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劍毫的歷史淵源

  "天柱名茶"品質優(yōu)異,早在唐代就被列為貢品。后經國內多所大學的茶葉專家研發(fā),不斷推陳出新,創(chuàng)制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天柱劍毫",從此名揚海內外。其做工精細,外形勻齊似劍,湯色碧綠顯亮;入口甘甜馨香,醇味無窮。實為生活必需和饋贈親友之佳品。
天柱劍毫的歷史淵源
  天柱劍毫的歷史淵源
 
  天柱山茶早在唐代就頗具名氣,唐楊華《膳夫經手錄》載:“舒州天柱茶雖不峻拔遒勁,亦甚甘美芳香,良可重也。”唐陸羽《茶經》指出:安徽產茶地方“江北有舒州……”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云:“準南道舒州土生開火茶,每年民得采綴為歲貢。”可見天柱茶歷史悠久。天柱山有其得天獨厚的名茶生產條件,天柱峰巒高峙云表,曉霧布浸淑氣鐘之,故味不待熏焙自然馨香。每當春夏之交,滿坡滿谷蘭蕙竟放,淡霧清香融成一體,茶樹汲取香霧,茶棵、嫩葉翠綠欲滴,采摘焙干后經泉水沖泡,茶葉綻開湯色清亮,一股香氣裊裊上升,喝后味濃而回甜沁人心脾。
天柱劍毫的歷史淵源
  天柱劍毫的研制與命名
 
  1985年春,潛山縣農業(yè)局組建的“天柱劍毫”創(chuàng)制小組成員葛子政、宋海寬、汪頓來、李向利四人一起驅車從水吼趕往下河茶場。當時汪頓來在水吼區(qū)農技站工作,宋海寬時任站長,葛子政是農業(yè)局多經股副股長,李向利是從源潭農技站抽調參加的。汪頓來和李向利是剛剛從安徽農學院茶葉系畢業(yè)的年輕大學生,兩人都才20多歲,宋海寬和葛子政年長些,都已是40多歲,他們一個是安徽農學院的工農兵大學生,一個是北方某農校的早期大專畢業(yè)生。組建“天柱劍毫”名茶創(chuàng)制小組的意圖非常明顯,“兩老”帶“兩新”,這樣工作中有很大的互補性。當時在基層工作最先進而且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汪頓來和李向利分別騎著自行車載著二位長者大概用了一個小時就到了下河茶場。下河茶場是橫沖鄉(xiāng)(后改為橫中鄉(xiāng))下河村的村辦茶場,由當地村民余大華老人家承包。茶場就座落在進山公路的下方,交通還算便利。茶場下方是一條小河,小河對面也是一座山,山頂上是毛竹和樹木,山腰就是一大片茶園,山腳下就是河水。由于隔了一條河,對面山上幾乎沒有人家,山上茶園除了采茶姑娘,平時幾乎沒有人去過,所以沒有任何污染,環(huán)境非常潔靜。由于這里特殊的環(huán)境,春夏之交,從河里升騰上的水氣和山上的空氣相遇,經常出現淡淡的云霧,十分適宜茶樹生長,滋潤著茶葉品質。“天柱劍毫”名茶創(chuàng)制工作首選在這個茶場也是這樣考慮的,因為這里天生就有好的原料。四個人接連忙乎了好幾天,也做了不少樣品,總覺得還不是很滿意。一天,在一起簡單地開了一個會,但是后來回想起來這次會議太重要了,因為涉及到名茶能否創(chuàng)制成功的一個關鍵問題—“名人效應”。大家討論認為,創(chuàng)制的名茶樣品內在品質要好,這是前提,但沒有名人來指導也很難很快出名。由于小組中有三個人都是安徽農學院的學生,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老師陳椽教授,再之陳椽教授名氣也非常大,全國茶學兩大名人他就是其中之一,另一個是浙江農業(yè)大學王澤農教授?!吨袊枞~通史》就是陳椽教授著作的,因此他的名字載入了英國《世界名人錄》。想請陳椽教授的想法向當時任農業(yè)局多經股股長汪界平同志匯報后,汪股長很爽快地一口答應,隨后很快就通過省農業(yè)廳基地辦秦大東同志(也是陳椽的學生,與教授來往甚密)聯系到陳椽教授并請老教授到潛山指導工作。
天柱劍毫的歷史淵源
  隨后幾天,陳椽教授在秦大東同志的陪同下,從合肥來到了潛山,來到了下河茶場。在這件事情上,要感謝汪界平股長,他為“天柱劍毫”的很快成名以及后來開發(fā)推廣工作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陳教授來到茶場以后,認真地研究了樣品,品嘗了茶葉,聽取分析了制做方法介紹,提出了他的建議方案,并且由葛子政股長和汪頓來來實施他的制做方案。茶草(鮮葉)下鍋后,先由葛股長殺青,殺青后攤涼,再由汪頓來來理條,理條好以后再出鍋攤涼,做形時間較長,由汪頓來和葛股長輪換做形,陳教授在旁邊不停指導。由于在陳教授面前做第一鍋茶,心里很緊張,但態(tài)度非常認真,生怕出現差錯。做形結束以后,陳教授非常滿意,大聲說“好,就這么做”。他還讓四人認真地回顧一下剛才的制做工序和技巧,并吩咐工人把剛做好的茶葉烘干,烘時要注意把茶葉攤平、壓緊,隨時翻動,不能烘焦,翻動時要將茶葉端離炭火,防止出現煙焦味等等。茶葉做完后,汪界平股長就建議請陳椽教授給茶取個名字。在此之前,也曾給未來的“名茶”取過“天柱毛峰”、“天柱晴雪”等名字,但由于制做工藝一直在變換,名字也更顯得不夠貼切。這次是給未來的“名茶”取名的好機會,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陳椽教授就答應讓他想一想。不到二分鐘,陳教授就一口報出:“就叫‘天柱劍毫’吧”。站在一旁的省農業(yè)廳秦大東同志連忙叫好,并解釋說:“‘劍’就是指茶葉外形,象寶劍一樣挺直,‘毫’指茶葉嫩度,茶葉表面布滿茸毛,說明很嫩,同時‘毫’諧音‘豪’,有茶中英豪之意”。這么一解釋,大家都同聲叫好,陳椽教授當然也很滿意?,F在回想起來,這個名字取得還真好,這么多年叫起來一直很響亮,而且不少省外名茶也效仿叫劍毫,僅僅是“天柱”二字不一樣。
天柱劍毫的歷史淵源
  送走陳椽教授后,創(chuàng)制小組在下河茶場又做了一些樣品。當然這些樣品都是按照陳椽教授幫我們設計的工序制做的?,F在這個茶制做工序已經成型,而且正式命名,要參加全國名茶評比只差樣品數量了??紤]到水吼是老茶區(qū),茶場比較多,產好茶的地方也多,所以創(chuàng)制組就決定兵分兩路,開始到各茶場去制做樣品。宋海寬和李向利一組,從下河茶場出發(fā),到高峰茶場、佛嶺茶場、楊畈茶場制做樣品。汪頓來和葛子政一組也從下河茶場出發(fā),到梅寨茶場、馬潭茶場、天柱茶場、林畈茶場制做樣品。由于是新產品新技術,當地茶場沒有一人能會,就連采茶都是四人自己帶著采茶姑娘到茶園教她們采摘,一天下來也采不到多少茶草。下午和晚上是做茶時間,所有茶草全靠二人自己手工去做,生怕別人動手會影響質量。整整用了九天時間,樣品總算做得差不多?;貋硪环Q,兩個組合計做了三十多斤。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揀剔,將不合標準的茶一個一個地揀去,實際上是把符合條件的茶葉一根一根地挑出來,這么一篩選,剩下的大概只有一半了。揀茶工作還是在下河茶場進行,揀過后的茶葉還要進行一次復烘,把多余的水分去掉,這樣才能產生足夠的香氣,茶葉也難以變質。烘茶是個長時間的等待過程,合計了一下,一次只派一個人去烘茶。
天柱劍毫的歷史淵源
  五月二十八日,全國名茶評比會在南京召開,這是建國后第一次召開的全國大規(guī)模的名茶評比會,潛山縣送去的“天柱劍毫”樣品在這次評比會上一舉奪魁,名列全國“十大”新名茶之首。這次評比,送去的樣品茶品質好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非常感謝陳椽老教授的關心,因為會上陳椽教授很高興地點評說:“這個茶是我親自去指導的”。天柱劍毫的創(chuàng)制成功,從此開啟了潛山縣茶葉大發(fā)展的新紀元,潛山茶葉曾經一度輝煌,達到了全省前三強的高度。天柱劍毫創(chuàng)制成功后,創(chuàng)制小組的四個人也相繼得到重用,縣農業(yè)局將茶葉專業(yè)從多經股中分離出來單獨組建茶葉站,并成立名茶開發(fā)公司,由葛子政同志任站長、名茶公司經理,宋海寬同志調縣茶場任場長,李向利同志調回桐城縣人事局工作,汪頓來也調到農業(yè)局茶葉站、名茶公司工作。光陰似箭,一晃快三十年過去了,宋老和葛老都已相繼去世了,現在想起當年的情景,讓人十分懷念。
責編: 木坤小寶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