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影像志(5):懷念翁丁,烤茶,雞肉爛飯,以及消逝的茅草房

一場大火,很多人知道了翁丁。

去過的,莫不頓足惋惜。

沒去過的,后悔沒能早去。

最后的原始部落成為歷史,成為絕響,化為灰燼。

失火原因雖然還沒公布,但已于事無補。

很多古村寨,古建筑已經成了過往,

僅僅停留在紙面上、影像上供人瞻仰。

如今,又多了一個翁丁。

下一個,下下一個......

是哪里,在哪里,不得而知。

以一組六年前翁丁之行影,以饗逝去的翁?。?/p>

寨門入口處,村民們聚集在一起聊天侃大山,遇到有客人來,他們就會站起來排成兩行載歌載舞表示歡迎。佤族崇拜牛圖騰,從進寨門開始,滿村滿寨枝枝丫丫都掛滿了牛頭。

木鼓房,木鼓(木鼓上還雕刻了牛頭)。木鼓是佤族人民的通天神器,是佤族人民的保護神。在阿佤山,基本上每一個村寨都有一間木鼓房,用于放置木鼓。木鼓房也是全寨人的宗教祭祀中心。當木鼓老了(舊了),就要制作新的木鼓來代替老的木鼓——即拉木鼓。制作木鼓的日子被當作盛大的節(jié)日,屆時,全寨人一起出動,到深山老林里精選大樹,懸崖峭壁上砍下的樹木制成的木鼓,才能給阿佤人帶來更大的吉祥。樹木砍倒以后,全寨的人都盛裝前來拉原木,甚至鄰村鄰寨的人也會聞訊而來,在有節(jié)奏的鑼鼓聲和呼號聲中拉動原木,唱起拉木鼓歌,邊歌邊舞,這歡快熱烈的場面,后來便發(fā)展成為獨具特色的拉木鼓舞。

位于寨子中心的佤王府,八十多歲的末代佤王坐在主火塘(有四個火塘)邊,飯食和果蔬隨時擺放在旁邊。火塘是滇西滇南很多少數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不滅的火塘”,有火塘在,就有家在。

原始佤族民居,全都是茅草稻草等層層疊苫而成,稍有不慎,一絲火星都能導致災難性的毀滅。然而,就是這個佤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了上百年的寨子,在異地扶貧搬遷(僅有零星幾戶不愿搬走)后,毀于一旦,化為灰燼。也許是人搬離以后,疏忽大意所致?

屈原《招魂》有句云:魂兮歸來!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題黑齒,得人肉以祀,以其骨為醢些??吹搅说耦}黑齒人,有木有瑟瑟發(fā)抖?有木有毛骨悚然?抱緊了自己?

這一片就是當年殺人祭祀的地方。是真的殺人,沒嚇你。不過,我們是好好活著回來了。據說,殺人祭祀這個愚昧野蠻的風俗,是大概1954年左右,在周總理的親自過問下,才取消了的,后來改成了以牛祭祀。不過,當時,還真是有點心里冷颼颼的。而漆齒,是滇西少數民族特有的一種習俗,以黑為美,跟殺人啊剁肉醬(醢)啊沒關系。

滇西的路,也算得上天路。在大山里盤旋兜轉了幾個小時,到達翁丁時,已經精疲力盡,火塘灰柴灰飄飛的烤罐罐茶,那叫一個解渴香甜。

雞肉爛飯是滇西滇南一帶少數民族招待客人的上等美食,雖然平時在西雙版納,已經吃了不知多少,唯獨翁丁這一頓,是最好吃最難忘的,稀里嘩啦幾下,小半鍋不見了。

大叔家的小孫女,黑珍珠一枚,一直躲避著鏡頭。如果有條件,放在都市里培養(yǎng)長大,絕對當得起美女這個稱號。寨子燒了,沒有人員傷亡,這是幸事。有機會,再去看望這小枚黑珍珠。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