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幾乎所有按照舊有模式做市場的茶商都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慘敗。比如某大廠曾經每年生產的普洱茶能超過1000噸,但在今年只做了不到100噸茶葉。就算未來兩個月市場有起色,但也絕不會超過200噸。產量縮減80%以上,還好這個品牌不是上市公司,否則財報披露的那一刻,只怕市場立馬就要陷入恐慌。
或許有人會好奇,是不是這家企業(yè)經營模式出了問題?答:就是因為保持原有模式不變,結果在新的市場環(huán)境下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慘敗。
表面上來看,普洱茶市場還是那個市場,但實際上其核心運轉邏輯已經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且是所有消費層級的變化。
如今中低端消費正快速完成電商化,在發(fā)達的物流網絡面前,實體店所需要承擔的房租水電成本使其根本無法同線上店鋪做競爭。打個比方,如果開網店,只需要租一個倉庫即可,人工只需要客服以及打包銷售人員。如果是夫妻店,這些成本還能進一步壓縮。但實體店就不行,再不濟也需要一個門面房,而且想要把生意做大,門面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標準,但這會產生一筆不菲的租金。中低端茶葉本來就利潤低,如果再想從利潤中把房租賺出來,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這也意味著實體店只能面向中高端以及高端市場。于是這又會引出來一個新的問題——消費者在哪里?
很多人總是把芳村當做高端茶的歸宿,因為這里每天都會交易巨量的高價茶。但實際上芳村是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其集散地這一屬性就注定它只是茶葉的搬運工,而非茶葉的歸宿。真正消費高端茶的人是那些口袋里不差錢,喜歡喝好茶或是有社交需求的客戶。過去這部分人大多集中在金融以及房地產行業(yè),現在這倆行業(yè)什么情況,大家每天看小視頻刷朋友圈也都能了解個七七八八。就是因為這部分消費萎縮了,所以芳村才進入到了極致內卷的時代。茶賣不出去,可不是在市場內玩金融游戲么,但這樣無論怎么折騰,都無法解決增量的問題。而且我敢斷言,未來芳村吸納高端茶的能力會進一步下降。
最后我們也不難發(fā)現,現在想要做好普洱茶生意,要么在電商平臺占據一席之地,要么找到新的消費群體。如果還按部就班,虧損只會一日勝過一日。
文: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