市和西雙版納州均有居住,布朗族飲茶的方式有:吃“得責”生茶,吃酸茶;吃烤茶、煮青竹茶。
       

  吃“得責”生茶:布朗族古代把野茶作為野菜,當“佐料”食用,稱為吃“得責”。至今瀾滄景邁、芒景的布朗族上山干活時,帶上冷飯、腌茶,辣椒和鹽,吃飯時摘一把生茶,蘸鹽巴辣椒當菜吃。
  口含“臘”(茶):隨著布朗族對“得責”野生茶的認識加深,經過人工種植、馴化、轉化成栽培型茶葉后,需求量也增加,發(fā)展到大面積種植的新階段,布朗族人日常把茶采下來帶在身上,勞累時就把茶放到嘴里含著,用口含茶的方式來消除勞累、保健身體。

  酸茶:是布朗族自食、招待貴客或作禮物的一種腌茶。制酸茶的時期在每年五、六月份,將鮮茶葉蒸熟,放在陰涼處晾干水氣后,裝入竹筒中壓緊封好,埋入土中,幾個月乃至幾年以后,遇到喜慶之事或有客人來訪時,將竹筒挖出,取出茶葉拌上辣椒、撒上鹽巴來款待客人,可以直接嚼食,茶葉酸澀、清香,喉舌清涼回甜,幫助消化和解渴。

  烤茶:布朗族人把茶摘回來,用鍋炒、手揉、曬干以后,把茶放入小茶罐中,在柴火上烤香,然后放水熬成茶湯來喝,喝了眼睛明亮,頭腦清醒,不疼痛,布朗族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上山不帶飯可以,不帶茶不行”。他們把茶當作常備藥而飲烤茶。

  青竹茶:布朗族愛煮青竹茶。在野外勞動或長途步行之后,想喝清茶解乏止渴,便隨手砍下野山竹,截成竹筒,下部削尖,插在地上,成為一個個奇特的高腳茶杯,然后把一只大竹筒裝滿泉水放在火堆旁燒烤,水燒開后放進茶葉,再煮五、六分鐘,將茶水倒入插地上的茶杯中,即可拔起飲用,有泉水清甜,清茶醇香之味。
 

責編: 小吉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