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茶百戲

  廣州【四真學堂弟子】
 
  張鴻睿
 
  唐代劉禹錫在《西山蘭若試茶歌》中描述道:“驟雨松聲入鼎來,白云滿碗花徘徊。”這說的便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宋代茶百戲的前身。
 
  昨天,我跟著媽媽來到廣州茶博會,聽了潮州工夫茶傳承人葉漢鐘老師的一堂茶文化課,受益匪淺,因為葉老師在課堂上帶領(lǐng)我們穿越古今,感受到了中國茶文化的獨特魅力。
 
  葉老師是一個面容憨厚和善的中年人,黝黑的面孔,兩顆閃亮有神的眼睛,透出一種精氣神。當紫煙裊裊上升、空氣中彌漫著炭火的香氣之時,葉老師便開始為我們展示“茶百戲”這種我們從未曾見過的神奇技藝。
 
  首先,葉老師在一個大木碗中,放入磨好的茶粉,先加點開水,再用一根細長的小木勺快速攪拌,使水和茶粉充分調(diào)和在一起,這個步驟叫“調(diào)膏”。
 
  緊接著,在注入適量的開水后,葉老師便開始用一個如刷子頭般的竹茶具——茶筅不斷攪拌、擊打。這看似平常的上下回旋翻騰的動作,卻充滿了大學問——使用茶筅的要點在于“手輕筅重,指繞腕旋”,這樣做,可以使茶粉里面富含的果膠充分接觸空氣,而化作茶湯表面浮起的一層茶沫(即沫浡)。擊打得越久,泡沫就越豐富,沫浡也就能在茶湯表面停留得越持久??粗瓫氯缒痰睦嘶ㄒ话阋粚訉佣询B,我的心中充滿了好奇。
 
  終于打出了一層厚厚的茶沫,老師緩緩把深棕色的茶糊傾入桌面上一個如圓月般的茶盤中,讓茶湯平鋪開來。
 
  色如土,凝如泥,平靜的表面下正醞釀著高潮的到來。
 
  隨即葉老師使出了他的絕活——在小茶勺上沾了點清水后,如蜻蜓點水般,輕輕地、慢慢地,用小茶勺在茶糊表面的茶沫上,畫出了一道白色的優(yōu)美的弧線!全場瞬時驚呼起來。
 
  這是由于水稀釋了表面的由果膠和茶粉組成的茶沫,與下面的水和部分茶粉融合在一起后,形成了這樣一種奇觀——這個步驟,叫做“破膏”。
 
  接著,便是葉老師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他在茶沫上自如地畫著流暢的線條,又撒上了幾瓣花瓣和葉子,再撒上幾撮茶粉,儼然成為了一幅美麗的抽象畫!這不正是北宋陶谷所言“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的神奇景象么?
 
  葉老師招呼著大家都前來輪流作畫,在大家興致勃勃的你一筆、我一劃中,很快茶沫表面大部分都變成乳白色了。這時葉老師挑起一點棕色的茶沫,往乳白色的茶沫上輕輕一抹,便又可以重新再畫了——這叫做“貼膏”。全場不禁響起熱烈的掌聲。
 
  在這不斷的破膏、貼膏之間,一幅幅藝術(shù)品在葉老師的“筆”下誕生——寥寥數(shù)筆,就描繪出云霧繚繞的山水;輕輕幾劃,就勾畫出堅韌不拔的蒼竹;緩緩行筆,就勾勒出工筆畫般的花鳥蟲魚;刷刷幾下,一幅狂草竟儼然現(xiàn)于眼前……那白色的茶沫,如卷云,如白浪,變幻出無數(shù)美麗畫面——這盤小小的茶沫中所容納的畫面仿佛是整個世界。
 
  看到這里,我發(fā)現(xiàn)葉老師為我們展示的不僅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更是一種藝術(shù)的融合與升華。
 
  現(xiàn)在,我才知道宋代的茶百戲,也叫做“斗茶”,就是比誰的茶沫更持久,誰的茶畫畫得更好。這真是一種妙趣橫生的、神奇而富有文化氣息的比賽。
 
  最后,葉老師將茶湯分與我們眾人品嘗,大家把表面上的那層茶沫輕輕挑起,舀入嘴中,一入口,
 
  那茶沫酥酥的,帶著茶特有的苦澀,又帶點甘味,這是何等令人陶醉的享受啊!
 
  見識茶百戲,品味茶沫味,感悟茶文化,穿越古今,暢游中國茶文化長廊,這妙趣橫生的體驗茶文化之旅令人終生難忘??!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