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霞貢茶制作工藝

  紫霞貢茶是一種綠茶,創(chuàng)制于明代,以產地紫霞山得名,后失傳。20世紀90年代經研究重新恢復生產紫霞貢茶,現(xiàn)產于安徽徽州(今黃山市)紫霞山。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紫霞貢茶制作工藝。
紫霞貢茶制作工藝
  紫霞貢茶制作工藝
 
  1、攤青
 
  將新鮮篩分后的紫霞貢茶茶葉鮮葉,依次攤在室內通風、潔凈的竹編簸箕籃上,厚度宜(5~10)cm,雨水葉或含水量高的鮮葉宜薄攤,晴天葉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鮮葉宜厚攤,每隔1h左右輕翻一次,室內溫度在25℃以下,防太陽光照射。攤放時間根據鮮葉級別控制在(2~6)h為宜,待青氣散失,葉質變軟,鮮葉失水量10%左右時便可付制,當天的鮮葉應當天制作完畢。
紫霞貢茶制作工藝
  2、殺青
 
  用直徑50厘米左右的桶鍋,鍋溫要先高后低,即150~130℃左右。每鍋投葉量,特級200~250克,一級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鮮葉下鍋后,聞有炒芝麻聲響即為溫度適中。單手翻炒,手勢要輕,翻炒要快(每分鐘50~60次),揚得要高(葉子離開灶面20厘米左右),撒得要開,撈得要凈。殺青程度要求適當偏老,即芽葉質地柔軟,表面失去光澤,青氣消失,茶香顯露即可。
紫霞貢茶制作工藝
  3、揉捻
 
  特級和一級原料,在殺青達到適度時,繼續(xù)在鍋內抓帶幾下,起到輕揉和理條的作用。二、三級原料殺青起鍋后,及時散失熱氣,輕揉1~2分鐘,使之稍卷曲成條即可。揉捻時速度亦慢,壓力宜輕,邊揉邊抖,以保持芽葉完整,白毫顯露,色澤綠潤。
紫霞貢茶制作工藝
  4、烘焙
 
  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時每只殺青鍋配四只烘籠,火溫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籠燒明炭火,烘頂溫度90℃以上,以后三只溫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邊烘邊翻,順序移動烘頂。初烘結束時,茶葉含水率約為15%左右。
 
  初烘過程翻葉要勤,攤葉要勻,操作要輕,火溫要穩(wěn)。初烘結束后,茶葉放在簸箕中攤涼30分鐘,以促進葉內水分重新分布均勻。待初烘葉有8~10烘時,并為一烘,進行足烘。足烘溫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揀剔去雜后,再復火一次,促進茶香透發(fā),趁熱裝入鐵筒,封口貯存。
紫霞貢茶制作工藝
  紫霞貢茶品質特點
 
  紫霞貢茶為芽型茶,芽壯似矛頭,身披茸毫,色澤淡綠,香氣高長,湯色明亮。
 
  紫霞貢茶產地介紹
 
  紫霞山坐落在現(xiàn)在稱為黃山市徽州區(qū)的潛口村。潛口村的村名還大有來歷。傳說東晉時的大詩人、著有《桃花源記》的陶淵明,又名潛,曾在此村隱居,此村正當黃山之口,故名潛口村。潛口村為從南線古道進入黃山的必經隘口。紫霞山自古以“疊嶂四周,石林霞駁”天然美景,被稱為五百里黃山第一峰。
紫霞貢茶制作工藝
  紫霞茶品茗高雅,明清文士以紫霞茶作賦題詩。明代詩人袁啟旭有稱贊紫霞茶詩:“阮公溪畔是仙家,山上旗槍(指茶芽葉)帶石霞。谷雨過時堪小摘,洞云深處有靈芽。”另一詩人潘允哲有“泠然一啜煩襟滌,欲御天風弄紫霞”贊美紫霞茶的詩句。清代康熙年間詩人、畫家梅庚親臨紫霞山,寫評紫霞茶詩:“古巖樹千章,香霧日騰結。谷雨采靈芽,紫霞勝綠雪(另一名茶)。”
責編: 紅豆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