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也講究觀、聞、啜、悟之功夫

品茶也講究觀、聞、啜、悟之功夫
  品茶這玩藝,如今很盛行,文章不少,說法時常見新。悟性高者,辨茶之高低,八九不離十;修行低者,喝了幾十年的當(dāng)?shù)夭?,還是分不清優(yōu)劣,似乎有點愧對做茶人;有的則是愛高談闊論,玄乎其玄,把人搞的一頭霧水。
 
  我輩生性愚鈍,若突然間拿個新品種測我,即被考倒。但是要我在同一種茶類中分個高低,或是論一論某泡茶的長短,還是可以將就說出個大概。
 
  其實茶是可以感知的,不論看什么茶,都離不開“八個因子”,主要又在滋味、香氣上。但是事物總是相輔相成,工藝到位的茶,一般說來,葉底、湯色、外形、色澤是不錯的,滋味、香氣自然也較佳,做得差的茶,則反之。這是對同種茶類的茶品而言,否則不可比。我以前見老茶師陳書省、姚月明品茶時,聞蓋、啜水再三后,總是要細(xì)看葉底,然后靜思一會,才發(fā)表看法,或許,這就有其中的道理吧。
 
  品茶有如聽?wèi)?。我看到舊時一些老戲迷看戲時,常是閉著雙眼,搖頭晃腦,手輕敲椅子扶手打節(jié)拍,言之“聽?wèi)?rdquo;。悠哉,悠哉,聽的是個“韻”。喝好茶時,也可仿作看戲,不要直盯著茶,不要連著咕嚕猛灌。茶湯下喉、氣息入鼻后,要靜心閉目回味回味,才可悟出其中消息。這叫作“人在局中,思在局外”。比如,有的巖茶入口感覺有點苦、澀,但是稍停一會,苦澀就化掉了,轉(zhuǎn)為甘甜,甚至生津,這當(dāng)是好茶。如果一直喝它,就感覺不出來了。
 
  品茶又似賞畫。有的佳作簡約幾筆,畫中有大片空間,曰“留白”,給人以清新、空靈感覺。已故老畫家鄭巖曾對我說,“這可以達(dá)到無畫處皆成妙境”的效果。品茶時也要有個“過渡”,給感觀以空間,讓人以體味回顧,一泡茶的優(yōu)缺點才會被感覺出來。比如,有的茶聞起來香氣不錯,舌尖上也有甜味,一直喝感覺還挺好。但是停喝后,舌面感到不爽快、喉頭會發(fā)干,這種就是工藝不到位的茶。
 
  所以,喝茶時,心要靜,不要連著喝茶或講話,要給自己留一點時間感悟;泡茶人,也不要不停地給品茶人斟茶,要給品者有回味的時間。
 
  做青有“看青做青,看天做青”之“秘訣”;品茶也講究觀、聞、啜、悟之功夫。
 
責(zé)編: 語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