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茶境 追求心靈的一種寧靜和明凈

  與華頂一樣適合品飲天臺茶的地方,是石梁飛瀑的方廣寺。我在《天臺石梁的夜游》中寫了一段這里品茶的感受。“這里單是天然的石梁橋,是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橋下有飛流的瀑布,但飛流的瀑布也沒有什么了不起,但旁邊卻有兩個著名的佛寺。何況佛寺建立在石橋一段的懸崖上,映襯著四山的蒼翠的嵐光和林影,確實(shí)能曠人心目,尤其是夜深人靜之際,約若干知己,靜坐在方廣寺中曇花亭上,或小坐在瀑布之下溪石頭之上,把杯品茶,品詩論文,或談笑風(fēng)生,心情也舒暢得多了。”
 
  我對石梁夜色是情有獨(dú)鐘的,我已經(jīng)在石梁方廣寺中度過了好幾個夜晚,第一次就住在中方廣寺的曇花亭里,那時沒有月亮,只有淡淡的星光,對面的遠(yuǎn)山和下方廣寺的燈燭之火一片朦朧,如夢如幻,我們就靠在曇花亭的欄桿上,靜靜端坐。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給我遞上一壺清茶,茶是正宗的華頂云霧茶,水是原汁原味的石梁山泉水,細(xì)細(xì)一品,清香而甜潤。一片溫情沁人心脾。那僧人告訴我,這曇花亭是宋代天臺宰相賈似道初建的,亭子建成后,寺僧以茶供佛,茶杯中現(xiàn)出祥瑞朵朵,故名,這有點(diǎn)過于玄乎,但是我相信其有,不相信其無的,特別是這山水形勝之地,有類似這樣的神奇?zhèn)髡f,恰似錦上添花,更使名山風(fēng)景神采飛揚(yáng)。
 
  曇花亭又叫雨來亭。靜靜地在亭上品茶,眼前似洋溢著連綿的雨意。那是飛揚(yáng)的瀑水給予我的。石梁的夜色就像云霧茶一樣四處漾開。在瀑布聲中,寺里的鐘鼓和木魚的聲音響成一片。下方廣寺的梵唄也唱起來了。一切的天籟在回音著,升裊著,在這幽深之地,我突然感覺到一種清靈之氣,漸漸在腳下騰涌而起。恰恰這種喧響給我別樣的寧靜,我覺得這茶葉,這瀑布之聲,也是富有靈性的,比如羅漢茶的祥瑞,就是一種通靈,總使我想起萬物有靈這句話。
 
  在曇花亭靜坐品茗,同樣與華頂一樣,似乎在追求心靈的一種寧靜和明凈,無論朝暮,這里已經(jīng)遠(yuǎn)離了市井塵囂。遠(yuǎn)離了現(xiàn)代都市的那種繁華浮躁。曾經(jīng)被世俗的瑣事所困擾,曾經(jīng)被生存競爭的激烈而煩惱過,現(xiàn)在在這石梁飛瀑之畔品茶,心情得到了極大的放松。石梁飛瀑飛瀉了億萬年,竟然把阻擋前路的巨石鉆通了,并且橫飛而出,那瀑布如玉一樣的水花,同茶杯中的祥瑞朵朵,稱為一個絕妙的對比。在心中的一輪明月和一河星漢的燭照下,我也在茶味中得到了新生。
 
  在國清寺品茶與石梁飛瀑方廣寺不同的,在隋塔腳下,最好在星月之夜,在這里品茶,可以看見夜幕幽谷中的樹,國清寺高大而蒼翠的松樹,以及兀立的隋塔,都成了守護(hù)寺廟的金剛力士。你也可以感受到附近村莊的雞鳴犬吠,以及遠(yuǎn)方天臺城的霓虹和赤城山上的不眠之燈。隋塔腳下有一家小小的茶館,露天放了一些桌子和凳子,服務(wù)員為你泡上一壺天臺茶。有個朋友寫道,“在隋塔下的樹林中喝茶,是很輕松的,茶道茶藝之類的講究,太程式化了,我很口渴,就將茶水一飲而盡,大家笑我牛飲,其實(shí)牛飲是好的,能解渴就解渴,能舒服就舒服。隨意本身就是好事,舒服本身就是滿足,不管是書還是茶,還是每一種東西,能給人滿足的,給人快感的,就是心愛的尤物。滿足舒服的本身,就是幸福。在我看來,這種幸福本身就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在品茶中,可以得到知己,至少把山水引為知音。叢林之下,古寺之畔,品茶之余,仰望塔影朦朧,我覺得它就像一雙智慧的手指,指向當(dāng)空的明月。“指月”兩字,是最合適的。此刻,隋塔和遠(yuǎn)方的赤城塔,就像兩個僧人,舉起的兩只手臂,在茶味中,仿佛入定。寒山子云,“因指見其月,月是心樞要。”茶杯中顯出一輪明月,明月映照人心,而將茶水飲下,也就自然擁有一輪安詳之心明凈之月。
 
  國清寺的素齋,是最富有此間寺廟特色的,也是最為精致的,寺院西邊的卐字樓,既是寺院接待賓客的地方,也是飲茶的好所在,這里的素齋,別有特色。鮮嫩潔白的豆腐,還有五彩的菜蔬(為紅蘿卜、黃花菜、青菜、白筍、黑木耳)以及油炸素絲(土豆絲、豆腐絲等),以及人造的素肉(素火腿、素腸、素蝦等),很能增進(jìn)食欲,再加上此間的綠茶,山野叢林氣息猶為濃郁,卐字樓后面的松林里有專門的茶寮。建筑樣式非常別致,在茶寮中靜坐,品茶,聽風(fēng)過松林的簌簌聲,以及林間的蟬鳥之聲,別有一番禪意。品茶論禪,心即靈山。放棄一切,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尊佛。
 
  國清賓館,經(jīng)常有天臺山茶藝茶道表演,把“僧言靈味宜幽寂”七字,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們可以靜靜地欣賞,可以在國清賓館那里找到絕好的去處。在琵琶聲中,典雅清逸的天臺少女端起茶壺茶杯,細(xì)心地進(jìn)行茶藝表演,觀眾一邊欣賞一邊品茶,別有一番生趣。天臺茶道天臺宗的精神,在這里得到全面拓展和延伸。
 
  要深層理解天臺的茶禪精神,不妨到萬年寺去品茶,萬年寺距天臺縣城25公里,寺院周圍八峰圍繞,明月、婆羅、香爐、大舍、銅魚、藏象、煙霞、應(yīng)澤,別有天趣,這里山林的氛圍,也同國清寺一樣,但比國清寺開闊得多了,這里有國清寺一樣的雙澗回瀾,品茶活動之后,也可以參觀榮西開辟的放生池。以及周圍的羅漢田以及茶園,還有深幽的三井潭,歷史記載,萬年寺是天臺山歷史上的名茶產(chǎn)區(qū)。南宋時期,這里就已經(jīng)出產(chǎn)蒸青散茶等著名品種,這些茶葉成品,有些是圓形的,稱為麥顆,有的則是細(xì)條形的,叫緊手。在宋代,天臺茶就已經(jīng)成為中國的名茶和朝廷的貢品,這與萬年寺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天臺崖端品云茶,神韻縹緲晤仙真。天臺幾處飲茶的好佳處,有著十足的仙氣,比如桐柏山的鳴鶴觀,就在高崖之端,可以俯瞰三井瀑布,可遠(yuǎn)眺城街層樓。更有瓊臺頂上,下臨百丈深谷。每當(dāng)三五之夜,明月掛在對面猶如宮闕的雙峰之上,飲茶吹簫,別有一番仙風(fēng)道骨。難怪唐代高道司馬承禎不愿到京城為官,在山腳橋下下馬回程,令司馬悔山成了道家的福地之一。清虛之境,如同玉京,崖頂品茶,詩興未闌。仿佛身生羽翼,凌空而去!
 
  要飲天臺茶,也可去赤城山,山上的濟(jì)公院,玉京洞,以及悟月樓,都是憑高品飲的所在,玉京洞為道家的第六洞天——上清玉平之天,山門有一副對聯(lián),為蔡元培先生所書的,其聯(lián)語化用古詩而成:山中習(xí)靜觀朝槿,竹下無言對紫茶。
 
  在赤城山飲茶,情趣與此相同。赤城山形同雉堞,崖色赤紅,故名赤城,每當(dāng)朝暮,片片流云,圍繞山中,與漫天的流霞相映成趣,整座山隱現(xiàn)云霞之中,如同仙境。在赤城山飲茶,身在懸崖絕壁之上,憑虛凌空,清風(fēng)徐來,衣袂飄舉。在幽深之處,茶韻如云霞婉轉(zhuǎn),仿佛自己就如漫天的云霞。
 
  赤城霞為天下名景,與錢塘潮,峨嵋月,巫山云,昆侖雪一起,為人間所向往的絕勝之處。北京頤和園有匾額曰“赤城霞起”,指的就是這里的旖旎風(fēng)光。在赤城崖端,品飲天臺茶,自然有著道家服霧吞云的景象和李白的神游八表之意。
 
  品飲天臺茶,讀日本作家德富蘆花的《自然與人生》,得知日本也有一處赤城山,作家筆下的云霞景色,與此間相似,不知是天臺茶和天臺宗的流播,使赤城山名字在異邦扎根否?
 
  赤城山上有一處悟月樓,也是品茶的好地方。人坐樓上,身在半空,以茶代酒邀月,頓覺月下會晤仙人與花前,作詩吟詠,別有一番景象,在詩詞學(xué)會舉辦的茶會上,我即興寫下八句小詩。題目權(quán)作《云茶》。
 
  略注明甌幾味禪,華峰坐臥已經(jīng)年。漏聲斷落書聲寂,齋壁空殘劍氣寒。林間洞天閑訪道,崖端佛院證前緣。飛云曉日遙相逐,細(xì)品茗香韻如煙。此詩有失格律,但多少體現(xiàn)出品飲天臺茶的心境。
 
  天臺茶還讓我感到甘美滋味,進(jìn)入一種境界。天臺山品茶有許多境界,像王國維先生所說的,詩歌有三重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一重境界,第二重境界是“獨(dú)上層樓,望斷天涯路”,最高的境界是“眾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豐子愷先生說,做人也是這樣,從一層樓到第二層樓,再到第三層樓。而弘一大師的境界,就是直接從第一層樓上三層樓了,其實(shí),我覺得,只要內(nèi)心有感悟,第一層樓也可以是第三層樓。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到最后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但不是原來的山水。因?yàn)槿谶M(jìn)內(nèi)心,成為另一種超脫的境界,品天臺茶一樣,也是內(nèi)心的一種蕩滌,情感的交融,你內(nèi)心有參與,有感悟,在天臺山水之間,也是一種高境界。
 
  天臺城關(guān)也有飲茶的好去處,在濟(jì)公故居的高樓上,與赤城山遙遙相對,品茶觀山。亦可去老街,看老民居檐下移過的日影,還有漸亮的燈光、遷徙的人流,蒼老的石墻頭,落滿風(fēng)塵的花格門窗,木制的桌椅板凳,加上濃綠的茶,在市井之趣中,透出古色古香。
 
  蘇東坡詩云,此身安處是吾鄉(xiāng)。誰說,品茶或者欣賞茶道的人沒有境界呢?
 
責(zé)編: 語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