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茶是怎么做的?傳統(tǒng)藏茶的制作工藝!

  為適應青藏高原的生存需求,以及長途、長時間運輸儲存的需要,藏茶歷經自唐以來的1300多年歷史,從種植、初制到加工運輸,發(fā)展出了適應藏區(qū)條件的制作加工方法,并在明清時逐漸成熟,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藏茶工藝。傳統(tǒng)藏茶的制作主要工序有以下部分!
藏茶是怎么做的?傳統(tǒng)藏茶的制作工藝!
  傳統(tǒng)藏茶的制作工藝
 
  “揀茶”:倉房內的茶,還要經過人工挑選,剔除雜志、霉變等影響質量的部分,稱為“揀茶”。
 
  “清茶”:揀茶之后,還要再次剔選枝梗和雜志,使品質更加純凈。
 
  “鍘梗”:茶梗的比例不能過高,必須控制在一定比例下。過去為25%,現(xiàn)在是12%。用鍘刀去多余的茶梗,稱為“鍘梗”。
 
  “配倉”:把曬干擇凈的茶葉、茶梗,按品質、比例、進行配制。又稱“拼配”。
 
  “打吊”:配倉好的茶葉,用特殊的茶篼秤,一甑一甑地稱好重量,裝在“麻帕”(麻布縫的袋子)內,稱為“打吊”。
藏茶是怎么做的?傳統(tǒng)藏茶的制作工藝!
  “走帕”:工人把打吊后的麻帕內的茶葉,提進甑內去蒸,稱為“走帕”。
 
  “蒸茶”:把甑放在鍋中,將水燒開,將甑內茶葉在高溫下蒸軟。稱為“蒸茶”。
 
  “舂包”:將蒸軟的茶葉,從甑內取出,將麻帕內的茶葉趁熱倒入木制的架上去壓包,因木制的舂棒重達32斤,需要兩個壯勞力才能反復提起和放下舂壓茶葉,故稱“舂包”,或“沖包”,又稱“架包”。舂包是重體力且技術性極強的勞動,很容易產生廢品,過去有高達20%的廢品率。舂包使茶成形為磚茶?,F(xiàn)在是12%。用鍘刀去多余的茶梗,稱為“鍘梗”。
 
  “出包”:壓好的茶包取出后,蓋上標記,每200包堆在一起,稱為“出包”。
 
  “揀刷”:壓制好的茶包,經過9天的自然干燥,即可開始包裝。先把茶從包內倒出,把表面揀刷干凈,在貼上商標紙,稱為“揀刷”。
 
  “裹紙”:把茶一甑一甑地用特制的黃紙包裹起來,稱為“裹紙”,或稱“裹包”。
 
  “捆包”:將四甑茶疊在一起,用蔑條捆扎起來,稱為“捆包”。
藏茶是怎么做的?傳統(tǒng)藏茶的制作工藝!
  “編蔸”:茶篼是藏茶的外層包裝。竹篾條編制的外包裝透氣、抗壓、防撞、防碎,便于人力背運和騾馬馱運,解決了長途運輸?shù)囊?。通常農民按要求編制好茶篼賣給茶廠使用。
 
  “編包”:將“捆包”的竹篾包裝套上封口,用蔑條把外層編扣好,稱為“編包”。
 
  “打號”:在茶包上用鐵制模具烙印上茶廠或者茶號的標記,便于茶商和藏區(qū)民眾在運輸和銷售、購買時識別。如“金尖”是一個紅色圓圈,“康磚”是黑色圓圈。
 
  “入倉”茶廠將加工好的茶包轉運到倉庫堆碼,待售、待運。
藏茶是怎么做的?傳統(tǒng)藏茶的制作工藝!
  傳統(tǒng)藏茶與其商品一樣,歷來就分三六九等,地標性和制作工藝很重要,品質低劣的藏茶不具備傳統(tǒng)優(yōu)質藏茶的諸多功效。
責編: chunwu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