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茶口感簡述

  據《蘇州府志》載:“洞庭東山碧螺石壁,產野茶幾株,每歲土人持筐采歸,未見其異??滴跄衬?,按候采者,如故,而葉較多,因置懷中,茶得體溫,異香突發(fā)。采茶者爭呼:嚇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那碧螺春茶口感如何呢?相關的介紹如下!
碧螺春茶口感簡述
  碧螺春茶口感
 
  高級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后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卷曲成螺,產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沖泡后杯中白云翻滾,清香襲入,是中國的名茶。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干。
 
  碧螺春茶種植條件
 
  洞庭碧螺春產區(qū)是中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qū)。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紅、泉城綠、等果木交錯種植。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
 
  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相間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質優(yōu)異。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隱翠,清香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葉底柔勻,飲后回甘。
碧螺春茶口感簡述
  碧螺春茶歷史記載
 
  洞庭碧螺春是中國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艷、香濃、味醇“四絕”聞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時,名稱由來,說法頗多。據清代《野史大觀》(卷一)載:“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滴跫好?hellip;…撫臣朱犖購此茶以進……,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歲必采辦進奉矣。”又據相傳,明朝期間,宰相王鰲,是東后山陸巷人,“碧螺春”名稱系他所題。
 
  據《隨見錄》載“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細,味甚甘香,俗稱‘嚇煞人’,產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若以此為實,則碧螺春茶應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聲顯赫了。
 
  清代王應奎《柳南隨筆》記載: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車駕幸太湖。巡撫宋犖從當地制茶高手朱正元處購得精制的“嚇煞人香”進貢,帝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日“碧螺春”。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來的故事之一。后人評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澤碧綠,卷曲似螺,春時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點,欽賜其美名。從此碧螺春遂聞名于世,成為清宮的貢茶了。
 
  2009年起,洞庭碧螺春茶將實施新的國家產品質量標準,新標準的實施,將統(tǒng)領碧螺春茶產業(yè)發(fā)展的核心,調整茶葉種植、加工生產、銷售消費及政府監(jiān)管的各個領域。
碧螺春茶口感簡述
  碧螺春制作方法
 
  1、采摘
 
  在碧螺春的采摘時期,其采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揀得凈。每年春分前后開采,谷雨前后結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質最為名貴。
 
  2、揀剔
 
  剔去魚葉和不符標準的芽葉,保持芽葉勻整一致。芽葉揀剔過程也是鮮葉攤放過程,可促使內含物輕度氧化,有利于品質的形成。茶葉要當天采摘,當天炒制。一般5~9時采,9~15時揀剔,15時~晚上炒制,不炒隔夜茶。
 
  3、炒制
 
  炒制過程分為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干等多道工序,“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xù)操作,起鍋即成”,這些工序要在同一口鍋內一氣呵成,每一個步驟都要求不同的溫度。
碧螺春茶口感簡述
  東山的美,宛如一艘駛入太湖的巨舟,氣候好,溫和、濕潤,土壤微酸性或酸性,質地疏松,極宜茶果樹生長。江南的美,總是美的精致,精致到一個人、一棵樹、一杯香茗。東山就是這樣,常言: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責編: liuzhiyan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