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清、敬、和、美”的茶德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guī)范,道德是無處不在的。也許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那茶存在道德嗎?答案是:當然存在,但道德在茶中叫“茶德”,茶德是指飲茶人的道德要求;具體的是將茶藝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上升為一種深層次、高品味的哲學思想范疇,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道德風尚。

  唐代陸羽的《茶經(jīng)·一之源》中對茶德的說法是:“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將茶德歸之于飲茶人應(yīng)具有的儉樸美德,不單純僅僅只是將飲茶看成是為滿足生理需要的飲品。而唐末劉貞德在《茶十德》一文中提到:“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這就提升了飲茶的精神要求,同時,包括了人的品德修養(yǎng),并擴大到和敬待人的人際關(guān)系上去;中國首創(chuàng)的茶德觀念在唐宋時代傳入日本和朝鮮后,產(chǎn)生巨大影響并得到發(fā)展。

  日本高僧千利休提出的茶道基本精神“和、敬、清、寂”,本質(zhì)上就是通過飲茶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在品茗的清寂中拂除內(nèi)心和塵埃和彼此間的介蒂,達到和敬的道德要求。朝鮮茶禮倡導的“清、敬、和、樂”,強調(diào)中正精神,也是主張純化人的品德的中國茶德思想的延伸;中國當代茶學專家莊晚芳提出的“廉、美、和、敬”;臺灣學者范增平先生于1985年提出中國“茶藝的根本精神,乃在于和、儉、靜、潔”;林荊南先生提出的“美”、“健”、“性”、“倫”,即“美律、健康、養(yǎng)性、明倫”,稱之為“茶道四義”。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程啟坤和研究員姚國坤則主張茶德可用“理、敬、清、融”四字來表述;同時,他們還認為“中國的茶,能用來養(yǎng)性、聯(lián)誼、示禮、傳情、育德,直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茶之所以能適應(yīng)各種階層,眾多場合,是因為茶的、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于中華民族的平凡實在、和誠相處、重情好客、勤儉育德、尊老脘二甲苯的民族精神。所以,繼承與發(fā)揚茶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弘揚中國茶德,對促進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shè)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以上知名人士對茶德的概述,雖然不盡相同,但其主要精神還是接近的,特別是“清”、“敬”、“和”、“美”等是符合中國茶道的精神和茶藝的特點,和日本茶道和韓國茶禮的基本精神也是相通的。且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闡述飲茶人的應(yīng)用的道德要求,并且強調(diào)通過飲茶的藝術(shù)實踐過程,引導飲茶人完善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實現(xiàn)人類共同追求和諧、健康、純潔與安樂的崇高境界。

  “清”:清有廉潔清白,清心健身的意思;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舉,同時,也是現(xiàn)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現(xiàn)。

  “敬”:客來敬茶,以茶示禮之意;無論是過去的以茶祭祖,公平是今日的客來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

  “和”:德重茶禮,和誠相處,搞好人際關(guān)系。

  “美”: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事由人為,治茶事,必先潔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誠,才能建茶功立茶德。

 

責編: mother5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