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茶史的密碼(中):巔峰體驗

  天繼續(xù)前文,不賣關(guān)子,進入正題。話說本來沒多少人看,再賣關(guān)子就不用寫了。
 
  上次我們提到了一個考察歷史的原則,就是在大的歷史背景下了解當(dāng)時的時勢。茶文化是結(jié)果,我們需要通過這個結(jié)果找到原因,找到了原因,很多問題迎刃而解。而且,這樣才可能對我們產(chǎn)生啟發(fā),那這篇文章可能勝過你看大量的茶史信息,在信息過剩的時代,能節(jié)省點時間尤為重要。
 
  為了討論方便,我們大概把茶史分為四個階段,一個是唐以前到唐代這個階段;一個是宋元;一個是明清;一個是近現(xiàn)代。先不解釋原因,后面就知道了。
 
  上一次談到唐代是茶文化奠基的時代,陸羽《茶經(jīng)》已經(jīng)玩得很有品味和套路了,這個還遠遠不夠,因為接下來迎來的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巔峰時代,大宋。
 
  宋代的茶法和唐代有哪些不同呢?不是煎茶和點茶那么簡單。我們知道,一個文化到了巔峰,需要有幾個特點,茶文化也不例外。
 
  第一個
 
  不怕麻煩
 
  先不說什么斗茶、分茶,那個雖然復(fù)雜,是屬于好事者的玩法,我們單單看制茶。宋代的制茶工藝真是窮極繁復(fù),遠遠超過今日任何制茶工藝。
 
  單單說一個研茶,就是蒸、榨之后的茶葉,用杵臼來研磨。這個是怎么玩的呢?榨完的茶,含水量不合適,需要加水,但一次不能多加,一餅茶一次只能加一杯,隨著研磨,水逐漸干,茶逐漸細,還要再加,一共要加多少呢?頂級茶要加十六杯以上!普通茶也要加十二杯。這件事兒,即便是熟手,一天也只能做一餅而已!
 
  至于其他的分級、榨茶、過黃等等工藝,也都是十分復(fù)雜。所以我們今天看很多“復(fù)原宋代茶文化”的做法,需要先打一個問號,因為你用的茶,跟宋人用的茶一樣嗎?經(jīng)過這些工藝了嗎?還是普通綠茶僅僅打成茶末了?那個差別可太大了。你用點末茶攪和攪和,你能得到宋人的體驗嗎?
 
  這里再提一個事情,學(xué)習(xí)日本茶道的朋友一定提起注意,或者說學(xué)什么日本茶道、香道、花道的朋友都一定要知道。我們現(xiàn)在學(xué)習(xí)的這些日本文化,雖然說源于唐宋,但實際上這些文化基本上還是明代文化,為什么,和日本的歷史有關(guān),這里不展開,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研究。
 
  日本的抹茶之法,大體上是明代殘留的宋元茶法,和大宋巔峰時期的茶法是不同的,從制茶工藝開始就不同。朱元璋是廢團茶而興散茶的,這個《明太祖實錄》里面講的很清楚。但是他有個兒子寧王朱權(quán),是玩抹茶的,這老兄政治上一直被他強勢的哥哥朱棣隨意擺布,不敢有什么追求,棲心黃老,算是個玩家。他這個抹茶和宋代抹茶不同,是一種改造后的抹茶,沒有那么復(fù)雜。這個就和現(xiàn)在日本由千利休往下的抹茶很像了,時間上也很吻合,這個是大家需要注意的。
 
  日本抹茶道不無可參學(xué)之處,但要進入唐宋世界,還需要我們自身的努力,這點一定要明確。
  再回來說第二點:
 
  不怕浪費
 
  文化玩得高了,在乎的是剎那的極致體驗,不在乎你這個內(nèi)涵物質(zhì)浪費多少,能泡多少泡。我們喝古樹的,有時候比較關(guān)注這個耐泡,這個是考察茶品質(zhì)的一個方面,但也不能強調(diào)過度,主要還是喝好而不是喝飽。
 
  宋代的制茶,要把茶汁榨得很充分,基本上茶多酚、咖啡因、什么營養(yǎng)物質(zhì)都榨出去大半了。我們現(xiàn)在都知道宋代人喝茶喜歡黑色的建盞,為啥?因為蔡襄說,茶沫是白色的,黑盞作為背景,看得清楚。那茶為啥是白色呢?那是反復(fù)榨才會出現(xiàn)的效果!你用抹茶打出來試試,一定是綠色的,和蔡襄說的是兩碼事!
 
  你說這是不是浪費,當(dāng)然是,但是人家想的和你不一樣,想的是那一瞬間的巔峰體驗,你只有搞明白這個才可能做奢侈品。明朝人也覺得宋朝人這有點過了,追求“茶中真味兒”的理念。但是中國文人的事兒,你只能聽一半,要是朱元璋不費團興散,這些家伙又到哪里去吹“遂開千古茗飲之宗”?
 
  總體上來說,在明代,除了一些顧元慶、高濂(寫《遵生八箋》的)這類大玩家會鼓搗鼓搗抹茶(也是改造后的),朱元璋做的這件事兒,已經(jīng)成為絕對主流了,沒有大的反復(fù),那這個就不光是他個人的力量,必然有社會的背景在。
 
  文化玩到了極致,人心跟不上了,也累啊,一個老大的文明,積累太多,負(fù)擔(dān)也太重。整個明代的文化,什么繪畫、家具、都往雅趣,往簡約里走,這個又是個大勢使然。香道、茶道尤其明顯,同樣是玩家,和宋代沒法比了,半是慕古,半是風(fēng)雅;可對于宋代蘇黃那些人來說,那些東西就是他們的生活啊,不一樣啊。
  再說一點:
 
  全方位體驗
 
  所謂全方位,無外乎五感“色、聲、香、味、觸”。佛教講,這就是個欲界,玩來玩去就是這些東西?,F(xiàn)代人也玩,但是玩得比較粗放,不像古人玩得那么細膩,細膩了,深入了,會產(chǎn)生超脫的東西,那就與道相近了。
 
  為什么說是全方位的體驗?zāi)??在宋代,喝茶不僅僅是個味覺體驗了,是五感并用的盛宴,這個唐代還遠遠沒有達到。
 
  所謂斗茶也好,分茶也好,具體怎么玩不講了,我們要知道一點:玩的不僅僅是口感了,玩的是視覺體驗,你不要小看這一點哦。是不是我的茶味道好就行了,作為成熟的商品,還是不夠,要把這個視覺體驗玩到極致才行。說到底,這五感也是互通的,視覺會帶動氣氛,影響其他感官,你注意觀察一下。
 
  這個斗茶,分茶,不僅僅是看著好看,也是人和茶在進行一次高階的互動,這個是有力量的,我們泡茶也是互動,但是往往達不到這么深入的境界。這種互動帶來的體驗,由視覺而來,又超越了視覺。明白了這一點,你再看茶也好,咖啡也好,葡萄酒也好,很多玩法兒就能找到線索了。
 
  除了視覺,還要有聽覺,蘇東坡說:“松風(fēng)忽作瀉時聲”,黃山谷說:“湯響松風(fēng)”,陸放翁說:“松風(fēng)自候湯”。這說的不是別的,說的是燒水!
 
  燒水和松風(fēng)有啥關(guān)系,本來沒有關(guān)系,只是聲音有點像。但是你不能小看這個類比,這關(guān)系到水的老嫩,不僅是技術(shù),也有意境。意境不一樣,體驗就不一樣了,這才是重點。你雖然在茶室,但是已經(jīng)將自己置身山林,萬壑松風(fēng),同樣一杯茶,就有了山林之氣。
 
  還有香,宋人喝茶不僅要有茶香,還要考慮把茶香發(fā)揮到極致。我們都知道宋代貢餅是加香的,但是這個頂級的加香你不要理解錯了哦,和后來的窨花還不太一樣。蔡襄《茶錄》里面說,要加一點點龍腦和膏。這是什么意思,不是要加另外一種香來變成花草茶,而是要把茶香發(fā)揮到極致!
 
  我們看《香乘》,龍腦香的特點是什么,提升格調(diào),增強穿透力。浪漫一點說,這是“讓茶香插上翅膀”。這個就不一樣了,你體驗過嗎?沒有就不要看低古人,說什么茶有真味兒,不能加香,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古人怎么玩的!不能破壞茶的真味兒,這個蔡襄早就寫過了呀,難道他不知道?他加的這個龍腦當(dāng)然不是那么簡單的。當(dāng)然這個龍腦的提煉,加的量也都有說道。
 
  還有加別的,比如麝香等等,這個不環(huán)保就不提了。但我們要是了解香學(xué)的話會明白,這些的功能都不是說加茉莉花桂花的那種簡單的增加香氣,而是增加體驗的層次和力度,我們即使不能復(fù)原,也不要因為自己無知把古人當(dāng)傻子。
 
  還有觸感,你說這個浡沫和茶湯、包括現(xiàn)在日本抹茶道的那個茶湯有什么區(qū)別呢?除了口感,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觸感!喝東西是一定涉及到這一個感覺的,只是你沒有注意到。碳酸飲料喝的是什么,口感加觸感,但是那個比較粗糙;葡萄酒也講結(jié)構(gòu)酒體之類的,稍微細膩一些。這個宋代點茶要玩這一道,玩到一個巔峰,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要達到五感互通的極致!
 
  這個是個什么體驗,你想象千百個沫沫在你口中迸發(fā),那種沖擊力,那種飽滿度,那種豐富感,是你單純喝茶湯體驗不到的!這就是觸感的力量。在加上前面講的龍麝的穿透力,單單想一想,就夠你震撼的啊。
 
  好了,有點晚了,今天就講到這里吧,本來想三次把謎底揭開,看來有點困難,咱們還是隨緣吧,最好是不用我去做結(jié)論,看官們已經(jīng)有了答案,那就不枉這些文字啦。

責(zé)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