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知識 茶葉的十七種保健功效

  文章為你介紹茶葉的安神除煩、清頭明、提神醒睡、下氣消食、醒酒解酒、利水通便、祛風(fēng)解表、生津止渴、清肺去痰、去膩減肥、清熱解毒等17中國保健功效!
  我國古籍中有許多關(guān)于茶與中醫(yī)藥聯(lián)系的記載,說明古人對茶的保健功能早有認(rèn)識,如唐代陸羽的《茶經(jīng)》中曾引用《神農(nóng)食經(jīng)》稱:“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三國華佗的《食論》有“苦茶,久食益意思”之說。晉代張華《博物志》稱:“飲真茶,令人少眠。”唐代時(shí),人們對茶的藥用價(jià)值的認(rèn)識已經(jīng)較為普遍,著名藥學(xué)家陳藏器稱“茶為萬病之藥”。此說雖嫌夸張,但茶的藥理成分之多和藥效作用之廣卻是事實(shí)。自唐至清,可以搜集到的有關(guān)論述茶效的古籍,不下近百種。在這眾多的古籍中,有的從茶的效用來分析,有的從茶的主治病癥去論述,如果將其整理一下,可知古人對茶保健功效的認(rèn)識主要有:

  1.安神除煩
  唐代陸羽撰的《茶經(jīng)》中稱茶能“滌煩”;《神農(nóng)食經(jīng)》(托名,佚,引自《茶經(jīng)》)稱茶能“悅志”;五代蜀毛文錫撰的《茶譜》中稱茶能“益思”;宋代蘇軾撰的《東坡雜記》中稱茶能“除煩”;元代忽思慧撰的《飲膳正要》中稱茶能“清神”;明代李時(shí)珍撰的《本草綱目》稱茶能“使人神思闓爽”;清代王孟英撰的《隨息居飲食譜》稱茶能“清心神”。此外,還有稱茶能“破孤悶”“療小兒無故驚厥”等的。

  2.清頭明目
  宋代虞載撰的《古今合璧事類外集》稱茶能“理頭痛”;宋代周去非撰的《嶺外代答》稱茶能“愈頭風(fēng)”;明代吳瑞撰的《日用本草》稱茶能“止頭痛”;清代王好古撰的《湯液本草》稱茶能“清頭目”;清代黃宮繡撰的《本草求真》稱茶能治“頭目不清”。此外,還有稱茶能治“腦痛”、“治頭痛”的。古籍中專門講茶能明目的很多,如唐代陸羽撰的《茶經(jīng)》稱茶能治“目澀”,陳藏噐撰的《本草拾遺》稱茶能“明目”;清代沈李龍撰的《食物本草會(huì)纂》稱茶“清于目”,黃宮繡撰的《本草求真》稱茶能治“火傷目疾”等,都談到茶與明目有關(guān)。

  3.提神醒睡
  如晉代張華撰的《博物志》、唐代蘇敬撰的《新修本草》、清代張路撰的《本經(jīng)逢源》,以及《桐君錄》(托名,佚,引自《太平御覽》),分別稱茶能“令人少睡”、“令人少眠”、“令人少寐”和“令人不眠”;唐代陳藏噐撰的《本草拾遺》、五代蜀毛文錫撰的《茶譜》、清代曹慈山撰的《老老恒言》,分別稱茶能“少睡”、“睡少”和“不睡”;明代李士材撰的《本草圖解》稱茶能“醒睡眠”;清代王孟英撰的《隨息居飲食譜》稱茶能“醒睡”。此外,還有說茶能“除好睡”、“破睡”等的。

  4.下氣消食
  唐代孟詵撰的《食療本草》稱茶能“下氣”;唐代孟詵撰的《食療本草》、宋代虞載撰的《古今合璧事類外集》、明代繆希雍撰的《本草經(jīng)疏》和王圻撰的《三才圖會(huì)》分別稱茶能“消食”、“消宿食”、“消飲食”和“消積食”;清代黃宮繡撰的《本草求真》稱茶能治“食積不化”。此外,還有稱茶能“解除食積”、“去脹滿者”、“去滯而化”、“養(yǎng)脾,食飽最宜”的。

  5.醒酒解酒
  三國魏張揖撰的《廣雅》稱茶能“醒酒”;宋代楊士瀛撰的《仁齋直指方》稱茶能“解酒食之毒”;明代李士材撰的《本草圖解》稱茶能治“酒毒”;清代沈李龍撰的《食物本草會(huì)纂》稱茶是“醉飽后飲數(shù)杯最宜”。

  6.利水通便
  唐代陳藏噐撰的《本草拾遺》、孫思邈撰的《千金翼方》分別稱茶能“利水”和“利小便”;唐代孟詵撰的《食療本草》稱茶能“利大腸”;清代趙學(xué)敏撰的《本草綱目拾遺》稱茶能“刮腸通泄”。此外,還有茶能治“二便不利”、“利大小腸”之說。

  7.祛風(fēng)解表
  五代蜀毛文錫撰的《茶譜》稱茶能“療風(fēng)”;明代李時(shí)珍的《本草綱目》稱茶能“輕汗發(fā)而肌骨清”;清代屈大均撰的《廣東新語》稱茶能“祛風(fēng)濕”,劉埥撰的《片刻余閑集》稱茶能治“小兒痘疹不出”。此外,還有稱茶能“發(fā)輕汗”,治“四肢煩,百節(jié)不舒”等的。

  8.生津止渴
  《神農(nóng)食經(jīng)》稱茶能“止渴”;唐代李肇撰的《唐國史補(bǔ)》稱茶能“療渴”,孫思邈撰的《千金翼方》稱茶能治“熱渴”;清代王孟英撰的《隨息居飲食譜》稱茶能“解渴”,趙學(xué)敏撰的《本草綱目拾遺》稱茶能“清胃生津”,黃宮繡撰的《本草求真》稱茶能治“消渴不止”,沈李龍撰的《食物本草會(huì)纂》稱茶能“止渴生津液”。此外,還有茶能“潤喉”,治“煩渴”、“作渴”之說。

  9.清肺去痰
  唐代孟詵撰的《食療本草》稱茶能“解痰”,蘇敬撰的《新修本草》稱茶能“去痰”;元代忽思慧撰的《飲膳正要》稱茶能“去痰熱”;明代李時(shí)珍撰的《本草綱目》稱茶能“吐風(fēng)熱痰涎”;清代趙學(xué)敏撰的《本草綱目拾遺》稱茶能“滌痰清沛”,黃宮繡撰的《本草求真》稱茶能“入肺清痰”,張璐撰的《本經(jīng)逢源》稱茶能“消痰”。此外,還有稱茶能“除痰”、“解痰”、“逐痰”、“化痰”,以及茶能治“痰熱昏睡”、“痰涎不清”等的。

  10.去膩減肥
  唐代陳藏噐撰的《本草拾遺》稱茶能“去人脂”;宋代蘇軾撰的《東坡雜記》稱茶能“去膩”;明代李士材撰的《本草圖解》稱茶能“解炙煿毒”;清代曹慈山撰的《老老恒言》稱茶能“解肥濃”,趙學(xué)敏撰的《本草綱目拾遺》稱茶能“解油膩、牛羊毒”。此外,還有稱茶能“久食令人瘦”等的。

  11.清熱解毒
  唐代孟詵撰的《食療本草》、清代張璐撰的《本經(jīng)逢源》分別稱茶能“去熱”和“降火”;唐代陳藏噐撰的《本草拾遺》稱茶能“破熱氣,除瘴氣”;宋代宋士瀛的《仁齋直指方》、陳承撰的《本草別說》稱茶能“消暑”;清代黃宮繡撰的《本草求真》稱茶能“清熱解毒”;劉獻(xiàn)庭撰的《廣陽雜記》稱茶能“除胃熱之病”。此外,還有茶能“清熱降火”、“滌熱”、“瀉熱”、“療熱癥”、“治傷暑”之說。

  12.療瘡治瘺
  《枕中方》(佚,引自《茶經(jīng)》)稱茶能“療積年瘺”;明代繆希雍撰的《本草經(jīng)疏》稱茶能治“瘺瘡”,李中立撰的《本草原始》稱茶能“搽小兒諸瘡”等。

  13.療痢止泄
  宋代陳承撰的《本草別說》稱茶能“治痢”;明代吳瑞撰的《日用本草》稱茶能“治熱毒赤白痢”;清代黃宮繡撰的《本草求真》稱茶能治“血痢”,張璐撰的《本草逢源》稱茶能“止痢”等。

  14.滌齒堅(jiān)齒
  宋代蘇軾的《東坡雜記》稱茶能使牙齒“堅(jiān)密”;元代李治的《敬齋古今注》稱茶能使牙齒“固利”;明代錢椿年的《茶譜》稱茶能“堅(jiān)齒”;清代張英的《飯有十二合說》稱茶能“滌齒頰”等。

  15.療饑生精
  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稱茶能使人“有力”;宋代蘇頌的《本草圖經(jīng)》稱茶能“固肌換骨”;明代朱橚的《救荒本草》稱茶能“救饑”,鮑山的《野菜博錄》稱茶能“調(diào)食”;清代屈大鈞的《廣東新語》稱茶能“療饑”。此外,還有茶能“輕身換骨”、“治疲勞性精神衰弱癥”、“羽化”之說。


  16.養(yǎng)生益壽
  宋代蘇頌的《本草圖經(jīng)》稱茶能“祛宿疾,當(dāng)眼前無疾”;明代程用賓的《茶錄》稱茶能“抖擻精神,病魔斂跡”;清代俞洵慶的《荷廊筆記》稱茶能“養(yǎng)生益”。此外,還有茶“久服,能令升舉”之說。

  17.其他功效
  古人對茶葉功效的認(rèn)識,除上面提到的以外,還提到茶葉其他一些營養(yǎng)與藥理功效,如宋代蘇軾的《格物粗談》稱茶“燒煙可辟蚊”;明代李時(shí)珍的《本草綱目》稱“濃茶能令人吐”;清代趙學(xué)敏的《本草綱目拾遺》稱茶能“消膨脹”,張璐的《本草逢原》稱茶能“開郁利氣”等。
        這17種其中的一種你能用到嗎!

責(zé)編: 小吉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