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茶,茶友心中的佛茶

  茶與佛門有著敘述不盡的淵源,當(dāng)歷史行進(jìn)千年,我們這個時代,這些對世人來說帶著神秘感的佛門中的茶,它還會有一樣的故事與滋味嗎?一邊是豐厚的歷史與人文,一邊是現(xiàn)代商業(yè)社會的繁雜與裂變,透過佛茶特具的安寧與清香,我們能體味到什么?
        

  時下一些新聞報道稱,佛茶已經(jīng)拍賣出越來越高的價格。我們無意去評判這樣的一件事情的好壞,因為任何一件事情都會有它各自的原因。但對于我們來說。佛茶也好,非佛茶也好,如果具足了清凈心而非名利心,就是好茶,并一定能品嘗到其中的真味。

  來自四川、杭州、武夷山的茶友,以他們自身的經(jīng)歷,敘述各自心中的佛茶。通過尋訪佛茶的蹤跡,讓我們記住這些地方,記住這些茶,不管我們是不是有緣喝到佛茶,重要的是理解茶的本質(zhì),多一份安靜與祥和。

  “普陀山茶:慈悲之味”尋訪茶友:佛見笑

  自1994年起,我曾三次赴普陀山。2004年春,在普陀第一叢林“普濟(jì)禪寺”品佛茶,并聆聽全山方丈戒忍法師講經(jīng)。返程前,得當(dāng)?shù)赜讶讼嘀?,喜獲雨前珍品普陀佛茶二兩。抵滬后,連夜品試,竟覺通體清爽,妙至空靈境界。拍案叫絕之余,嘆為“清心第一茶”。

  2006年季春,我不僅在普陀山法雨寺一品佛茶,還在佛頂山茶園邂逅了一位陸姓阿婆,并覓得其自采自制的三款佛頂云霧茶。茶緣之佳,令人欣喜。

  普陀佛茶青翠香潔,以梅福庵靈佑洞清泉水瀹之,相得益彰。初道滑潤蘊(yùn)玉,進(jìn)而味醇宜人;二道圓融,滋味清馥,茶香濃郁;三道漸覺齒頰含芬,香清韻足,回甘綿長,“小周天”間,如入蓮界妙境。

  “九華山茶:品質(zhì)奇佳”尋訪茶友:大茶

  2003年仲春,我第一次赴九華山。在神光嶺頭月身寶殿住持圣富法師處,首次見識九華佛茶,并驚羨于佛茶之清芬襲人。

  次年孟春,青陽友人寄贈黃石溪毛峰和九華佛茶,品試,葉如雀舌,根株頎碩,莖條修長,開湯時霧氣結(jié)頂,香味醇雅持久,品后“圓潤祥和”,舌本留香。心儀之余,遂二上九華山,并覓得佛茶近十種。在位極九華山八百寺院中地勢最高之古剎——天臺禪寺,還承蒙住持宏學(xué)法師垂青,得以一品地藏云霧茶。

  2005年季春,我第三次登臨九華山。在觀音峰通往天臺正頂?shù)纳降郎?,我向宏學(xué)法師探詢九華茶事,可得到的答復(fù)是:現(xiàn)時僧侶已不參與種茶、制茶了。

  “峨眉山茶:大行遍處”尋訪茶友:尹墨懷

  來峨眉最宜在春夏之交,天氣夜涼晝暖。此時整個寺院被白氣蒸騰,萬物似乎都在夢境之中,似幻非幻,似真非真。在此品茶,有一種遁出紅塵的感覺。

  清晨入“離垢園”,放眼,屋脊上、地面,到處渺無塵埃,先自六根清凈了。峨眉山萬年寺“白水池”畔。是李白當(dāng)年《聽蜀僧浚彈琴》遺址處。時常會有一些神情恬然、安靜的人,靜坐在那里,泡杯佛茶,一坐半日。用峨眉山神水池中的水泡茶。是上上之選。

  在峨眉山最能體味茶禪意境處,是在峨眉金頂。金頂之上,能看見罕見的“佛光”和“圣燈”。古寺金頂,烹雪煮茶,苦寒清逸。

  “天心永樂禪寺:大紅袍祖庭”尋覓茶友:陳勇光邵長泉

  在天心寺,每一年開始采茶,都要舉行盛大的祭茶法會,祈求天下蒼生平安吉祥。我們曾在今年的5月來到天心寺,那時春茶正在采制。

  從大紅袍景區(qū)用不到五分鐘的車程,就可以到達(dá)天心永樂禪寺。在禪房外面,書寫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禪寺在一堆刻滿游客名字的竹林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竹本無心,虛名何用?

  天心永樂禪寺的釋道澤方丈偉岸高大、聲音洪亮,說話時中氣很足,在看似平常的言語中有著不一般的智慧。我們在茶社一邊飲著醇厚的巖茶一邊閑聊。據(jù)他介紹,以天心寺為界,這里是大紅袍最核心的產(chǎn)地。每一年,寺廟里還會做幾千斤的大紅袍,目前他們采茶多雇請采茶工,但采制過程中會由僧眾監(jiān)制進(jìn)行。

  我問,為什么武夷山要把所有的巖茶統(tǒng)稱大紅袍呢?

  答說,其實這只是一個別稱,有利于大紅袍的推廣。因為在巖茶的產(chǎn)地,品種達(dá)到上千種。其實所有茶,在共性上都是一樣的。就像是皇帝和農(nóng)民一樣,首先是一個人。也許在他的眼里,喝茶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平常心。

  我想知道,這樣的一個以大紅袍聞名天下的寺廟,作為寺廟的方丈,他認(rèn)為最好的茶是什么滋味。

  師父沒有出奇的語言,只是告訴我們說,茶要醇厚。而他自己有時也會以水代茶。

  我問:百丈清規(guī)中說“一日不做,一日不食”,這與佛陀制定的僧眾必須接受供養(yǎng)是否相違?

  回答說。法無定法。如果沒有百丈清規(guī)也許佛法早在唐朝就已湮滅。大乘佛法當(dāng)中,饒益有情才是最大的戒律。

  “徑山茶:茶道溯源”尋訪茶友:荼縻

  2005年孟春,余杭友人親自上山采制徑山茶,并惠贈我一小袋靈霄峰明前徑山茶,形卷曲。細(xì)嫩顯毫;色綠翠,茶香清郁;湯碧瑩,滋味清鮮。其后,每逢春茶上市時節(jié),我均會收到該位友人惠贈的徑山茶,一段徑山茗緣,由此締結(jié)。

  同年。我赴雙溪問陸羽泉。在楊柳岸邊,沐浴曉風(fēng),品試徑山茶,宛入“不如雙徑回清絕,天然味色留煙霞”之意境。

  去歲,與友人一行赴徑山探尋茶事,游覽了興圣萬壽禪寺。在藏經(jīng)樓附近,發(fā)現(xiàn)一口“龍井”。傳說唐代法欽和尚就是在此井邊栽種茶樹的。蘇東坡在《次韻楊次公惠徑山龍井水》詩中題注:“龍井水洗病眼有效”。

  因為杭州西湖邊亦有龍井,故徑山龍井又名“小龍井”。泉水甘白,清澈可鑒,想來瀹茶甚佳。

  徑山寺后,有一片茶園屬于廟產(chǎn),每年有少量徑山禪茶出品。但據(jù)了解,宋代風(fēng)行一時的“茶宴”,已日漸式微。

  茶中的禪意

  有茶也可以,無茶也可以。好茶有也行,沒有也不會去到處找著買,若遇到了就買一些。對于茶。并不是一種貪心,因為你不喝也可以。并非只有茶可以體悟。

  ——澳大利亞華藏寺住持慧藏法師

  在品茶過程中與環(huán)境融合,悠然寂靜,專注安詳?shù)龋几U里某些修行方式異曲同工。甚至可以說,禪在某些環(huán)境下直接使用品茶里的這些環(huán)節(jié)作為修學(xué)的手段。

  時下,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喝茶,茶也越來越普及。下者注重追求茶的色香味,以茶減壓,舒緩神經(jīng);中者以平常心泡茶,逐漸趨向形而上者,追求與環(huán)境的融合,心意交通,甚至進(jìn)入忘我的天人合一境界;上者的境界就是“茶禪一味”。

  茶為禪的入手方便形式,禪卻是茶的核心內(nèi)涵。茶不能直接導(dǎo)致禪(超越相對),沒有禪的茶又根本談不上“一味”。因此,真講起來,要是真有禪,干什么不是禪。如果沒禪,干什么是禪?

  ——閩南佛學(xué)院教務(wù)長釋傳明法師

  用喝茶的氛圍來接引茶友們參禪,也讓我逐步地對茶生起敬意和尊重。

  茶來自山川承載,來自雨露滋潤,來自風(fēng)吹日曬。來自人工制作,原本無茶中生出一個茶來,恰恰是無我的本然演繹,此中無我。無我所,無主宰更無恒常;一片茶一杯茶一種茶,無論多么精心打理,茶自無常,管它高山之巔雪水浸,還是萬丈深淵地下泉沖,茶綠了,茶黃了,茶澀了,茶淡了,茶涼了,茶棄了,來自泥土,還歸大地,平常平常,不必慨嘆,無需贊禮,以自己的生命上演無常;一種茶一杯茶一片茶,境不同,水不同,心不同,皿不同,氛圍不同,竟然全然不同,完全因緣而顯現(xiàn)。原本的訴說緣起性空的自然法則。

  于是,便經(jīng)常地以茶為媒,來喚起人的心內(nèi)佛法。不在向外奔求。

  ——河北柏林寺原教務(wù)長釋明奘法師。文/茶友

責(zé)編: ahao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