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代名人是如何談茶葉效用的

  漢代的《神農(nóng)本草》記載了三百六十五種藥物,其中提到了茶有四種功效,即“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
  華佗的《食論》中說:“苦茶久食,益意思。”梁代陶弘景的《雜錄》說:“苦茶輕身換骨。”此外,晉代張華的《博物志》、弘君舉的《食檄》、南朝梁任昉的《述異記》等著作中,也有這方面的記述、至于唐代以后,有關(guān)茶藥學(xué)者述就更多了。唐陳藏器的《本單拾遺》稱茶為“萬病之藥”。陸羽的《茶經(jīng)》提出茶有治“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和“百節(jié)不舒”六種功效。宋代錢易的《南部新書》說飲茶可以長壽,陳承的《別說》提到可治“傷暑”。明代錢椿年的《茶譜》提出茶的功用有“止渴”、“明目”、“除煩”、“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益思”、和“去膩”。此外,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本草拾遺》和宋代趙希鵠的《調(diào)燮類編》中,還指出飲茶可以“輕身”、“令人瘦”、“去人脂”等。而在《廣雅》中還提到對以“醒酒”。明代,我國著名的藥物學(xué)家李時珍,在總結(jié)前人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自己的實踐,全面地聞述了茶的防治疾病的效能。在名《本草綱目》中,他首先論述了茶的藥理作用,認(rèn)為:“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虛實??嗌賶盐附≈耍姆纹⑽钢鸲嗍?,故與茶相宜。”進(jìn)而提出飲茶方法不同,效果不一:“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入神思問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對茶的效能,李時珍既引述了前人的看法,又提出了本人的見解,認(rèn)為茶能“主治”:“瘺瘡,利小便,去痰熱,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悅志”(《神農(nóng)臺經(jīng)功》)。
  “下氣消食,作飲,加茱萸、蔥、姜良(蘇恭語)”。
 
  “破熱氣、除瘴氣,利大小腸”(陳藏器語)。
 
  “清頭目,治中風(fēng)昏憒,多睡少醛”(王好古語)。
 
  “治傷暑、合醋治泄痢,甚效”(陳承語)。
 
  “炒煎飲,治熱毒赤白痢,同芎勞、蔥白煎飲,上頭痛”(吳瑞語)。
 
  “煎濃,吐風(fēng)熱痰涎”(李時珍語)。
  同時,書中還對飲茶的利害關(guān)系作了分析:“虛寒及血弱之人,飲之既久,則脾胃惡寒,元氣暗損。”
  對此,清代黃宮繡的《本草求真》中,也有類似說法“茶稟天地至清之氣,得春露以培,生意充足,纖芥滓穢不受,味甘氣寒,故能入肺清痰利水,入心清熱解毒,是以垢膩能降,炙博能解,凡一切食積不化,頭目不清,痰誕不消,二便不利,消渴不止及一切吐血、便血等服之皆能有效。但熱服則宜,冷服聚痰,多服少睡,久服瘦人,空心飲茶能入腎削火,復(fù)于脾胃生寒,萬不宜服。”
 
  上述的諸多論述,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吃茶有益健康,但須做到合理飲抵茶,這就是中國人強(qiáng)調(diào)的“飲茶養(yǎng)生。的奧秘所在。據(jù)(日唐書)載,唐宣宗大中三年時,有一智憎,高壽130歲,仍然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宣宗知道后便叫去問話:高憎何為如此長壽,神完氣足,莫非有仙丹妙藥不成?僧答曰:臣少也賤,素不知藥性,唯嗜茶,凡屬至處,惟茶是求,或飲百碗不厭。清代的乾隆皇帝更是平生嗜茶。他曾經(jīng)多次周游江南各地,不僅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而且每次忘不了品飲各地名茶。他在杭州品飲龍井茶,至人湖細(xì)啜磨春,,入川峽評嘗蒙頂茶,赴武夷緩酌烏龍條。所到之處,還常常品茶賜名,觀茶作詩。乾隆享年八十又八,在歷代皇帝中是最長壽的,這與他飲茶倡延年益壽之效,樹條文化倡文明之風(fēng),是有關(guān)系的。由于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因此,飲茶之風(fēng),自古至今,長盛不衰。
責(zé)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