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篇,你還說分不清云南紅茶

  立了秋,又到一年一度暖手暖心季。從各家主推的茶葉產品來看,集吉利、市場消費基礎好、消耗快的,“紅茶”無疑是下半年所有商家發(fā)力的聚集地。一場紅色戰(zhàn)爭悄然襲來。
  因此小編覺得,這“紅茶”真是不紅沒道理,不扒對不起啊。這期,“太璞”就以困惑無數“紅粉”的“滇紅、曬紅、古樹紅,傻傻分不清楚”為題,深扒一下云南紅茶。
 
  滇紅
 
  ◎標簽:現在制茶工藝
 
  ◎原產地:云南省臨滄市順寧縣(今鳳慶)
 
  ◎創(chuàng)始人:馮紹裘、鄭鶴春
 
  ◎誕生時間:1939年
 
  ◎命名時間:1940年(舊中國云南省茶葉公司,以云南簡稱“滇”,又借得巍巍西山龍門瞰下秀麗的滇池一水,別有妙處,終以“滇紅”定名。)
 
  ◎滇紅史略:
 
  “七七事變”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內陸生產生活都受戰(zhàn)爭影響陷入停滯。馮紹裘被疏散離開祁門茶葉改良場。1938年春應舊中國中茶公司壽景偉、吳覺農先生電邀,到湖北漢口參加工作,任技術專員,搞茶葉產銷技術。同年八月隨舊中茶公司遷往重慶;九月中旬,與舊中茶公司專員鄭鶴春先生,被派往云南調查茶葉產銷情況,以求擴大茶源,增加出口。
 
  那個時候云南各大茶區(qū)只生產曬青毛茶、綠茶,但因為戰(zhàn)時特殊情況,需要出口最受國際市場歡迎的紅茶創(chuàng)外匯,支撐抗戰(zhàn)。馮紹裘開始利用云南大葉種制作紅茶,尋找云南最適合制作紅茶的地方。1938年11月,馮紹裘抵達了云南順寧(現在的鳳慶縣)。時至初冬,茶樹依舊青翠,馮紹裘于鳳山茶園試采“一芽二葉”制作紅茶,觀其品質優(yōu)劣,結果非常理想。紅茶樣:滿盤金色黃毫,湯色紅濃明亮,葉底紅艷發(fā)光(桔紅),香味濃郁,為國內其他省小葉種的紅茶所未見。且沿長江南北一帶地區(qū)都不產冬茶,而云南迤西順寧初冬季尚能生產這樣的高級紅茶,便十分可貴。
 
  后來,馮紹裘了解到:云南迤西以南一帶氣候溫暖,從不下雪,四季如春,土壤肥沃,茶樹生長旺盛,采摘期長,從三月初到十月底,一年九個月都有芽葉可采。如順寧,茶樹均為單本植,芽壯葉肥,白毫濃密,生長期長,嫩葉含有大量黃素,產量高品質好,非常合乎馮紹裘制作紅茶的理想。“尤宜于紅,則大有作為”,鄭鶴春開始籌建舊云南茶葉公司,馮紹裘則開始在舊小茶葉公司支持和具體幫助下規(guī)劃建設順寧實驗茶廠,負責“滇紅”的試制、產銷。
 
  1939年,第一批滇紅500擔終于試制成功,即用沱茶簍裝運香港,然后再改木箱鋁罐出口。
  云南紅茶工藝:萎凋-揉捻-發(fā)酵-烘干(祁門紅茶的基礎上演變出來的現代紅茶制作技術)
 
  云南紅茶特點:香高味濃、形美色艷(口感以迎合國際市場的“濃強鮮爽”為主,因此在前蘇聯、東歐各國和倫敦市場上享有崇高聲譽)
 
  市場分析:工藝不到位,會出現苦澀和酸味;對于喜歡清爽口感的人,如喜歡喝綠茶、普洱茶生茶的人,及其相當一部分男性,都接受不了這種高香濃艷的茶;紅茶性燥,體質偏熱的人,也鮮少選擇。
 
  曬紅
 
  ◎標簽:云南傳統(tǒng)紅茶
 
  ◎原產地:不詳
 
  ◎創(chuàng)始人:不詳
 
  ◎誕生時間:不詳
 
  ◎代表茶類:普洱市鎮(zhèn)沅縣振太鎮(zhèn)一帶的“太和甜茶”
 
  ◎工藝恢復者:太和甜茶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段蘋、李琨
 
  ◎概念倡導者:原普洱市茶辦主任包忠華
 
  ◎命名時間:2015年茶界獨立評論人白馬非馬在李琨、包忠華先生的協(xié)助下,通過對“太和甜茶”進行挖掘與整理,撰寫《曬紅:“云南傳統(tǒng)紅茶”在當代的崛起與傳播》一文,梳理了“曬紅體系,“曬紅”定名并得以廣泛傳播。
 
  ◎曬紅史考:
 
  在現代制茶工藝傳入云南之前,云南主流的制茶工藝為曬青毛茶及其緊壓技術,但還存在許多旁枝末葉,比如竹筒茶、烤茶(如彝族的罐罐烤茶)、苦聰人的冷水泡茶等等。因此,在現代紅茶傳入云南之前,云南也很可能存在類似于紅茶的工藝——以曬干可存儲為主要特征的“曬紅”。但要詳細挖掘云南傳統(tǒng)紅茶“曬紅”的歷史,就不能不提“太和甜茶”,這個堪稱最古老的云南傳統(tǒng)紅茶,云南傳統(tǒng)紅茶起源的活見證。
 
  “太和甜茶”源起于云南鎮(zhèn)沅縣振太鎮(zhèn)(史稱太和),位于著名的“景景鎮(zhèn)”茶區(qū)(景東、景谷與鎮(zhèn)沅三縣連在一起,故名)。“景景鎮(zhèn)”是南詔國的銀生節(jié)度府故地,云南茶葉文明的第一縷曙光——“茶出銀生”的發(fā)祥地,從“茶出銀生”開始的上千年時間里,“景景鎮(zhèn)”一直充當云南茶文化傳播的樞紐。振太則位于“景景鎮(zhèn)”的核心地區(qū),一條條輻射四方的茶馬古道經過這里,令其成為瀾滄江東岸、無量山以西廣大地區(qū)的交通樞紐。南詔文化、傣族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里匯集,漢族、傣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苦聰支系)等種茶民族在這里生息繁衍,茶馬古道馱來發(fā)達的商旅文化,各種不同的制茶工藝在這里并存并相互影響,“太和甜茶”誕生于此,絕非偶然。
 
  相傳,振太鎮(zhèn)段姓、陶姓家族,原為大理國皇親國戚,居洱海邊大理國都城“太和古城”。大理國被蒙古攻滅后,逃往振太來,與原住民彝族、傣族、拉祜族結盟,使元軍突破瀾滄江而未能翻越無量山,攻入太和鎮(zhèn)。在長期抗爭過程中,為贏得信任取得支持鞏固聯盟,主動與原住民交往通婚,進行了廣泛的民族大融合,“太和甜茶”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時機。
 
  因為無量山的海拔1700——2600米,山里濕度大、氣溫低、海拔高,糧食種植生產落后,屯兵補給不便,經常采摘野菜野果度日。許多屯兵、逃難的外來人來此定居,時間長了怕寒怕冷、氣脹、便秘、全身乏力等嚴重影響健康。但他們發(fā)現有茶的原住民卻生活得很好,于是開始學習種茶,因為原住民的茶確實有效:驅嚴寒、促消化、提精神、解疲勞。但其味釅苦澀,飲用很不習慣,何況婦女兒童。這些大理、中原移民開始改進制茶工藝,通過交流學習借鑒,將本地茶鮮長時間攤晾、搓揉、裝捂(發(fā)酵)、日曬干,通過缸存、箱存、袋存,終于制出了棄苦澀、香甜、耐儲存、更宜不同人飲用的茶。不久太和一帶這種茶得到推廣,名為“太和甜茶”,家家制、人人用,并對如何制出香甜滑的茶形成一套工藝,其中陶氏、李氏、段氏、羅氏、刀氏等幾大家族生產的品質更佳。
 
  可惜后來計劃經濟年代,云南茶葉以滇紅掛帥,普洱茶與綠茶作為補充,實行統(tǒng)購統(tǒng)銷政策,一切按計劃指令安排生產。計劃外的就是投機倒把,包括“云南傳統(tǒng)紅茶”在內的一些非主流制茶方法便面臨著湮沒不傳的危險,“太和甜茶最終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以至于沒有人能詳細完整地描述這一傳統(tǒng)工藝。
 
  因緣際遇,李琨、段蘋夫婦在90年代末期決定復興家鄉(xiāng)的“太和甜茶”,通過為期數年的田野調查、查找文獻、比較甄別、反復試制,2003年終于復制出了家鄉(xiāng)老人們口中“久違的味道”。2004年他們系統(tǒng)的發(fā)掘整理出了“太和甜茶”制作工藝;2013年太和甜茶制作技藝被列入普洱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但因“太和甜茶”提法,地域性太強,要將“云南傳統(tǒng)紅茶”產業(yè)做大,必須跳出來,“曬紅”理念隨即登場并廣為傳播。
 
  由此推斷云南傳統(tǒng)紅茶“曬紅”工藝,至少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曬紅工藝:萎凋-揉捻-發(fā)酵-曬干(云南傳統(tǒng)紅茶工藝基礎上演變而來的紅茶新工藝)
 
  一種始于曬青與白茶工藝的融合衍變而誕生,又于現代紅茶工藝傳入云南之后,汲取滇紅某些工藝特點改進;在普洱茶于當代復興之后,汲取后期陳化技術提升,從而形成的“曬紅”工藝。
 
  曬紅特點:色,黑條多;口感低苦澀,香不揚,甜滑,茶湯橘黃;作為一種曬干的紅茶,突破了紅茶的保質期,能夠在一定期限內越陳越香;形態(tài),可散,可壓制成緊茶。
 
  市場分析:剛做出來的曬紅,有淡淡的青澀味,擺放幾個月之后,青澀味即可消除,茶香更顯,湯色加深。放三年左右,茶黃素、茶紅素很大部分已轉化為茶褐素,藥香濃郁、余韻悠長。像普洱茶一樣越陳越香自有它的優(yōu)勢,但因為其最初不講究原料的嫩度、加工流程簡易,人們對其印象多為”粗放“,并不為云南主流茶葉市場認可。而且,曬紅工藝剛恢復不久,尚處在摸索階段,曬紅工藝不當,如未均勻一次性曬透,則茶香污濁,甚至有青臭味的現象也比比皆是,口味也并非人人喜歡,推廣任重而道遠。如今,有很多商家提升曬紅工藝水平,選擇大樹料精細制作,打出“古樹曬紅”、“高山曬紅”的旗幟,前景也是不可限量。
 
  古樹紅茶
 
  ◎標簽:高端紅茶
 
  ◎工藝:古樹紅茶,其實是云南紅茶市場的一個細分品類。根據工藝不同,有古樹滇紅,有古樹曬紅。
 
  ◎品質特點:
 
  1.從干茶外形(條索)區(qū)別
 
  古樹紅茶條索大小不一,身骨重實,無茸毛或者少茸毛看起來稍丑,芽少;普通滇紅條索較為勻整,芽毫滿披,芽頭多,整體看來很漂亮。
 
  2.從香氣區(qū)別
 
  古樹紅茶生態(tài)環(huán)境好,香氣是從內向外散發(fā),沉穩(wěn)持久悠長,細聞有淡淡的大自然的獨特香氣,最后幾泡清香感尤為明顯;普通滇紅茶香氣濃郁,而香氣飄且較短。
 
  3.從口感韻味區(qū)別
 
  古樹紅茶,樹齡大,內質厚,湯色非常透亮有光澤,耐泡,滋味飽滿,山野之氣強烈;普通滇紅口感醇厚者,一般會帶有少許酸味;醇和者則一般稍帶澀,回甘生津較短或者不明顯。不耐泡,悶有難受的苦底。
 
  4.從葉底方面鑒別
 
  古樹紅茶葉底條索葉脈清晰,柔韌性好,光澤油亮,揉捻不會輕易碎斷;普通滇紅葉身單薄,葉邊齒較規(guī)律,葉底不舒展,葉片大小比較一致,質感薄。
  從左至右分別為:普通滇紅、古樹紅茶、野生紅茶,外形、內質、葉底的對比
責編: 向陽而生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