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玉露的故事

  恩施玉露是我國傳統(tǒng)名茶。自唐時即有“施南方茶”的記載。明代黃一正《事物紺珠》載:“茶類今茶名……崇陽茶、蒲圻茶、圻茶、荊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當然的,關(guān)于恩施玉露還有幾個很好的故事傳說大家知道嗎?不知道的話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恩施玉露的故事
  恩施玉露的故事傳說——魏說
 
  關(guān)于“恩施玉露”稱謂的最原始來歷,有著幾種不同的傳聞:
 
  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西坪堯陽松林頭(今西坪鄉(xiāng)松巖村)老茶農(nóng)魏蔭(1703-1775),勤于種茶,又信奉玉露,每日晨昏必在玉露佛前敬獻清茶一杯,數(shù)十年不輟。一夜,魏蔭在熟睡中夢見自己荷鋤出門,行至一溪澗邊,在石縫中發(fā)現(xiàn)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芬芳誘人。魏蔭好生奇怪,正想探身采摘,突然傳來一陣狗吠聲,把一場好夢擾醒。翌晨,魏蔭循夢中途徑尋覓,果然在玉露侖打石坑的石隙間,發(fā)現(xiàn)一株如夢中所見的茶樹,細加觀察,葉形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異于他種。他喜出望外,遂將茶樹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鐵鼎里,悉心培育,經(jīng)數(shù)年壓枝繁殖,株株茁壯,葉葉油綠。便適時采制,果然茶質(zhì)特異,香韻非凡,視為家珍,密藏罐中。每逢貴客佳賓臨門,沖泡品評,凡飲過此茶的人,均贊不絕口。
 
  一天,有位塾師飲了此茶,便驚奇地問“這是何好茶?”魏蔭便把夢中所遇和移植經(jīng)過,詳告塾師,并說此茶是在崖石中發(fā)現(xiàn),崖石威武似羅漢,移植后又種在鐵鼎中,想稱它“鐵羅漢”。塾師搖頭道:“有的羅漢猙獰可怖,好茶豈可俗稱。此茶乃玉露托夢所獲,還是稱‘恩施玉露’才雅!”魏蔭聽后,連聲叫好。
恩施玉露的故事
  恩施玉露的故事傳說——王說
 
  相傳,恩施西坪堯陽南巖(今西坪鄉(xiāng)南巖村)仕人王士讓,清雍正十年(1732)中副貢,乾隆十年(1745)出任湖廣(今湖北)黃州府蘄州通判,曾筑書房于南山之麓,名為“南軒”。
 
  清乾隆元年(1736)春,王與諸友經(jīng)常會文于南軒,每于夕陽西墜,徘徊于南軒之旁。一日,見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異于他種,遂移植南軒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年年繁殖,枝葉茂盛,圓葉紅心;采制成品,烏潤肥壯,氣味超凡;泡飲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奉召赴京,晉謁禮部侍郎方望溪,以此茶饋贈。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轉(zhuǎn)獻內(nèi)廷。乾隆帝飲后,甚喜,召見士讓詢問堯陽茶史,以其茶烏潤結(jié)實,沉重“鐵”,味香形美,猶如“玉露”,賜名為“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的歷史文化
 
  恩施玉露產(chǎn)于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鄉(xiāng)及東郊五峰山。曾稱“玉綠”,因其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恩施玉露,發(fā)源于現(xiàn)恩施市芭蕉鄉(xiāng)一帶,相傳于清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蘭姓茶商,壘灶研制,所制茶葉,外形緊圓、堅挺、色綠、毫白如玉,故稱《玉綠》。到晚清至民國初期,為茶葉發(fā)展興盛時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楊潤之,改鍋炒殺青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湯色、葉底綠亮、鮮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澤油潤翠綠,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為《玉露》。1945年外銷日本,從此“恩施玉露”名揚于世。中國茶葉學(xué)會副理事長、博士生導(dǎo)師施兆鵬先生給予極高評價并揮毫題詞“恩施玉露,茶中極品”!恩施玉露深受國人及東南亞一帶的厚愛,并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
 
  為保護這一地方特色產(chǎn)品,恩施市于2006年申請對恩施玉露實施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國家質(zhì)檢總局于2007年年底以第48號公告批準對恩施玉露實施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恩施潤邦國際富硒茶業(yè)有限公司被授予成為唯一一家使用該保護商標的企業(yè)。借此東風(fēng),當?shù)匾恍┢髽I(yè)積極打造茶葉品牌,一批現(xiàn)代茶農(nóng)脫穎而出?,F(xiàn)在,這里已發(fā)展茶園4000多公頃,100多個“茶老板”辦起了現(xiàn)代化的茶葉加工企業(yè),開發(fā)的系列產(chǎn)品暢銷歐美和東南亞市場。恩施玉露茶的產(chǎn)地
恩施玉露的故事
  恩施玉露的產(chǎn)地環(huán)境
 
  恩施位于湖北省的西南端,全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國最年輕的自治州。這里生活著土家族、苗族、漢族、侗族等27個民族。崇山峻嶺包圍著恩施美麗的自然景色和獨特的民俗風(fēng)情。
 
  恩施的美在于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觀和民族風(fēng)情,旅游者來到這里,可以隨興游玩,于不經(jīng)意間就能隨時發(fā)現(xiàn)好風(fēng)景。這里的山水風(fēng)光如詩如畫,奇洞異穴光怪陸離,主要景點有清江、騰龍洞、魚木寨、大水井宗祠、星斗山原始森林、土司王城、土家擺手堂、梭步埡石林等。除此以外,土家族的吊腳樓、侗鄉(xiāng)的風(fēng)雨橋、七月的女兒會、吉慶時跳的擺手舞,無不展示著絢麗多彩的恩施風(fēng)情。
 
  恩施玉露的相關(guān)記載
 
  恩施玉露曾稱“玉綠”,因其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恩施玉露是中國傳統(tǒng)名茶。自唐時即有“施南方茶”的記載。明代黃一正《事物紺珠》載:“茶類今茶名……崇陽茶、蒲圻茶、圻茶、荊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
 
  《中國茶經(jīng)》記載:“恩施玉露于清朝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蘭姓茶商,壘灶研制。其焙茶爐灶,與當今之玉露茶焙爐極為相似,所制茶葉,外形勻整、緊圓、挺直、色綠,毫鋒銀白如玉,曾稱‘玉綠’。后因其茶味鮮爽、毫白如玉、格外顯露的特點而改名‘玉露’。1938年,茶商楊潤之率制茶技術(shù)工人楊義茂等在五峰山,募工辟廠,從恩施縣一‘典印官’管轄手中,接管了茶園和原制茶廠房及設(shè)備,改銀針、瓜片、菊花形茶為玉露焙制。因五峰山鮮葉自然品質(zhì)優(yōu)良,加之制茶工藝日臻完善,其產(chǎn)品品質(zhì)廣泛受到世人青睞”。
 
  恩施玉露沖泡方法
 
  1、瓷杯泡法
 
  首先,第一種是瓷杯泡法,采用瓷杯的話,其實有利于更好的品嘗恩施玉露茶葉。那么在沖泡的過程中,一般先觀察茶葉的色、香、形后,入杯沖泡。用95~100℃初開沸水沖泡,蓋上杯蓋,以防香氣散逸,保持水溫,以利茶身開展,加速下沉杯底,待35分鐘后開蓋,嗅茶香,嘗茶味,視茶湯濃淡程度,飲至三開即可。泡飲法用于客來敬茶和辦公時間飲茶較為方便。
 
  2、玻璃泡法
 
  其次,第二種是玻璃杯泡法,采用玻璃杯的話,其實有利于觀賞茶葉的美妙姿態(tài)。那么在沖泡過程中,取茶葉入杯,沖入90℃開水至杯容量的三分之一時,稍停二分鐘,待干茶吸水伸展后再沖水至滿,此時茶葉或徘徊飄舞下沉,或游移于沉浮之間,觀其茶形動態(tài),別具茶趣。其他各項欣賞、品飲如前。
 
  3、壺泡法
 
  另外,第三種是壺泡法,采用茶壺的話,也是有不少它的優(yōu)點在的,而且用的人也比較多。那么泡茶時,先洗凈壺具,取恩施玉露入壺,用100℃初開沸水沖泡至滿,35分鐘后即可酌入杯中品飲。飲茶人多時,用壺泡法較好,因不在欣賞茶趣,而在解渴,或飲茶談心,或佐食點心,暢敘茶誼。
恩施玉露的故事
  提示:
 
  關(guān)于恩施玉露的故事傳說有幾個不同的版本,當然的,不管是哪一個版本都是對于恩施玉露品質(zhì)的詮釋喔!

責(zé)編: liuzhiyan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