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江翠片的產地

  湄江翠片產于貴州省湄江茶場,該場地處湄江河畔,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極宜于茶樹生長。創(chuàng)制于1943年,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為貴州省的扁形名茶。下面,我們還是詳細的來了解下湄江翠片的產地。
湄江翠片的產地
  湄江翠片產地介紹
 
  湄江茶產于貴州湄潭縣。湄潭縣位于貴州北部,氣候溫和,雨霧日多,土壤肥沃,結構疏松,含礦物質豐富,對茶樹生長極為有利。湄潭種茶歷史悠久。唐朝陸羽在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湄潭不僅能產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論述。宋代則有以茶葉為上貢的記載。如今的湄潭,涌有全國聞名的大型茶場和星羅棋布的農村茶園。有創(chuàng)建于三十年代末的貴州省茶葉研究所。
 
  湄潭茶場,地處黔北湄潭縣城區(qū)境內。湄江河沿湄潭縣城流經全境。三面環(huán)水,山清水秀,兩岸茶山連片,素有茶鄉(xiāng)的美稱。湄江河兩岸質地優(yōu)良,土層深厚肥沃、疏松而濕潤,多為酸性或微酸性砂質土壤,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常年氣溫在15℃左右,年降雨量在1100~1200毫米,空氣清新,云霧繚繞,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熱同季,暖濕共節(jié)。茶園海拔750~1200米,晝夜溫差大,加之年日照率較低(在35%以下),散射光較多,光和作用平緩,茶葉纖維不致突然變粗變老,較長地保持芽葉柔嫩,有利于茶葉內芳香物質、蛋白質、氨基酸、咖啡堿、維生素、茶多酚等營養(yǎng)物質的形成和聚集。
湄江翠片的產地
  湄江翠片制作方法
 
  湄江翠片炒制技術考究,既吸取了西湖龍井茶的炒制方法,又有其獨特之處。主要工藝分殺青、攤涼、二炒、攤涼、煇鍋等五道工序。采用雙手在電炒鐵鍋內進行。主要手法有抖、帶、搭、扣、拓、抓、拉、推、磨、壓十種。各種手法視鮮葉老嫩、含水量高低等情況靈活變換,因勢呵成。
 
 ?。?)殺青:目的是破壞酶的活性,蒸發(fā)水分,初步做形。當鍋溫105-125℃,投入200-300克攤放葉。開始采用抖、帶手勢。當散發(fā)部分水分,葉質柔軟,降低鍋溫至70℃左右,采用搭、帶、抖、拉、拓手勢,邊拉扣理條,邊拓,并結合抖、帶、搭手法。用力由輕到重,將芽葉拉直、搭平、拓緊。當殺青葉含水量達60%左右,茶香顯露,茶條平伏,即可起鍋。特級、1級翠片殺青過程歷時10-11分鐘,2-3級翠片歷時16-17分鐘。
 
  殺青葉攤放在雙層白紙墊底的簸盤內攤涼散熱,使水分重新分布均勻,便于二炒。攤涼時間50分鐘左右。
湄江翠片的產地
 ?。?)二炒:目的是繼續(xù)做形和失水。當鍋溫60-70℃,投入300-400克攤涼葉,先用抓、抖、拓手勢。當茶葉轉軟,有熱手感時,換用拉、帶、拓、推、磨手法,最后用推、磨為主的手勢,將茶葉推直、磨光、磨平。當鍋內發(fā)出沙沙響聲,起鍋攤涼。歷時約15-20分鐘。
 
  二炒葉經30-40分鐘攤涼回潮,用簸揚去輕片,6孔篩割去碎末。
 
 ?。?)煇鍋:目的是定形、干燥。當鍋溫50℃左右,投入250-300克二炒攤涼葉,先采用抓、抖手勢,后用拉、推、磨、壓手勢,將茶葉貼緊鍋壁,往返磨擦,盡量將茶葉磨光壓平。當茶葉將達足干時,動作應輕巧,輕抓、輕磨、輕推,使外形扁平光滑,茸毫隱藏稀見,含水量4%左右,手一觸即斷,一捻即為粉末,起鍋攤涼。篩分整形,簸去黃片、魚葉、老葉,篩去碎末及其他夾雜物,分級歸堆,包裝貯藏,嚴防受潮。
湄江翠片的產地
  以上對于湄江翠片的產地就介紹到這里。湄江翠片是一種綠茶,具有綠茶的保健功效,同時品質優(yōu)異,也有品飲的價值,是天然健康的保健茶飲。
責編: 紅豆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