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飲茶的幾種方法

  古人說,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個得味”是為飲茶之情,而小編最喜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懷》:“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歷朝各代其茶葉形態(tài)與飲茶方式也不盡相同。
 
  總體來說,茶葉形態(tài)與飲茶方式大概經歷這樣幾個階段:采摘原葉、藥食兩用,曬青做餅、混煮羹飲,蒸青制餅、煮茶清飲,餅散并用、沖點湯飲,炒青散茶、撮泡清飲等幾個主要演變階段。
古人飲茶的幾種方法
 
  采摘原葉、藥食兩用
 
  約五千年前,古人就探知了野生茶樹的藥用功能,并一直作為藥用,以后又做成茶菜、茶粥當作食物。云南省基諾族至今仍有吃"涼拌茶"的習慣,采來新鮮茶葉,揉碎放在碗中,加入少許黃果葉。大蒜、辣椒、鹽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勻。
 
  秦漢時期,茶始為飲用。西漢宣帝時諫議大夫王褒的《僮約》,其中“武陽買茶”和“烹茶盡具”,敘說了當時茶葉已成為商品上市交易,飲茶講究烹飲之技。
古人飲茶的幾種方法
 
  戰(zhàn)國,原始瓷三足鼎
 
  曬青做餅、混煮羹飲
 
  三國魏明帝(204年-239年)時的博學之士張揖在《廣雅》中說明了采取鮮葉緊壓成餅的制茶方式,并對煮飲方法作了記述,即先炙烤餅茶,搗碾成末,放入瓷碗中以沸湯沖泡,然后加入蔥、姜、橘子等調料混煮羹飲。采茶作餅和混煮羹飲,是秦漢至初唐近千年間制茶與飲茶的主要形態(tài)。
 
古人飲茶的幾種方法
宮樂圖(會茗圖)【唐】
 
  蒸青制餅、煮茶清飲
 
古人飲茶的幾種方法
唐,鞏縣窯黃釉風爐及茶釜
 
  唐代人飲茶將前人采葉作餅的混煮羹飲演變?yōu)檎羟嘀骑?,然后炙烤碾末煎煮清飲。這一飲茶方式的推廣,與當時制茶技術的進步是分不開的。它的創(chuàng)新者陸羽(733年—804年)在《茶經》中為蒸青制餅、煮茶清飲規(guī)范了制作和品飲方法,精心設計了配套的器具。唐代茶葉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四種加工形態(tài),但餅茶的生產與飲用仍占主要地位。
 
古人飲茶的幾種方法
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
 
  餅散并用、沖點湯飲
 
古人飲茶的幾種方法
宋,瓷茶碾
 
  宋代的茶葉制作承襲唐代的蒸青制餅方法,制作工藝更為精細,稱團片。團片茶飲用時仍需碾末,但不再入鍋煮飲,而是置于盞(甌)中用沸水沖點。宋代末茶點飲技藝主要有團餅茶點飲、草茶點飲,還有由點茶衍生的更具把玩樂趣的斗茶與分茶。宋代是末茶飲用最流行時期,徽宗時崇尚“湯色貴白”,可謂沖點技法已至極點。
 
古人飲茶的幾種方法
劉松年:攆茶圖【南宋】
 
  南宋后期,散茶點飲之風漸興。進入元代后,散茶生產和飲用在南方地區(qū)成為主流。
 
  炒青散茶、撮泡清飲
 
  明代被譽為“開千古茗飲之宗”。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下詔“罷造龍團,惟采芽茶以進”。散茶飲用的流行,推動了制茶技術的進步,炒青法較蒸青法更有利于激發(fā)茶的真香真味和保持茶的自然本色,因此以滌盞、投茶、注湯、品茶為形式的散茶撮泡法應運而生,奠定了此后600多年來中國人的飲茶方式。散茶撮泡法雖比煎茶、點茶要簡化快捷,但要泡好一杯茶還是講究技藝的。
古人飲茶的幾種方法
 
明,紫砂提梁壺
 
  清代以后,綠茶加工已具備條、扁、圓、片、尖五種形態(tài),茶葉由單一的綠茶進入了白茶、青茶、黃茶、紅茶和黑茶等多茶類時代,“色、香、味、形”成為追求茶葉撮泡技藝的極高境界。
 
古人飲茶的幾種方法
品茶圖[明]
 
  茶葉制作工藝與品飲方式的不斷變革與創(chuàng)新,傳承積累了制茶與飲茶技能,促進了茶葉物質文化的發(fā)展。如今我們也喜聞樂見,各種速溶茶、即飲茶等,品飲方式或煮,或泡,也可以是調飲,茶葉無論在物理形態(tài)還是品飲方式都在慢慢發(fā)生著變化。且不論好壞,多樣化的選擇總歸不是件壞事,每個人也許都會找到自己喜歡的那一杯茶。
責編: 紅666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