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貯茶

  從唐代開始,唐代貯茶時用的是瓷瓶。到了宋代時貯茶開始采用“茶籠”。而明代時,貯茶主要用瓷質或陶質的茶罌,也有用竹葉編制成“竹簍”。還有茶葉和竹葉同時相伴存放的貯茶方法。

  唐代貯茶用的是瓷瓶,也稱“茶罌”。常為鼓腹平底,瓶頸為長方形、平口。這種茶罌一般裝散茶或末茶。唐時還有以絲質的茶囊貯茶,講究者還在茶囊中縫制夾層,以更有利于貯存。
  宋代時貯茶采用“茶籠”。
  明代人貯茶主要用瓷質或陶質(以宜興陶為多)的茶罌,也有用竹葉編制成“竹簍”,又稱“建城”的器皿來貯茶。竹簍中可貯較多的茶,有的可同時貯存數(shù)十斤茶葉之多。在同一簍中貯藏不同品種的茶葉,則稱為“品司”。
  明代時還發(fā)明了將茶葉和竹葉同時相伴存放的貯茶方法。因竹葉既有清香之氣,又能隔離潮氣,有利于存放。
  明代的貯茶比較講究。先將干竹葉編成圓形的竹片,放幾層竹片在陶茶罌底部,竹片上放上茶葉后,再放數(shù)層竹葉片,最后取宣紙折疊成六、七層,用火烘干后扎于罌口,上方再壓上方形厚白木板一塊,以充分隔離潮氣。 

責編: apple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