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北烏龍茶:鐵羅漢與白雞冠

  地處閩北武夷山脈的丹霞地貌,素有“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名樅自古栽”的美譽,山澗溪邊,大小高低不一的或塊或帶或零星分布著青翠的茶樹,綠色妖嬈地穿梭于澗底山腰和峭壁,鐵羅漢和白雞冠就是閩北烏龍家族中的明珠。
 
  白雞冠,原產(chǎn)地為武夷山武夷宮后文公祠內(nèi)和慧苑巖火焰峰山下的外鬼洞中,目前在宋朝“御茶園”遺址園茶保留著規(guī)模最大的原種輔圃,白雞冠初芽萌發(fā)時極為漂亮,像油菜花般的嫩黃充滿生機和美感。白雞冠的生物學性狀是: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晚生種,植株中等大小,樹姿半開張分枝相對較密,葉片以稍向上斜著生為主,葉緣微波而葉身向內(nèi)少許折或平,葉尖稍鈍,葉齒鈍而淺密,葉質既厚又脆,葉色呈淡綠色至微黃,色素無光。梢頂芽微彎如雞冠,茸毛顯露如雞冠可能是命名白雞冠的重要原因,而節(jié)間短同時也是白雞冠的判別特征。一芽三葉百芽重57.0克,白雞冠芽葉的生育力和生長勢強,發(fā)芽密集而持嫩性強,一芽三葉盛期出現(xiàn)在4月下旬,畝產(chǎn)約110公斤以上。春茶一芽二葉干樣約含氨基酸3.5%,茶多酚28.2%,咖啡堿2.9%。
 
  同為珍貴名樅之一的鐵羅漢,原產(chǎn)于慧苑巖之內(nèi)鬼洞(又稱峰窠坑),茶樹生長于兩邊懸崖的峽谷地帶小溪邊,真有錚錚鐵骨之風范。早在宋朝時就有鐵羅漢名,但至今雖有擴種,但面積相當有限的一款小中名樅。其基本生物學特征為植株高大,樹姿呈40-45度角半開張,分枝較密,葉片呈水平狀著生,葉片為長橢圓形和橢圓形,葉色深綠有光澤,葉緣微波,葉面隆起而身平,葉尖鈍尖,葉齒稍鈍而淺密,葉質稍硬,芽葉以紫綠色為主,茸毛較少。一芽三葉百芽重42.0克。鐵羅漢芽葉的生育力較強,持嫩性好,一芽三葉盛期常年出現(xiàn)在四月中旬,產(chǎn)量高,畝產(chǎn)可達200公斤,春茶一芽二葉干樣含茶多酚29.7%,兒茶素總量12.5%,氨基酸2.9%,咖啡堿3.7%,鐵羅漢的種質基因和適應性突出,抗旱能力和抗寒性強。
 
  鐵羅漢和白雞冠均產(chǎn)于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地的武夷山,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具有獨特而富于魅力的“巖骨花香”之“巖韻”。這種特色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大自然,武夷山峭巖谷多,霧重日光短,清晨陽照射,中午巖石遮擋,日日涓涓流水,四季云霧彌漫,地塊形狀大小高低不一的茶樹依山附巖,郁郁蔥蔥又錚錚傲骨,卻如天然之盤景,如此得天獨厚的生長環(huán)境,正如清朝著名詩人沈涵賦詩贊:“香含玉女峰頭露,潤帶珠簫洞口云”,同時,關于鐵羅漢和白雞冠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鐵羅漢作為武夷山最早的名樅有著上千年的歷史,《閩產(chǎn)錄異》記述:“別有松際,色淺香淡,別有一番風味在里頭……鐵羅漢、墜柳條,皆宋樹,又僅一株,年產(chǎn)少許”。又因鐵羅漢在傳說中的物殊的效用而聞名海內(nèi)外,起由說是1890年—1931年在福建惠安縣發(fā)生二次時疫時,部分病人因服用該縣關霞梧街的施集泉茶店的鐵羅漢而得到治愈,正因為如此,百姓把茶比做羅漢菩薩救世人,又因色澤青褐如鐵,便稱該茶為鐵羅漢;而白雞冠的來歷同樣動聽感人,傳聞此茶早于名樅之冠大紅袍,相傳明某知府攜家人到武夷山游玩,住于武夷山武夷宮內(nèi),某日知府兒子突患病,腹?jié)q如牛而醫(yī)無效,武夷僧人聞知后贈送給知府白雞冠并教之服法,知府病兒按法服之果然治愈,后知府將白雞冠的奇效上奏皇帝并進獻了白雞冠茶,皇帝嘗后大悅,令僧人看守此茶樹,并賜銀子百兩,每年監(jiān)制上貢并一直沿至清代。
 
  鐵羅漢和白雞冠茶同為閩北烏龍,采制加工也大同小異,均為芽葉采摘、萎淍、做青、殺青、揉捻、做形和干燥(烘焙)精制而成,現(xiàn)將鐵羅漢和白雞冠的品質特征分別敘述如下:鐵羅漢干茶為直條形、緊結、色澤青褐有光澤,色澤青褐是鐵羅漢最突出的品質特點,也是作為認別鐵羅漢的標志之一;香氣馥郁長久、細而含蓄、巖韻明顯,具有特殊的品種香;鐵羅漢特別耐沖泡,滋味醇厚濃爽,回甘持久,巖韻突顯;茶湯澄黃明亮,有一種暖暖的感覺;根據(jù)武夷茶人劉安興介紹,鐵羅漢以生長在三仰峰下竹窠巖的長窠兩端的茶樹,因營養(yǎng)來自風化剝落的巖石,石旁有溪水,終年均勻滋潤茶樹根部,有特別的香味,是品質最佳的鐵羅漢。而白雞冠的干茶條索緊實,色澤黃褐,外形色澤是確定白雞冠的明顯特征;香氣屬于清香型,香高細長而不銳,悠揚而不飄,久聞而愛不釋手;滋味醇厚而清爽,回甘快巖韻顯露;湯色橙黃或橙紅,有一種強烈的感覺;葉底勻整,葉色黃綠,這是白雞冠茶所特有的葉底色澤,也是與其它茶葉區(qū)的標準器。白雞冠茶名好聽,茶貌一般,種植更少,商品茶更是難見蹤影,這也是雖為極品名樅,但了解的人并不多的原因。
 
責編: 語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