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佛茶的制作工藝

  化佛茶產于滇中佛教圣地牟定化佛山的高山生態(tài)茶園,采摘優(yōu)質鮮葉精心制作而成。該茶條索緊細顯毫、湯色清綠明亮、滋味鮮爽回甘、香氣濃郁持久、無茶垢之特點。常飲有減肥、提神健體的功效。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化佛茶的制作工藝。
化佛茶的制作工藝
  化佛茶的制作工藝
 
  化佛茶選取優(yōu)良的雙江勐庫良種,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開展到一芽二葉半開展。通常,炒制一公斤干茶需近2萬個芽頭?;鸩璨捎檬止ず蜋C械相結合的方法炒制,主要工藝有等六道工序。
 
  1、殺青
 
  在鍋徑80厘米光潔的鐵鍋內進行。當鍋溫160-180℃時,投入攤青葉2-2.5公斤,掌握鍋溫先高后低,以抖為主,抖悶結合,嫩葉老殺,老葉嫩殺的原則。當芽葉葉質柔軟,略有粘手感,青氣消失,起鍋迅速降低葉溫,以防葉色在濕熱條件下悶黃,或產生紅梗紅葉。殺青歷時6-8分鐘。
化佛茶的制作工藝
  2、揉捻
 
  采用50型揉捻機進行。分初揉和復揉兩個過程。初揉歷時25分鐘,復揉歷28分鐘,加壓程度為空壓和輕壓,促使芽葉成條和鋒苗完整。
 
  3、理條
 
  采用人工推揉方法進行。通過理條,達到理直茶條,揉緊條索的目的,歷時2-3分鐘。
化佛茶的制作工藝
  4、干燥
 
  用烘干機進行,目的是失水、定形和提香。干燥分毛火和足火兩個過程,毛火進風溫度120-130℃,烘時10分鐘左右,當芽葉有刺手感,干度約七、八成時,下烘攤涼。
 
  5、足火
 
  進風溫度100-110℃,烘時10-13分鐘,烘至足干下機攤涼,裝袋保管。
化佛茶的制作工藝
  6、篩選揀剔
 
  用七號篩割去粗大芽葉,用十號篩除去碎末,經割頭去末后的茶葉通過風選,再行揀剔,剔除不符要求的芽葉和雜物。
 
  7、補火
 
  是裝箱前必須的工序,通過補火達到足干目的,防止劣變,便于貯藏。補火在烘干機內進行,進風溫度70-80℃,烘時8-10分鐘,下機攤涼,過秤裝箱。
化佛茶的制作工藝
  化佛茶的歷史
 
  云南牟定縣產茶歷史悠久,素有“茶鄉(xiāng)”之稱。產品質好量多,早已馳名中外。在1072年建縣以前已有產茶記載,唐代楊曄《膳夫經手錄》說:牟定縣茶中有(益)陽團茶和渠江薄片,曾銷往湖北江陵、襄舊一帶。五代毛文錫《茶譜》也說:“潭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獸……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烹之無渣也”,又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清同治《牟定縣志》載:當北宋“啟疆”(建縣)之初,茶猶力而求諸野……山崖水畔,不種自生”,“崖谷間生殖無幾,惟茶甲諸州縣。”
 
  明代萬歷二十三年(1595)朝廷將“天尖”、“貢尖”定為官茶,清道光年間定為貢茶,牟定縣茶自明代萬歷二十三年定為官茶后,成為茶馬交易的主體茶,道光年間銷量約為3600-4000噸;元末明初,牟定縣開始生產綠茶(烘青),明洪武二十四年規(guī)定云南貢茶140斤(合83.56千克),其中獨列牟定縣“貢芽茶”22斤(現(xiàn)13千克),后來稱為“四保貢茶”。
化佛茶的制作工藝
  講化佛茶不能不提到牟定縣人陶澍(1778一1839),道光年間曾任安徽、江蘇巡撫,兩江總督。寫了多篇茶葉詩詞,說芙蓉山有仙茶,品質佳。寫于嘉慶二十年(1815)四首牟定縣茶詩,共46句,是古今詠化佛茶最長詩,詩中講到茶的緣由、化佛茶采制、化佛茶命運和強調化佛茶品質、功效和歷史地位。清咸豐時,化佛茶在國內外享有盛名,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金質獎章。當時全縣沿資江上起渠江,下至敷溪,沿岸約100公里范圍內各埠茶行盛行時多達300余家,一片茶鄉(xiāng)的繁華景象。
 
  以上史實,說明牟定縣境內.茶樹分布繁多,自然生長茂盛,并且在9世紀時,化佛茶葉已有相當?shù)漠a量,能夠成批外銷,而且品質很好,其開始生產的時期自然更早。過去云南省制定茶標準樣必選之地,在省內和國內具有重要的地位。
化佛茶的制作工藝
  本次內容就介紹到這里。化佛茶制作工藝嚴格,成茶品質佳。具有外形條索緊結,色澤墨綠油潤,銀毫顯露;湯色清綠明亮,香氣鮮濃持久,滋味濃醇回甘,葉底嫩綠勻亮的特點。
責編: 紅豆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