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nóng)田種茶要注意要掌握哪些技術?

農(nóng)田種茶相對于普通的茶葉種植有著一些較為明顯的特點,因此我們要通過這些特點的不同來學習在農(nóng)田種茶要注意要掌握哪些技術。

1、濕、怕淹的生物學特性,其根系需要疏松透氣、肥沃潮潤的土壤環(huán)境。因此種植茶樹的農(nóng)田應選擇地勢較高,光照充足,土壤酸性,土層深厚,土體疏松,質地砂壤,地下水位低,通透性能良好,不積水,能灌能排的山壟田塊為宜,切忌選擇地勢低洼或地勢平坦,地下水位高,積水難排的水田地段。

2、打破犁底層因水稻根系淺,農(nóng)田經(jīng)長期耕作,漬水土粒高度分散,所以耕作層淺,深度為20~30cm。由于常年在同一深度耕作,經(jīng)常受到耕犁機械壓實以及耕層細土粒向下淋溶沉積的影響,在耕作層以下形成一個緊實的犁底層,其厚度約為10cm。犁底層保水性能好,對水稻生長及水分管理有良好的作用。而茶樹根深一般在60~80cm,堅實的犁底層不但影響茶樹根系的伸展,而且還容易積水造成澇害。所以對改種茶樹的農(nóng)田在種植前必須進行深耕,打破犁底層,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通氣透水性能,為茶樹根系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如勞動力充裕,在種植前要進行全面深耕,一次打破犁底層,若勞力不足,可先破壞種植行下的犁底層,待農(nóng)閑時再進行補耕。

3、建立完整的排灌系統(tǒng)雨季積水引起的漬水濕害對茶樹生長影響較大。土壤水分過多,積水時間過長,會因通氣不良造成土壤氧氣缺乏,導致根系生長停止,腐爛枯死,妨礙茶樹生長。因此農(nóng)田種植茶樹必須建立排灌系統(tǒng),因地制宜開好三溝,即排灌溝、圍溝、畦溝,做到能排、能灌,既要能及時排除積水,又要能滿足茶樹各生育期對水分的需求。排灌溝為茶園進出水的骨干溝,大小視地形和排水量而定,以大雨時排水暢通為原則。在茶園四周開挖寬40~50cm,深度深于定植溝的圍溝,上方接通灌水溝,下方接通排水溝,以利避水、導水、引水,將田內(nèi)積水、過路水排出田外,做到旱季能引水灌溉,雨季能有效地排除整個茶園的積水,及時降低地下水位。在兩行茶樹中間與茶行平行設置畦溝,深20~30cm,與圍溝接通,雨季能排除地表積水,旱季可引水灌溉。

4、整地移栽農(nóng)田經(jīng)深耕破壞犁底層后,茶苗移栽前耙細土塊,開好種植溝,種植以雙行條栽為宜,規(guī)格150cm×40cm×33cm。農(nóng)田茶園種植溝不必挖得太深,一般深15~20cm,寬50~60cm即可。如果農(nóng)田茶園種植溝挖得太深,雨季溝中土壤漬水排不出,造成積水,茶樹根系會因水多缺氧而腐爛死亡,影響茶苗成活率。由于農(nóng)田較山地肥沃,底肥不必太多,可在種植溝內(nèi)施一些有機肥和硫酸鉀復合肥,然后覆土10cm左右,以免造成燒根。選擇優(yōu)良茶樹品種,按相應的行株距進行栽植,栽植深度掌握在6~8cm,苗高的可適當加深,栽植時應使根系舒展,用細土覆于根頸部壓實。

5、合理間作茶樹具有耐陰的特點,而農(nóng)田周圍沒有樹木,較山地而言光照要強得多,因此在栽培時可采取合理間作的措施來調(diào)節(jié)光照強度,在有利于茶樹生長的前提下,可在茶園四周及茶行間適當種果樹或桑樹等作為遮蔭樹,以減少直射光,改善自然環(huán)境。提倡茶果間作、茶桑間作,以茶為主合理間作,提高茶葉自然品質。 

責編: apple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