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醫(yī)師對茶氣的解構

  應朋友的要求,來說說茶氣。我不是專業(yè)品茶師,而是中醫(yī)師,所以朋友要求多從中醫(yī)學角度來理解茶氣。
 
  首先,茶氣一詞,借用了“氣”這一中國傳統(tǒng)唯物哲學的概念,廣義上說,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極精微物質。
 
  然而,關于“氣”的釋名,隨便百度一下,就有三十來種。為了理解“茶氣”,也特地看了一些文章,其中有一些頗得裨益,但嚴格來看,總有些不嚴謹。不才姑且試之,不當之處,請指正。
 
  “茶氣”是一種主觀感受
一個中醫(yī)師對茶氣的解構
  我認為,“茶氣”是一種品茶者的主觀感受,包括兩方面,一是身體確實能感受到的,另則是精神所體會和認知的。
 
  精神感受的“茶氣”,也即“氣韻”、“氣場”,與欣賞和解讀書法、畫作、詩作時所說的“氣”,當同屬一類,是神識對特定對象的認知。它受到主體的情緒、境遇、認知水平,以及周圍環(huán)境、氛圍等的影響。
 
  身體所感受到的“氣”,也即我們的論述重點。
 
  中醫(yī)所說的人體的氣,是人體各項機能的綜合體現(xiàn),也是推動人體各項功能運動的物質。相對于“精”而言,它是陽性的,所以它是運動的、溫暖的、積極的、明亮的、向上的……
 
  推廣而言,所有的生命都有這種氣存在。
 
  茶葉在生長中,有氣推動,與自然界交換物質、能量,而生、長、收、藏。制成茶葉的過程,又將茶葉的氣以物質形式貯存。泡茶過程,又將其釋放。飲茶后,人體攝入茶湯中的各類物質,必然作用于人體的各項機能。
 
  如其中的咖啡因能興奮高級神經(jīng)中樞,也可直接興奮心臟,擴張冠脈血管;所含的茶堿能松弛平滑肌,并有利尿作用。
 
  由此可見,由茶的成分進入人體,再影響人體的氣的功能,使身體能夠感受到。那么,我們適才所說的身體感受的茶氣,顯而易見,是客觀存在的。
 
  人身體是能感受到“茶氣”的
一個中醫(yī)師對茶氣的解構
  “‘茶氣’存在,并且是人身體能確切感受到的。”這一論點是成立的。不勝枚舉的對茶中有效成分對人體的作用研究的各種成果,無疑,是對“茶氣”存在的充足證據(jù)。
 
  部分文章就找不到客觀的物質基礎和沒有統(tǒng)一的評判標準為由否認“茶氣”,無疑,也是不科學的,是武斷的。
 
  分開來看,第一點,沒有客觀物質的理由,這是對“氣”這一概念的理解錯誤,理由如上所述。
 
  不過,力求“氣”的概念與主流科學認知體系的同軌,是一個不錯的研究方向,同時也是中醫(yī)學的一個努力方向,盡管世界范圍內、各種大小型研究和論證,仍沒有得到行業(yè)的普遍認同和突破性進展。所以,更不能以此否認“茶氣”的存在。
 
  第二點,沒有統(tǒng)一的評判標準。試從藥性上來理解。茶的物質進入人體后,中醫(yī)認為對人體產(chǎn)生了這樣的變化:
 
  《唐本草》“主瘺瘡、利小便,去痰熱渴。主下氣,消宿食。”
 
  《千金·食治》“令人有力,悅志。”
 
  《食療本草》“利大腸,去熱,解痰。”
 
  總結其行業(yè)內普遍共識的功用主治,為“清頭目,除煩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治頭痛、頭暈、多睡善寐、心煩口渴、食積痰滯、瘧、痢。”這些功用共同作用于人體,但由于不同的人,或者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狀態(tài)而存在體質差異,所以表現(xiàn)為不同的作用和體會。
 
  如腸胃之間有痰食積滯,飲茶后,受到茶湯“食積痰滯”的作用,積滯得以消解,故覺身輕體快。若體內平實而沒有積滯,那么受到茶湯“食積痰滯”的作用之后而見饑餓欲食。
 
  又如睡眠多的人,在飲茶后,受到茶湯“治多睡善寐”的作用,回到正常睡眠狀態(tài)而覺神清氣爽。若是睡眠本來就不足的人,飲茶之后,受到“治多睡善寐”的作用,又反而使失眠加重。
 
  另外,長期連續(xù)飲茶的人和短暫間斷用茶的人,其體會也是不一的。如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茶中具有高度維生素P活性的鞣質,它保持和恢復毛細血管正常抵抗力的作用,是需要長期連續(xù)使用的。這種養(yǎng)生的結果,不可能在短期內得以體會到的。
 
  所謂的“經(jīng)絡現(xiàn)象”是不切實的
一個中醫(yī)師對茶氣的解構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文章、專家所說的“經(jīng)絡現(xiàn)象”,我認為是不切實的,或者說僅僅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的體會,而不是身體確實能感受到的。
 
  理由有二:
 
  1.從藥性來看,中藥雖有歸經(jīng),但并不是指服用某藥以后,在其相應經(jīng)絡體表部分出現(xiàn)特殊現(xiàn)象,即使是藥物性猛味重或偏性強烈的,也沒有任何報道稱出現(xiàn)此類現(xiàn)象。
 
  2.接觸到自稱能經(jīng)絡現(xiàn)象的人,其所指的位置,也與說稱的經(jīng)名不一。所以,喝茶以后身體確實能感受到的“經(jīng)絡現(xiàn)象”,從理論上和實踐中都是站不住腳的。怕是商業(yè)炒作錯套了概念,是空虛、畸形的,于行業(yè)不利。
 
  “茶氣”會因不同因素影響有差別
一個中醫(yī)師對茶氣的解構
  另外,“茶氣”受到品種、產(chǎn)地、采摘時間、制作工藝、貯存方法及時間、沖泡和調配方法的影響而有差別,這是確實存在的。在中醫(yī)學認識和現(xiàn)代科學研究中,得出的結果都是支持這種說法的。
 
  《神農本草經(jīng)輸注》:“茗,苦茶。(簡誤)凡茶之種類極多,方宜大異,要皆以味甘不澀,氣芬如蘭,摘于夏前者為良。夫茶能滌腸胃一切垢膩,寧非木中清貴之品哉?昔人多以苦寒不利脾胃,及多食發(fā)黃消瘦之說,此皆語其粗惡苦澀,品類最下者言之
 
  耳。”
 
  《隨息居飲食譜》:“茶以春采色青,炒焙得法,收藏不泄氣者良。色紅者,已經(jīng)蒸庵,失其清滌之性,不能解渴,易成停飲也。”
 
  《本經(jīng)逢原》:“茗乃茶之粗者,味苦而寒,最能降火消痰,開郁利氣,下行之功最速,故《本經(jīng)》主瘺瘡,利小便,去痰熱之患,然過飲令人少寐,以其氣清也。消食止渴,無出其右,兼香鼓、蔥白、生姜,治時疫氣發(fā)熱頭痛。凡茶皆能降火,清頭目。其陳年者曰臘茶,以其經(jīng)冬過臘,故以命名。佐劉寄奴治便血最效。產(chǎn)徽者曰松蘿,長于化食;產(chǎn)浙紹者曰日鑄,專于清火;產(chǎn)閩者曰建茶,專于辟瘴;產(chǎn)六合者曰苦丁,專于止??;產(chǎn)滇南者曰普洱茶,則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蒙山者世所罕有,近世采石苔代充,誤人殊甚。其余雜茶,皆苦寒伐胃,胃虛血弱之人,有嗜茶成癖者,久而傷精,血不華,色黃瘁痿弱,嘔逆洞泄,種種皆傷茶之害,而侵晨啜茗,每傷腎氣。酒后嗜茶,多成茶癖。又新茶飲之。令人聲音不清,以其能郁遏火邪也。至于精氣寒滑,觸之易泄者勿食,宜以沙菀蒺藜點湯代之。”
 
  另如,茶在快速浸泡后,其咖啡因幾乎完全浸出,而其有妨礙消化效果的鞣質只浸出一部分,故與長時間浸泡相比,快速浸泡更合理。
 
  總而言之,“茶氣”是客觀存在的。但不是神秘的。不能用“氣”的概念進行神秘、怪誕的商業(yè)渲染,正如一些專家所說,“這是對行業(yè)的發(fā)展不利的”。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