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之傳統(tǒng)手工制茶工藝流程要點

  1.采摘
 
  名優(yōu)綠茶的采摘標準是單芽、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采摘時要做到“三要求、三不帶、五不采”,即采摘時要求大小勻齊、老嫩一致、肥瘦相同;采摘時不帶陳年老葉、不帶茶梗、不帶茶果;采摘時不采病葉、不采傷葉、不采魚葉、不采水葉、不采夾葉。與此同時,采摘時要根據茶樹發(fā)芽早晚時間安排,選取同一級別的鮮葉。
 
  2.攤涼
 
  新采鮮葉要及時進行攤涼,防止茶葉窩堆發(fā)酵變質。攤放場地必須置于室內,通風良好,陰涼干燥。攤放器具可以是干凈的竹匾,特制攤放槽等。攤放要勻、薄,厚度以不超過6厘米為宜,時間以5-7小時為宜。具體攤放時間還要結合當時的室內溫度來綜合決定,當鮮葉含水量下降到60-70%左右即可。在攤放時要進行風選篩檢,挑去老茶葉、茶果,再剔除葉柄上的馬蹄腳、雜葉、沙粒等雜物。同時對鮮葉進行篩選,使茶草粗細、長短均勻,大小一致,便于加工,提高價值。

  3.頭鍋
 
  傳統(tǒng)手工茶制作需要兩口鍋,頭鍋的作用主要是殺青,鍋內壁溫度在150-180℃之間。早期名優(yōu)茶溫度可略低,后期中低端茶葉殺青溫度可適當調高。頭鍋的投茶量在100克左右,用特制棕帚來炒制。當然,很多老師傅堅持直接上手,“抓、抖、撒”各個步驟流暢銜接,干凈利索,絕不拖泥帶水。頭鍋殺青時間以3-5分鐘為宜。當鮮葉變軟,青氣消失,茶香顯現(xiàn)的時候,即可以進去二鍋。頭鍋殺青是非常關鍵的一道工序,茶葉青氣重不重,茶葉香氣顯不顯都在這一步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所以,頭鍋殺青尤為重要。
  4.二鍋
 
  機器加工茶葉有專門的理條機來給茶葉理條塑形,但在手工制作中,茶葉理條塑形主要是通過二鍋來實現(xiàn)的。二鍋炒制溫度比頭鍋要低,一般鍋溫不低于80°℃,不高于100℃。二鍋炒制的手法是“攏、帶、撒、磨、滾”,在進行茶葉理條的同時,通過不斷翻炒,達到茶葉干燥的目的。一般來說,二鍋翻炒結束后,茶葉可以達到六七成干,茶葉基本成型。在早期名優(yōu)茶和后期低端茶炒制時,手法略有不同,時間也不盡相同,后期時間要長一些,以達到干茶條形舒展自然的狀態(tài)為宜。
  5.初攤
 
  在二鍋理條整形結束后,要將茶葉均勻的攤放在桑皮紙上。桑皮紙是根據岳西地區(qū)傳統(tǒng)制作工藝制作而成的,具有良好的吸濕效果,可以將茶葉內水分和青氣及時揮發(fā)掉。初攤要求均勻、薄攤,時間以完全冷卻為止。
  6.毛火
 
  手工茶的烘焙工具是以竹制的烘籠和鋼絲網框為主,烘焙的原料以松木炭、栗樹炭為主。在毛火烘焙時,要將茶葉均勻攤放,烘籠溫度在90度左右。烘焙時要注意觀察溫度和炭火情況,定時翻動茶葉,在烘干的同時,再一次整理外形,提升茶葉香氣。當茶葉烘至八成干時,可以放置攤涼,等冷卻后再上籠復烘。
  7.復攤
 
  將毛火烘至八成干的茶葉放置在特定的攤罩上,讓其自然冷卻。在手工茶制作過程中,這一步也非常關鍵。因為茶葉烘焙干燥時,盡量不要一次烘干成型,要多次烘焙,讓水分充分散發(fā),讓茶葉香氣逐漸提升,這樣才能保證茶葉的品質。這也是手工茶香氣和味道比機制茶更好的原因之一。
  8.足火
 
  足火是最后一道烘焙工序,溫度以中低溫為主,溫度不宜超過70度。因為經過毛火和復攤以后,茶葉的干度已經達到九成左右。足火的目的是讓茶葉含水量降低到5%以下。所以,烘焙時間可以持續(xù)較長。烘焙時要注意放置茶葉掉落到炭火中,引起煙霧,對茶葉香氣產生影響。當茶葉足干以后,即可下烘攤放,然后進行挑揀裝箱儲存和銷售。
責編: 墨墨001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