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玲 大山里的茶葉夢

大順村位于涪陵區(qū)大順鎮(zhèn)境內(nèi),距涪陵區(qū)58公里,距重慶主城區(qū)70公里。

這里曾于2012年被納入第一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2023年入選全國首批傳統(tǒng)村落;這里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保存完好的老街民居;這里還有聲名遠揚的、綠色生態(tài)大順茶。

車子行駛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重慶文??傟?、中國古村之友吳元兵給我講起大順茶第四代傳承人宋藝謀的故事。

他是大順村的村黨支部書記,是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為村民服務的村干部;他是傳統(tǒng)古村落的守護人,活化帶頭人、新鄉(xiāng)賢、返鄉(xiāng)青年,也是文保志愿隊的熱心公益者;他是大順紅茶現(xiàn)在的負責人,是不忘初心、守護非遺的傳承人。


宋藝謀高中畢業(yè)后,懷揣遠大的夢想和父輩們的期望,離開故鄉(xiāng)大順,先后去了江蘇、深圳、廣東、山東等地,打工掙錢。

在外漂泊了11年,宋藝謀從一名普通員工干到了管理層。老家的父母都為他的出息而驕傲。他也以為自己的人生道路會在遙遠、喧鬧的大都市繼續(xù)走下去。

可是,有一天加班到深夜回到家,宋藝謀躺在看不見星星的公寓里,忽然想起了老家那片明亮、清澈的星空,那片沒有污染的、夜里能聽到蛙鳴的莊稼,還有爺爺留下的茶山和茶樹。

他忽然覺得,他的人生不該埋沒在看不到夕陽墜入大山的城市里。于是,他毅然決然辭掉工作,回到了大順,回到了這片生他養(yǎng)他滋潤他的故鄉(xiāng)。

回到家后,他第一個目標就是把曾經(jīng)赫赫有名的大順茶重新經(jīng)營起來。

宋藝謀的祖祖是宋家第一代制茶人,爺爺宋加兵是大順村的老支書,也是大順茶的創(chuàng)始人。

宋藝謀童年最美好的回憶就是跟著爺爺在茶山里奔跑撒歡,聞著葉片散發(fā)的清香,聽爺爺和茶樹對話。

爺爺制作的大順紅茶曾經(jīng)很暢銷。600米的高山、四季分明的氣候、幾百畝茶山旁邊那郁郁蔥蔥的松樹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還有手工制作的醇香茶葉,讓大順紅茶走出了涪陵,走向了全國各地,還走出了國門。

上世紀80年代,茶廠的生意那真是紅火得不得了。

一輛輛貨車從彎彎曲曲的山路開上來,等在茶廠前。宋藝謀的父親當年也是茶廠的一名貨車師傅,每天起早貪黑開著貨車送貨,雖然很辛苦,但是看著家里的存款越來越多,茶葉越銷越廣,心里越是高興。

宋藝謀最崇拜的人就是他的爺爺,他不僅把自家茶廠搞得好,還帶動村民們一起開辟土地種茶樹。

質(zhì)樸善良的村民誰不愿多找點錢呢?一時間,整個大順鄉(xiāng)成了一個茶葉基地。

1985年以前茶葉是統(tǒng)購統(tǒng)銷,大順茶主要靠外貿(mào)局出口,再加上慕名而來的商人們,茶葉供不應求。部分村民覺得一年只摘春季明前茶太慢,產(chǎn)量不高。他們開始在土壤里加催長化肥、給茶樹噴催芽素。

爺爺知道這個事后,把村民喊來說教,可管得住人,管不住欲望的人心。茶葉的收成上來了,可品質(zhì)卻越來越差,上山買茶葉的商人越來越少,到后來,土壤被污染,茶樹被損傷,制作出來的茶葉色香味大打折扣。

上世紀90年代后,大順紅茶的美名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腦海里。

宋藝謀花了幾天的時間,走遍了整個大順鄉(xiāng)。

當年的5000畝茶山如今剩下不到200畝,茶樹也七倒八歪、缺少養(yǎng)分。

他站在荒廢的茶山中,心里既愛又怨。愛的是眼前爺爺辛辛苦苦創(chuàng)建的、曾經(jīng)輝煌的茶山;怨的是老百姓看重眼前利益,把一個好好的品牌毀掉了。


宋藝謀在心里暗暗發(fā)誓,要把大順茶的招牌重新立起來,不能讓爺爺?shù)男难吨畺|流,也不能讓大順茶消失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

腦子里有小時候的回憶,可是種茶是個技術(shù)活,光憑回憶可不行,還得有技術(shù)、有方法、有經(jīng)驗。

怎么辦?

宋藝謀想到了爺爺當年的那些朋友們,他們有的在福建武夷山、有的在四川雅安、有的在貴州遵義和湄潭。于是,他再次出發(fā),四處拜訪求學,買茶、品茶、鑒茶、制茶。兒時爺爺說過的話,父親教過的技術(shù)又慢慢回到他的腦海里。

幾個月后,宋藝謀風塵仆仆地帶著茶樹種子和手藝回到了大順鄉(xiāng),準備大施拳腳。

吸取了以前的教訓,這一次,宋藝謀堅決不用化肥,因為用了其中一樣,就只能用另一樣去壓制,他不想陷入當年的死循環(huán)中。他的定位是做好茶,健康茶。

他嘗試過很多種方法,聯(lián)系過山東一家養(yǎng)牛廠,收購奶牛的糞便來做茶樹的肥料,可是畜禽的糞便抗生素和重金屬都超標,也會對茶樹的土壤有一定的影響。

一個一個難題出現(xiàn)在面前,宋藝謀也鼓足了勁,那就一個一個地拿下。

一次偶然的機會,宋藝謀認識了西南大學的茶葉專家童教授,他邀請童教授來到了大順鄉(xiāng),實地走訪了茶山,提出了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當童教授走到老茶山時,大發(fā)感慨,一是涪陵大順鄉(xiāng)是個種茶的好地方,二是選擇這個茶山位置的一定是個高手。

他提出了建議,以物養(yǎng)物,以生態(tài)換生態(tài)。農(nóng)村有很多雜草、秸稈、紅苕葉,都是純天然無害的,把它們粉碎了發(fā)酵,再埋在種植茶樹的土壤里,就是很好的肥料了。

按照童教授的技術(shù)建議,宋藝謀開始試驗。

什么階段需要什么樣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什么季節(jié)該如何維護?需要氮肥了,就清除雜草,送到青肥廠去制作;需要磷鉀肥了,就做草木灰。動物的下水、內(nèi)臟等含磷多,也拿來做肥料。

2023年底,工人到茶山冬管,撥開蕨苔,看見茶樹碧綠、茂盛,趕緊給宋藝謀打電話。他立即趕到茶園,看著滿山遍野生機勃勃的茶樹,這個瘦小、黝黑的中年男人,喜極而泣。

從2019年到2023年,五年的時光,五年的培育,終于有了回報。

3月中旬,采摘的茶葉分別制作成了紅茶和綠茶,紅茶濃郁甘甜、口感一如當年;綠茶是宋藝謀新研發(fā)的,入口清香可口,唇齒之間都是余香。

我的采訪是在炎熱的9月進行的,正午一點鐘,火辣辣的太陽掛在空中。

宋藝謀和我站在茶山之中,他給我介紹茶山的故事和茶樹的來歷,告訴我茶樹分灌木和喬木,告訴我紫色葉片、黃色葉片和白色的葉片的區(qū)別,驕陽似火,他卻仿佛一位將軍在指點江山,神情之中全是自豪與光榮。

他摘下幾片嫩綠的茶葉給我,讓我?guī)Щ丶視r拿出來再聞聞。等到傍晚我回到家,拿出茶葉,依然有淡淡的茶香。

2021年,茶廠掛牌成為西南大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學實踐基地。

這里的茶樹生長,有一套循環(huán)可利用的體系:工人在茶園人工鋤草,送到青肥廠,制作成肥料,又運往茶山。

為了讓茶樹得到休養(yǎng),宋藝謀一年只做一季茶,只在3月中旬采茶。生長周期不足,營養(yǎng)和能量不夠,茶葉的品種、品質(zhì)也會打折扣。吃過的虧,是絕不會再吃了。


爺爺留下的150畝老茶山,加上宋藝謀后來栽種的310畝新茶園,一共460畝,采制了120斤茶,2023年春季茶的銷售量達到30萬元。

在這之前,宋藝謀也曾懷疑過自己,一直看不到成效,有些村民們看他的眼神像個瘋子。

可是,收獲的喜悅治愈了他那顆孤獨的、忐忑不安的心。作為大順村的村黨支部書記,他的壓力很大,只有自己好起來,才能帶領(lǐng)村民們一起致富。他體驗到了爺爺當年笑看茶山喜豐收的心境,也避開了爺爺走錯的路。他每一步都走得很穩(wěn),很慢,也很艱辛,但他成功了。

宋藝謀的時間沒有白白浪費,他把茶山當作孩子一般呵護,并且還總結(jié)了一套自己的種茶經(jīng)驗——“我與自然共生”“友善農(nóng)耕”(一方面種植者要友善,心存善念才能做出好的東西,另一方面要對環(huán)境友善,不使用化學東西破壞環(huán)境)。

宋藝謀說,我如今明白了,我們只是輔助茶樹生長的外力,絕不能過多干預它,讓它們野蠻地生長,也是一種快樂。當然,這種野蠻的生長也離不開我們?yōu)樗鼈儬I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生態(tài)+科技,簡單的四個字,宋藝謀花了六七年的時間琢磨、實踐。

南岸區(qū)南山上有一家民宿,老板訂購了大順紅,寫明大順紅是生產(chǎn)商,民宿是出品商,銷售出奇的好。重慶金科酒店也和宋藝謀商量,想買斷茶山所有的茶葉產(chǎn)量。

宋藝謀制作茶葉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理論。

既然茶都是純天然的了,那制作過程也不能全靠機器。現(xiàn)在有全自動的流水線,這邊采進鮮葉,那邊就出成品了,紅外線觀測、紫外線消毒,這些現(xiàn)代高科技,制作出來的是標準的茶葉,但是,失去了茶葉的生命力了。

這種生命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是工人揉茶過程中能用雙眼觀察到的香氣、顏色、外形的變化,它是品茶人在浮沉的茶葉中看到縷縷帶著香的霧氣,它是抿入口中那攪動舌尖醇厚悠長的回味,它是茶湯呈現(xiàn)出來的清亮、飽滿。

宋藝謀制作茶葉的時候,可以36個小時不睡覺。

他現(xiàn)在體會到了爺爺當年制作茶葉時的心境,好的茶葉需要時間來沉淀,需要人茶合一。

大順茶里價格最貴的一款白色的綠茶,速度最快的采茶人一天也只能采一斤二兩鮮葉,五斤鮮葉才能制作出一斤茶葉。還有施肥的人工費等等,所以,茶葉貴也是貴在人工上??墒牵且驗榉?、拋高、揉捻的一道道手工工序,才讓大順茶有了自己獨特的味道,有了自己獨特的靈魂。

大順鄉(xiāng)方圓28平方公里,土地遼闊平坦,以前是個大寨子,名天保大砦,有48道寨門。宋藝謀注冊成立了一家茶葉銷售公司,主要銷售大順紅茶、綠茶,其中綠茶有白色、紫色、黃色三種,分別叫白衫、粉黛、花黃,光聽這名字就讓人浮想聯(lián)翩,想到三月的春光,想到四月的大地,想到五顏六色的鮮花。

在宋藝謀的心里,寨子養(yǎng)育了世世代代的大順人,作為大順人的子孫,也要保護好祖先們留下來的土地、資源,讓這里的茶香再次飄向全國。


李秀玲

重慶市作協(xié)會員,南岸區(qū)作協(xié)副秘書長

來源:重慶日報,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