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的制作

  烏龍茶的鮮葉要有適當?shù)某墒於取0蚕h珍田閣茶廠負責人介紹說:閩南烏龍茶要求小開面至中開面3—4葉為好,閩北烏龍茶則要求中開面至大開面3—4葉。所謂開面采,按新梢伸展程度不同又有小開面、中開面和大開面之區(qū)別。小開面指駐芽梢頂部第一葉片的葉面積約相當于第二葉的1/2;中開面駐芽梢頂部第一葉面積相當于第二葉的2/3;大開面頂葉的面積與第二葉相似。原料力求老嫩一致,按不同品種、早午晚青和大小老嫩分開堆放、制作,并保持鮮葉完整與新鮮。閩南烏龍茶與閩北烏龍茶的制法與品質(zhì)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閩南烏龍茶輕曬重搖,發(fā)酵程度較輕,茶香清高,味濃厚;而閩北烏龍茶重曬輕搖,發(fā)酵程度較重,成茶香氣幽長,味濃醇。

  (1)閩南烏龍茶初制:閩南烏龍茶初制工序為:涼青→曬青→搖青→炒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復烘→復包揉→足火。

 ?、贈銮啵徊苫氐孽r葉,按不同品種、老嫩和采摘時間分別攤放于笳藶內(nèi)(直徑100厘米),每篩1一1.5公斤,攤涼過程要翻葉2—3次。涼青的作用是散發(fā)葉溫和水分,保持葉子新鮮度使水分含量相對一致。

 ?、跁袂啵簳袂嗍侨展馕?。曬青的作用是鮮葉在較短的時間里適度失水,使葉質(zhì)柔軟,同時提高葉溫,加速化學變化,如葉色變暗,青氣減退,香氣顯露等。曬青與搖青關(guān)系很大。曬青時間和曬青程度必須按季節(jié)、氣候、品種、鮮葉含水量等靈活掌握。如鐵觀音、水仙、毛蟹品種葉質(zhì)肥厚,含水量高,曬青宜重,減重率10%左右,黃旦校、奇蘭、黃奇品種葉張較薄、梗小,曬青宜輕,減重率7%一8%。春茶氣溫低,鮮葉含水量大,曬青時間長;夏暑茶氣溫高,鮮葉進廠時失水已足,可以以涼代曬;秋茶氣候干燥,水分蒸發(fā)快,曬青時間宜短。曬青結(jié)束后,放置青間1小時左右后搖青。

  ③搖青:搖青是決定烏龍茶品質(zhì)的關(guān)鍵工序。目前閩南茶區(qū)多采用竹制圓筒式搖青機。裝葉量為搖青機容積的1/2左右。搖青轉(zhuǎn)數(shù)根據(jù)氣候、品種、曬青程度不同而靈活掌握,即“看天做青、看青做青”。氣溫低,濕度高的春季,水分散失慢,葉內(nèi)化學變化慢,宜重搖;氣溫高、濕度低的夏、暑季,水分散失快,葉內(nèi)化學變化快,宜輕搖。搖青次數(shù)一般4—5次,每次搖青轉(zhuǎn)數(shù)由少到多,攤涼時間從短到長,攤?cè)~厚度由薄到厚。搖青適度的葉子要求“青蒂”、“綠腹”、“紅鑲邊”,即梗蒂青綠,葉肉黃綠,葉緣珠砂紅,葉片突起呈湯匙狀,青氣退,花香顯現(xiàn)。

 ?、艹辞啵菏峭ㄟ^高溫酶促氧化作用,并使葉質(zhì)柔軟便于揉捻。閩南茶區(qū)用110型滾筒殺青機,筒溫260~C左右,投葉量25—30公斤,炒青時間5—7分鐘。炒青程度宜輕,待水蒸汽大量溢出筒口時,排氣,炒至香氣清純,葉色由青綠轉(zhuǎn)暗綠,葉片皺卷,手捏柔軟,帶有粘性為適度。

 ?、莩跞啵翰捎脼觚埐枞嗄頇C。初揉原則為“趁熱、少量、重壓、快速、短時”。要求揉出茶葉,初步卷成茶條。初后及時解塊,上烘,以免悶黃。

 ?、蕹鹾妫撼鹾鏈囟葹?10—120℃,烘至六成半干,即茶條不粘手時,再進行初包揉。

 ?、叱醢啵航陙黹}南茶區(qū)多采用臺式烏龍茶包揉機械進行包揉。將初烘葉趁熱放置在1.3米見方的白布巾中.每包6—8公斤,用速包機速包成南瓜球狀,放置球茶機內(nèi)包揉,包揉時間8—12分鐘(葉溫高、揉時短,葉溫低、揉時長)后,迅速松包解塊,散發(fā)熱氣,以免悶黃,再速包,再包揉8—12分鐘。包揉壓力應逐漸加重。

  ⑧復烘:復烘溫度90—100℃,烘至茶條有微感刺手時下機。近二年來,引進臺式烏龍茶機械制茶,以炒代烘,炒熱后復包揉,已被實踐證明:有利于多次包揉造形。

 ?、釓桶啵褐貜统醢喙に嚵鞒?。在多次包揉過程中,速包壓力一般為輕、重、稍重,前期壓力過重,易產(chǎn)生團塊、扁塊;后期壓力過重對完整度不利,壓力不足不易成形。

  ⑩足火:采用“低溫慢烤”,溫度70—80℃,焙至茶梗手折斷脆,氣味清純即可下機,稍經(jīng)攤涼,裝袋。

  (2)閩北烏龍茶閩北馬龍茶初制工序為:曬青→涼青→搖青(做手)→炒青→揉捻→復炒→復揉→毛火→扇簸攤涼→揀剔→足火→燉火。

 ?、贂袂嗯c涼青:曬青是閩北烏龍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關(guān)鍵工序之一。鮮葉按不同品種、產(chǎn)地和采摘時間分別曬青。將鮮葉均勻平鋪于水篩上,每篩o.4—0.5公斤,放置于弱光下,其間翻青2—3次。曬青程度應根據(jù)原料老嫩、品種與含水量靈活掌握,“看青曬青”。一般原料嫩的,葉質(zhì)薄的,含水量少的。曬青宜輕,反之則重。對葉片肥大、含水量高的,如水仙品種,常采“二曬二涼”,避免局部曬傷,形成“死青”。曬青減重率掌握10%一15%。曬青不足,葉底暗、味苦澀、香不正,同時做青時間延長。曬青適度標準:頂二葉下垂,葉片失去光澤,呈半萎蔫狀態(tài),葉片減重率10%一15%,即入室涼青。陰雨天多采用加溫萎凋。如萎凋槽加溫萎凋,風溫35℃~38℃,風量宜大,翻葉宜勤,雨水青應先用冷風吹干表面水后,再吹熱風,以免燙傷茶青。涼青:將曬青葉二篩并一篩,抖松后放涼青架上,放在通風陰涼的場所,散發(fā)青葉中熱量,促進梗葉水分的平衡。涼青時間o.5小時左右,涼至適度后,三篩并為二篩移至搖青室作業(yè)。

 ?、趽u青:搖青是形成烏龍茶品質(zhì)的關(guān)鍵工序。搖青室一般要求溫濕度相對穩(wěn)定,室溫保持在20—26~C,相對濕度70%左右。室溫低于18℃要加溫,否則物質(zhì)轉(zhuǎn)化速率減緩,做青歷時拖長。近年來,閩北茶區(qū)多采用閩北綜合做青機進行搖青或做青。做青機轉(zhuǎn)數(shù)15轉(zhuǎn)/分,裝葉量約為整筒的l/2—3/5,全程機搖次數(shù)為8~12次,每隔0.5~1小時搖一次,總轉(zhuǎn)數(shù)500—800轉(zhuǎn),搖青過程轉(zhuǎn)數(shù)掌握先少后多,靜置時間先短后長的原則。搖青適度的葉子,葉脈透明,葉面黃亮,葉緣紅邊明顯,帶有“三紅七綠”,葉緣向背卷,呈湯匙狀,蘭花香起,葉質(zhì)柔軟。

  ③炒青與揉捻:多采用110型瓶式殺青機進行炒青,鍋溫260~300℃,投葉量25—30公斤,采用先悶后揚的方法,待葉質(zhì)柔軟,青氣消失清香顯露,即可下機,全程5—6分鐘。揉捻采用烏龍茶揉捻機,轉(zhuǎn)速60轉(zhuǎn)/分鐘,揉時7—8分鐘,掌握適量、熱揉、快揉,逐步加重壓的方法。

  ④烘焙和簸揀:烘焙分毛火與足火。毛火葉經(jīng)長時間后簸揀,再足火。毛火烘干機風溫為120—150~C,攤?cè)~厚度2厘米,烘至七成干下機。毛火葉經(jīng)長時間攤涼是巖茶制法特點之一,毛火葉先篩去碎末,簸去黃片和輕飄物后,攤在水篩上,至第二天清晨再揀剔。揀剔主要去除茶梗,也揀黃片。足火采用低溫慢烤,促使烏龍茶香味逐漸形成并相對固定下來,風溫為80~85℃,烘至足干,然后進入“吃火”工序,其工序又是巖茶制法的特點之一,是傳統(tǒng)制法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在足干的基礎(chǔ)上,連續(xù)長時間的文火慢燉,對增進湯色,提高滋味醇度,促進茶香熟化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吃火”溫度60℃左右,并在烘籠上加蓋,時間2小時左右,直到有火香為止。

 

責編: mother5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