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茶道,祖先家范,后人怎敢相忘?

  朱氏“頂紅”茶,是生活在浦城的朱熹第26代傳人朱忠強和他兒子朱正楗所創(chuàng)辦的頂紅茶葉有限公司品牌茶。
 
  桃花含苞在枝的時節(jié),在忠信鎮(zhèn)桃園村山路上,朱正楗告知筆者,桃園村所在的巖頂山,屬泉山脈,山高千米,巖崖錯落,樹木蔥翠,土壤酸堿度適中,非常適合茶葉生長。當?shù)?,曾世代流傳一句美麗的茶言?ldquo;巖頂生好茶,好茶出頂巖。”
 
  當年,南朝的江淹從浙江江山入閩,過茶坪村時,村民爭煮“芽草”熱汁獻給新縣令。江淹飲后,精神振奮,驚嘆是何“靈芽”?鄉(xiāng)民指著房前一株灌木說:“就是取此佳木上的頂芽。”
 
  走到茶廠,邊品茶,邊聆聽朱正楗的介紹。他說,打造“朱氏頂紅”品牌茶,既傳承了朱子的理學文化,又豐富了大武夷的茶道。祖上朱熹乃嗜茶愛茶之人,他好茶、種茶、詠茶,以茶論道,以茶促人,斗茶品茗,格物致知;他人品若茶,傳承儒教,集成理學,影響了古今中外。
 
  “朱子茶道,祖先家范,后人怎敢相忘?”談起老祖宗,朱正楗自豪而激動。茶,茶人普遍在做,但做得好,有“頂呱呱”的茗品,占有“頂好”的市場,卻不是誰都能達到的。因此,作為朱氏后人,只有認真把茶做得“頂真”,在茶品中“頂上”,才是真正的“頂紅”品牌。因此,朱正楗表示,朱氏子孫必須秉承先輩“理而后和”的茶理及“和而不同”的獨特精神,代代相傳,方能宏揚朱氏的茶文化。
 
  茶的品優(yōu),在于人的茶德。朱正楗帶領我們參觀了制茶車間,他說,做一泡“頂紅”好茶,對于做茶人而言,茶優(yōu)在于頂高的茶技,茶德在于頂真的茶工。
 
  茶生長,為立地頂天;人成長,當頂天立地。公司剛創(chuàng)辦之初,也是朱正楗學做茶之時。他花了一年半的時間,上茶山,入茶場,走茶市,把茶葉制作中的每個工種都干了一遍。上山鋤草不怕頂風雨,施肥除草不懼頂臭氣,頂陽冒雪敢于吃苦頭。到車間和茶工共學互進。當一片片茶葉碧綠起來,一箱箱茶葉運出茶廠,朱正楗對制茶程序、焙茶工藝,也已日益熟悉,得心應手。
 
  “茶的本質在水土香,茶的色香味在加工。”從一個不知茶的年輕人,到如今已對茶業(yè)務如數(shù)家珍。朱正楗說,茶葉初摘時,需揀去枝梗老葉,取其嫩葉時又須去尖與柄,方是細茶。初制鮮葉養(yǎng)護要潔凈,殺青要適時,揉捻要過粗揉、中揉、細揉,缺一不可。此外,烘焙是關鍵,必須把握火候和時間,時過短茶不出香,時長則茶失香。在精制車間,朱正楗要求篩選、挑剔、復迭都要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確保茶的質優(yōu)品優(yōu),為客商、社會和消費者負責,這就是頂紅公司的茶德。
 
  當筆者問起朱正楗為何走上茶業(yè)之路時,他說起和茶結緣的經(jīng)歷,如命中注定。有一次,他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關于朱熹在天心寺問禪的文章,說他與徑山大慧禪師煮茗論道,一朝開悟,日后創(chuàng)立融儒、釋、道之大成的朱子新儒學。祖先的心路,似乎喚醒了流淌在他身體內同源的血脈,以茶養(yǎng)德,以茶修身,以茶立業(yè),以茶交友,何不是人生立身之道?于是,他立志決心做茶,并創(chuàng)立了“朱氏頂紅”品牌。
 
  “做茶就是做人,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把茶做好。”這是朱正楗父親朱忠強傳承給他的創(chuàng)業(yè)良言。今年剛過而立之年的朱正楗,經(jīng)歷十分豐富。17歲就開始在外打拼,先后去過廣東、深圳,工資最低的時候,每月只有100多塊錢。艱苦的過去就是天賜的禮物。他說自己從小貪玩,東走西游,艱苦的經(jīng)歷,也許是一種鍛煉。
 
  “我感恩父親一直對我這朱氏27代傳人要求很嚴格,教會我種茶,也教會我做人。所以,我在茶包裝上特別印上‘朱氏26代’的字樣。”朱正楗說,父親是家中長子,從小是苦過來的,所以對自己要求極嚴。除了工作、生活中的高要求外,父親希望他不要只注重眼前利益,而是要先把人做好,時刻想著回報給予自己幫助的人,回報社會,才有可能真正做出好茶。他爽朗地笑了笑,報答父親,就讓他多休息休息,我“頂上去”!
 
責編: 語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