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難道只是喝茶?

  茶,在我國數(shù)千年的文化長河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上古時期的神草嘗百草,武王會盟巴蜀之地的貢品。
 
  盛唐之下,研磨碎茶,過程講究襯托繁華。
  大明初建,凋零之下,百廢待興,考究的制茶工藝化繁為簡,散茶成為主流,延續(xù)至今。
 
  歷史長河,除了涓涓細流耐人尋味,更有湍急咆哮成為閃耀。
 
  絲綢之路,開啟文化交流之路,以絲、瓷、茶為媒介;茶馬互市,以內(nèi)陸茶換邊疆馬,奠定騎兵武力,保江山依舊如畫。
 
  北方主中原,責(zé)無旁貸,南方因此就該黯然?
 
  茶馬古道,地處西南,以大自然茶園的優(yōu)勢為依托,黑茶不遠萬里,北上經(jīng)藏區(qū)、新疆至蒙古,解游牧民族油膩飲食。
 
  至于“十三四歲,往外一丟”的徽州,變農(nóng)為商,以家鄉(xiāng)黃山腳下為根本,自產(chǎn)經(jīng)典茶類,如毛峰,如祁紅,如猴魁,鑄就一段佳話。
  因為文化渲染,喝茶也不該如此純粹。
 
  讓白水著茶色,用茶香熏寡淡。
 
  看芽葉吸水飽滿,起舞翩翩;品唇舌濕潤回味,曼妙悠然。
 
  沖泡之余,閑看庭院花落;一盞方罷,睥睨風(fēng)動攜云。
 
  茶,采之甄選,制之細膩,沖之用心,品之咂舌,怎可如此簡單?
 
  縱然有百般繾綣,喝茶本該是喝茶。
 
  湯色喜人,也不過是杯中水換了妝顏,不忘初心;茶香幽幽,也僅僅承借水的稀釋,不改本色。
 
  芽葉或形如雀舌,雅致精巧,像龍井;有單片成茶,特立獨行,似瓜片。然而細想之下,不過水的智慧。
 
  本滿滿當(dāng)當(dāng),填充了杯子,外物摻雜,歷經(jīng)爭奪、擠壓,見不能勝,也不會負,那就這樣裹著。
 
  請看,偶爾青翠搖曳,不就是水在流動嗎?
 
  喝茶的目的,是補水。名茶不勝枚舉,也不過是變著法的補水。
  綠茶不經(jīng)發(fā)酵,補水不忘清涼,維生素得以保留,平添了緩解疲勞、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的效果。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便是如此。
 
  白茶以最少的工藝,呈現(xiàn)最純真的姿態(tài),所以新茶恬淡。奈何陳放價值極高,數(shù)十年之后,茶水多了濃醇。
 
  至于紅茶的溫養(yǎng)、黑茶的解膩,都在在補水解渴的基礎(chǔ)上,有了別樣演繹。
 
  喝茶,終究是見仁見智的。
 
  可單純?yōu)榱搜a水,加點葉子,也不過是在顏色、形狀、茶香和口感上加了點樂趣。
 
  也可以復(fù)雜與深沉,苦澀之余,回甘慢慢,耐人尋味。情感注入,點滴文化漸漸拾起,終究匯成一條怎樣的思緒,全憑個人。
 
  喝茶,到底喝的是什么?這就是答案。
 
  注:文來源貢苑茗茶,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責(zé)編: 墨墨001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