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字的出現(xiàn)及其由來

       茶字的出現(xiàn)及其由來
       在荼、槚、茗、荈、設五種茶的稱謂中,以荼為最普遍,流傳最廣。但“荼”字多義,容易引起誤解。“荼”是形聲字,從草余聲,草字頭是義符,說明它是草本。但從《爾雅》起,已發(fā)現(xiàn)茶是木本,用荼指茶名實不符,故借用“槚”,但槚本指楸、梓之類樹木,借為茶也會引起誤解。所以,在“槚,苦荼”的基礎上,造一“搽”字,從木茶聲,以代替原先的槚、荼字。另一方面,仍用“荼”字,改讀“加、詫”音。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云:“荼,埤蒼作搽。”《埤蒼》乃三國魏張揖所著文字訓詁書,“搽”字至遲出現(xiàn)在三國初年。南朝梁代顧野王《玉篇》“廿部”第一百六十二,“荼,杜胡切。……又除加切。”隋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爾雅音義下·釋木第十四》:“荼,音徒,下同。埤蒼作搽。按:今蜀人以作飲,音直加反,茗之類。“初加切,直加切,音茶。“荼“讀茶音約始于南北朝時期。“荼“(音徒)形改音未改,“荼”(音茶)音改形未改,所以,荼在讀音上及荼在書寫上還會引起誤解,于是進一步出現(xiàn)既改形又改音的“茶”(音茶)和“搽”。隋陸法言《廣韻》“下平聲,莫霞麻第九;荼,春藏葉可以為飲,巴南人曰葭荼。”“茶,俗”。“茶”字列入“麻韻”,下平聲,當讀“茶”,非讀“徒”。“茶”字由“荼“字減去一畫,仍從草,不含造字法,但它比“荼“書寫簡單,所以,所以“荼“的俗字,首先使用于民間。“荼”(音茶)和“茶”大約都起始于陳隋之際?!恫杞?jīng)》注云:“從草當作茶,其字出《開元文字音義》。”《茶經(jīng)》原注者認為“茶”字首見《開元文字音義》?!堕_元文字音義》系唐玄宗李隆基御撰的一部分,已失傳。盡管《廣韻》、《開元文字音義》收有“茶”字,但在正式場合,仍用“搽”(音茶)。初唐蘇恭等撰的《唐本草》和盛唐陳藏器撰《本草拾遺》,都用“搽”而未用“茶”。直到陸羽著《茶經(jīng)》之后,“茶”字才逐漸流傳開來。
責編: 語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