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是春茶上市的旺季,放眼望去,各大茶山生機勃勃,茶商熙來攘往……茶產業(yè)成為我州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的重要產業(yè)之一,也是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增加群眾收入的動力之一。
記者從州農業(yè)農村局了解到,我州屬滇中茶區(qū),具有悠久的茶葉種植歷史,茶葉產區(qū)主要分布于雙柏縣、楚雄市、南華縣等哀牢山脈高海拔地區(qū)。全州有雙柏、楚雄、牟定、南華、祿豐5個產茶縣市,祿豐市廣通鎮(zhèn)是全省較大的茶葉集散地。
全州境內有野生大茶樹3萬余株,其中古樹茶約0.5萬株,產量25噸,茶樹資源主要分布于雙柏縣腭嘉鎮(zhèn)、楚雄市西舍路鎮(zhèn)、南華縣兔街鎮(zhèn)和馬街鎮(zhèn)。

圖:網絡
雙柏縣是我州最大的野生茶樹和栽培茶樹之鄉(xiāng),曾獲“2019中國茶業(yè)百強縣”稱號,境內古樹茶達500株以上,其中31株被列為“楚雄州古茶樹”掛牌保護。
我州有得天獨厚適合茶樹生長的自然條件,優(yōu)良的茶樹品種、傳統(tǒng)的加工工藝和豐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孕育了普洱茶、元江茶、老黑茶、滇緬茶、勐臘茶5個茶品牌。2020年,全州茶葉產銷總體平穩(wěn),茶園面積5.2萬畝,實際投產面積4.2萬畝,累計生產干毛茶1389.2噸,每公斤平均價格66元,總產值3.1億元。
我州加強茶園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滇中古茶名山基地,培強壯大龍頭企業(yè),加強普洱茶原產地保護,提升知名品牌創(chuàng)建能力,通過推進彝族文化和茶文化融合等措施,提高茶葉產品質量和效益。實施滇中古茶名山基地建設,在百年以上古茶樹較為集中的雙柏縣腭嘉鎮(zhèn)“竹林山”、楚雄市西舍路鎮(zhèn)“三棵樁梁子”、南華縣兔街鎮(zhèn)“百草山梁子”建立標志,命名3座古樹茶生產名山。預計2022年,我州將實現(xiàn)名山茶“零”的突破,逐步將滇中古茶園打造成彝州茶產業(yè)名片。
走進牟定天山生態(tài)茶廠,生機勃勃的茶園里,50多個當地村民背著籃子采摘新茶。村民李國芬說:“我們每天采20多千克茶,每千克5元,一天純收入100多元,在家門口就有了收入。”
雙柏縣白竹山不僅是我州著名茶山,也是生態(tài)鄉(xiāng)村旅游勝地,在這里游客不僅可親手采茶,還可體驗古法制茶。每逢節(jié)假日,白竹山“品茶+采茶+制茶”的鄉(xiāng)村游模式,都會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近年來,我州牢固樹立綠色發(fā)展理念,發(fā)展綠色農業(yè),爭當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排頭兵,為茶業(yè)加快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真正讓茶葉變成“茶業(yè)”,一山山的“金葉子”讓茶農實現(xiàn)了穩(wěn)步增收,也讓鄉(xiāng)村振興的路越走越寬。據悉,預計到2022年,全州茶葉面積穩(wěn)定在5.2萬畝左右,茶葉產量達1500噸,綜合產值達5億元;茶農人均收入從2200元增加到4000元;打造綜合產值1億元以上重點縣市2個。(邱君竹李書信)
原文標題為:讓茶葉成為“茶業(yè)”
來源:云南楚雄網 (記者 邱君竹 通訊員 李書信),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