溈江白毛尖

  白毛尖又名“都勻細毛尖”、“白毛尖”、“魚鉤茶”、“雀舌茶”。其茶牙尖細如條,色澤綠中帶黃,白毫特多,茶水甘爽、清香。含多酚類化合物高于一般茶葉百分之十左右,氨基酸含量也較高。
溈江白毛尖
  溈江白毛尖產(chǎn)于湖南省寧鄉(xiāng)縣西部的大溈山。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賽會上獲得優(yōu)勝獎。1983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溈江白毛尖生長環(huán)境
 
  溈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云霧鐐繞,土壤肥沃,是茶樹生長的好地方。尤其是主產(chǎn)溈江毛尖茶的寧鄉(xiāng)縣西部的大溈山鄉(xiāng),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峽谷溪間,林木蒼郁,云霧籠罩,氣候溫和,平均氣溫15.5℃,年有效積溫4915℃,冬天不嚴寒,夏季無酷暑,年降水量1404毫米,尤其是春夏之交,細雨蒙蒙,極利茶芽萌發(fā)。
 
  茶樹多生于峽谷溪澗兩旁,有蒼翠欲滴的常綠針葉與闊葉喬木為其天然屏障,為創(chuàng)造都勻毛尖奠定基礎(chǔ)。毛尖茶選用當?shù)氐奶α挤N,具有發(fā)芽早、芽葉肥壯、茸毛多、持嫩性強的特性,內(nèi)含成份豐富。優(yōu)良的芽梢,為形成毛尖茶的品質(zhì)提供了物質(zhì)基礎(chǔ)。
溈江白毛尖
  溈江白毛尖加工工序
 
  1、制作工藝
 
  溈江白毛尖制造分殺青、悶黃、輕揉、烘焙、揀剔、熏煙六道工序。溈江白毛尖的品質(zhì)特點是,外形葉緣微卷成塊狀,色澤黃亮油潤,白毫顯露,湯色橙黃明亮,松煙香芬芳濃厚,滋味醇甜爽口,葉底黃亮嫩勻。溈江白毛尖頗受邊疆人民喜愛,被視為禮茶之珍品。
 
  2、加工過程
 
  溈江年降水量1800~1900毫米,年平均溫度15℃左右,相對濕度80%以上,全年日照為2400多小時。高山茶園土壤為黑色沙質(zhì)壤土,土層深厚,腐殖質(zhì)豐富。茶園飽受霧露滋潤,不受寒風和烈日侵襲,茶樹根深葉茂,梗壯芽肥,茸毛多,持嫩性強。溈江白毛尖清明后7~8天開采,芽葉標準為一芽一、二葉初展。采摘時嚴格要求做到不采紫芽、蟲傷葉、魚葉和蒂把。當天采當天制,以保持芽葉的新鮮度。
 
  溈江白毛尖制造分殺青、悶黃、輕揉、烘焙、揀剔、熏煙六道工序。煙氣為一般茶葉所忌,更不必說是名優(yōu)茶。而悅鼻的煙香,卻是溈江白毛尖品質(zhì)的特點。
溈江白毛尖
 ?。?)殺青:用大型平鍋殺青,鍋溫150℃左右,每鍋投葉2.0~2.5公斤。下鍋后,迅速翻炒,待葉色變成暗綠,即可出鍋。
 
  (2)悶黃:殺青葉趁熱進行堆悶,堆積厚度10~15厘米,上蓋棉布,保溫保濕,歷時6~8小時,中間翻堆一次,直到全部茶葉均勻變黃為止。悶黃后的茶葉先散堆,然后再輕揉。
 
  (3)揉捻:揉捻時速度宜慢、時間宜短,以保持芽葉勻整,揉至葉緣微卷即可。
 
 ?。?)烘焙:烘焙是在特制的烘灶上進行,茶坯分次一層層地加在烘折子上,用松柴或楓木文火烘焙,火溫控制在70~80℃,每烘可加2~3層,約7厘米左右。待第一層烘至七成干時,再加第二層,第二層七成干時加第三層,直到烘干為止。中間不需翻烘,以保持茶條直而不曲。如果氣溫低,悶黃不足,可在烘至七成干時提前下烘,再堆悶2小時,以促黃變。下烘后要剔除單片、梗子、雜物,使品質(zhì)勻齊劃一。
 
 ?。?)熏煙:熏煙是一道關(guān)鍵工序。先在干茶上噴灑清水或茶汁水,茶水比例為10∶1,待茶葉回潮后才上焙熏煙,發(fā)煙燃料宜用新鮮芳香的楓果球和黃藤,暗火慢焙,以提高煙氣濃度,以便茶葉能充分吸咐煙氣中的芳香物質(zhì)。熏煙時間約16~20小時,烘至足干即為成茶。
溈江白毛尖
  溈江白毛尖,葉底黃亮嫩勻。溈江白毛尖頗受邊疆人民喜愛,被視為禮茶之珍品。
 
  毛尖茶清明前后開采,與《都勻縣志稿》所述:“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細者曰毛尖茶”是相吻合的。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長度不超過2.0厘米,嫩度和長度超標準的,受病蟲害的和色紫的都不能用來制作毛尖茶。通常炒制500克高級毛尖茶約需5.3—5.6萬個芽頭。
 
  采回的芽葉必須經(jīng)過精心揀剔,剔除不符要求的魚葉、葉片及雜質(zhì)等物。攤放1—2小時,表面水蒸發(fā)干凈即可炒制。經(jīng)過高溫殺青、低溫揉捻、搓團提毫、及時焙干等四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
 
  溈江白毛尖品質(zhì)特征
 
  “三綠透三黃”是毛尖茶的特色,即干茶色澤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具體特點是:外形條索緊結(jié)纖細卷曲、披毫,色綠翠。香清高,味鮮濃,葉底嫩綠勻整明亮。我國茶葉界著名老前輩莊晚芳教授曾吟詩贊美:"雪芬芳香溈江生,不亞龍井碧螺春,飲罷浮花清鮮味,心曠神怡攻關(guān)靈!"
溈江白毛尖
  溈江白毛尖保健功能
 
  溈江白毛是漚茶,在漚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的消化酶,對脾胃最有好處,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懶動肥胖、都可飲而化之。而溈江白毛茶能更好發(fā)揮黃茶原茶的功能,納米黃茶更能穿入脂肪細胞,使脂肪細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復(fù)代謝功能,將脂肪化除。
 
  納溈江白毛茶茶根的利用是用來按摩二扇門(無名指本節(jié)處)能使微量元素透入穴位,增強穴位磁場產(chǎn)生調(diào)節(jié)作用,增加脂肪代謝。
 
  溈江白毛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維生素等豐富營養(yǎng)物質(zhì),對身體有較好的保健作用。此外,溈江白毛茶鮮葉中天然物質(zhì)保留有85%以上,而這些物質(zhì)對殺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葉所不及。
溈江白毛尖
  溈江白毛尖沖泡方法
 
  步驟1、準備茶具,沖泡溈江白毛尖,建議選用透明玻璃杯或蓋碗。用溫水清洗茶具,同時還能起到溫杯的作用。
 
  步驟2、根據(jù)1:50的比例,量取適量的溈江白毛尖,放到茶杯里。
 
  步驟3、往茶杯里倒入少許85-90度左右的開水,以沒過茶葉為宜,浸潤一下黃茶葉。
 
  步驟4、繼續(xù)往茶杯里注入85-90度左右的沸水,至杯子的七八分滿即可。浸泡大約30秒即可品飲。
 
  沖泡注意事項
 
  沖泡溈江白毛尖時,應(yīng)注意控制茶葉量,避免沖泡出來的茶湯過濃或過淡。同時需要用85-90度左右的沸水沖泡,才能更好的喚醒溈江白毛尖的茶性。
溈江白毛尖
  溈江白毛尖的歷史發(fā)展
 
  溈江毛尖茶產(chǎn)于湖南省寧鄉(xiāng)縣西部的大溈山。溈江茶之歷史可追溯至唐代,民國時期仍有記載曰溈山茶之香嫩清純不讓龍井、武夷。以密印寺院內(nèi)所出為最佳。又有傳說,院內(nèi)一老禪師,善作茶,又能識溈山地土和山向,何處產(chǎn)茶為佳。文革時期曾發(fā)現(xiàn)寺內(nèi)大佛像體內(nèi)存茶30余斤,有人稱此為“茶禪一味”之見證云云。泉城紅、泉城綠、甘肅、新疆等地喜飲此茶。
 
  早在明代就列為上貢之佳品,深受明崇禎皇帝所喜愛,曾賜名為"魚鉤茶"。溈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云霧鐐繞,土壤肥沃,是茶樹生長的好地方。茶樹多生于峽谷溪澗兩旁,有蒼翠欲滴的常綠針葉與闊葉喬木為其夭然屏障,形成空氣濕潤與多慢射光的優(yōu)良環(huán)境,因而茶樹生長健壯,持嫩期長。明朝御史張鶴樓曾游覽茶區(qū),并作詩云:"云鎮(zhèn)山頭,遠看輕云密布,茶香蝶舞,似如翠竹蒼松"。生長在自然環(huán)境幽美的本地團葉茶樹品種,充分表現(xiàn)出芽葉茸毛多、肥厚柔嫩、發(fā)芽早、持嫩性強的特性,其鮮葉內(nèi)含物豐富,為創(chuàng)造溈江毛尖奠定基礎(chǔ)。
 
  溈江毛尖采用“清明”前后數(shù)天內(nèi)剛長出的一葉或二葉未展開的葉片,要求葉片細小短薄,嫩綠勻齊。嫩度和長度超標準的,受病蟲害的和色紫的都不能用來制作毛尖茶。溈江毛尖茶經(jīng)過高溫殺青、低溫揉捻、搓團提毫、及時焙干等四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都勻毛尖素以“干茶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的“三綠三黃”特色著稱。成品毛尖茶芽尖細呈條索狀,白毫特多,色澤鮮綠,品質(zhì)潤秀,香氣清嫩,滋味醇厚,回味甘甜,在國內(nèi)外市場有盛譽。其品質(zhì)優(yōu)佳,形可與太湖碧螺春并提,質(zhì)能同信陽毛尖媲美。
溈江白毛尖
  溈江白毛尖于清明后7-8天開采,芽葉標準為一芽一、二葉初展。當天采摘當天制,以保持芽葉的新鮮度。制作工藝中,熏煙為溈山白毛尖獨特之處,乃關(guān)鍵工序。發(fā)煙燃料為新鮮芳香之楓果球和黃藤,暗火慢焙以提高煙氣濃度,以便茶葉充分吸附煙氣中的芳香物質(zhì)。悅鼻的煙香為溈江白毛尖的特點。成茶外形葉緣微卷成塊狀,色澤黃亮油潤,白毫顯露,湯色橙黃明亮,松煙香芬芳濃厚。
責編: 紅豆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