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投資分析:貪多嚼不爛 打造普洱茶品牌的一個誤區(qū)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一頭大象-普洱茶

普洱茶投資分析:貪多嚼不爛 打造普洱茶品牌的一個誤區(qū)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現(xiàn)在許多茶商都喜歡打造名山套裝——出產品一次出一個系列,此系列往往包含當下市場流行的多個名山或是有著極強的山頭特征。那么這樣做對企業(yè)來說到底是好是壞呢?

在我看來,這樣做有利有弊,但是弊大于利。先說優(yōu)點,一次打造多款產品,它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盡可能多的茶客需求,有利于企業(yè)整體營收的增加,也可以最大限度的獲取對茶葉有不同偏好的茶客。

既能提高整體收入同時又能增加消費群體的數(shù)量,看起來簡直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但實際上能做到這件事的茶企寥寥無幾,簡單來說就一句話——作為企業(yè),如何保證每一款產品都能讓消費者滿意?

或許有人會說,這還不簡單嗎。只做純料就是,只要在原料上面層層把關,茶就差不了。但說這話的人是否考慮過價格因素,作為茶商基本都有自己熟悉的茶區(qū)以及相關地區(qū)的人脈。人脈在收料這塊意味著可以用最少的錢收到品質最出眾的產品,打個比方假設某產區(qū)古樹茶的價格是1200元/公斤,價格雖然定下來了,有人脈的茶商就是能比沒人脈的茶商買到品質更出眾的茶葉,原因也很簡單茶農把品質較高的原料賣給熟人,能有一個穩(wěn)定的貨源。其他茶商想要買到高品質的茶,往往還需要在原有價格的基礎上再加一些,這樣才能夠抵消他人的人脈優(yōu)勢??蛇@樣一來成本就會增加,等到產品一出來,同樣品質茶就會比那些有人脈的茶商的產品貴出一二成。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茶客一進行比對,當他們碰到那些性價比不高的產品時,難免會有微詞。在這個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的時代,經(jīng)互聯(lián)網(wǎng)輿論一放大,同系列中高性價比的茶也被拖累了。結果往往是,茶沒賣出去幾片,罵卻沒少挨。

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則還是不要一次推多產區(qū)的產品,貪多嚼不爛乃做茶之大忌??!

文: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