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陸河擂茶”

  傳說在神農(nóng)年代就曉得茶能解毒,到了唐代,茶葉出產(chǎn)就得到進(jìn)一步的開展,民間喝茶逐步遍及。世界上第一部《茶經(jīng)》就是唐代陸羽寫成的。
  喝茶有利于安康,已為世人所共知。我國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本草拾遺》等古籍中,都記敘了茶有利思、明目、止渴、利尿、防病和除病等功能。它對防治傷風(fēng)、痢疾、眼疾、咳喘、癤腫以及心血管病等疾病,都有效果。喝茶,對人體無疑是適當(dāng)有利的。而“客家擂茶”更是陸河人每日必食一餐的好菜。“客家擂茶”是我國茶藝園中,鶴立雞群的奇葩。千百年來撒播于民間,名噪一時。
  若是到客屬家庭作客,主人款待你的首要是一缽“客家擂茶”。當(dāng)你接過一碗香氣襲人的擂茶后,主人便也陪著你邊飲邊聊,讓你漸漸品味擂茶的甘醇、幽香。再飲幾口,令你神態(tài)怡悅,滿口生津、爽口無比。
  客家擂茶制造也很考究,然客家婦女都有嫻熟的擂茶功夫,每個客屬家庭都有一套擂茶東西──擂缽和擂棍。擂缽為陶制圓形牙缽,直徑約1.5市尺,也有1市尺的小擂。內(nèi)四周為錯落有致的羅紋,外型拙秀兼容。擂茶棍長約2─3尺,多選用元樟木、山蒼樹或油茶樹,而其它雜木則不能作為擂棍,若使用了,擂出的茶富含異味,不勝進(jìn)口。擂茶時,首要選用上好的茶葉連同炒熟了的芝麻放入缽內(nèi)漸漸擂成粉末,再入熟花生倒少量水漸漸地有節(jié)奏地旋轉(zhuǎn)擂棍至成糊狀,放過量食鹽,然后沖進(jìn)滾水放數(shù)片薄荷入茶,便成了一缽香氣襲人的擂茶。聞上一聞幽香撲鼻,喝上一口,令你滿口生津,齒頰留香,神清氣爽,五內(nèi)俱暢,漸漸品味,其味無窮。
  擂茶不只能夠清飲,也能夠配炒米而飲,客家人過新年時間則是用米米呈茶款待客人的。更為共同的是,客家人每天中午飯食的飯茶,則是米放入鍋內(nèi)熬熟后連湯帶飯一齊倒入預(yù)先擂好的茶葉漿內(nèi),攪勻,再炒上芥蘭菜、蝦仁、魷魚、香菇等,此乃上等客家飯茶。
  擂茶還有多種用處,如在茶中參加少量胡椒,便起溫中散寒之效果,對胃寒體弱、夜尿頻密者有神效。
  時至今日,陸河人以擂茶款待客人仍是最盛大的禮節(jié),也是從古至今的傳統(tǒng)習(xí)俗。擂茶,成了客家社交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飲料。
 
責(zé)編: apple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