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通過評審,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雅安綠茶制作技藝(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和黑茶制作技藝(南路邊茶制作技藝)位列其中,是四川省僅有的入選項目。
千百年來,雅安憑借著一片神奇的東方樹葉與世界對話,演繹了眾多精彩的茶葉故事,生動詮釋了“世界茶源”的美譽。即日起,雅安日報推出“從‘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看雅安茶”系列報道,透過“一綠一黑”氤氳的茶香,感受千余年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歷史沉淀,細品雅茶發(fā)展之道。
“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公元前53年,吳理真在蒙頂山馴化野生茶樹,開啟世界人工植茶先河。
歷經兩千多年傳承與發(fā)展,蒙頂山茶香飄世界、享譽中外。此次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必將進一步提升蒙頂山茶知名度,推動雅安市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保護傳承發(fā)展,鼓勵全市茶行業(yè)從業(yè)者把傳統(tǒng)制茶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好、發(fā)揚好,助推蒙頂山茶更好發(fā)展。
雅安市茶園一隅
歲月深處 茶香氤氳
蒙頂山上,有一片得名于宋代的專供進貢的“皇茶園”,茶園皆以石欄圍之,上后方雕以巡山石虎,其中有7棵茶樹,相傳為西漢宣帝甘露年間茶祖吳理真漫山遍野覓得后手植,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也由此開始了蒙頂山茶葉人工種植的歷史。
吳理真的事跡,主要記載于一塊清代石碑上。但蒙頂山茶在初唐時期就已入貢且到中唐時期名列貢茶首位,能在諸多詩文史籍中找到佐證。《茶經》中就把“雅州茶”列在劍南道的彭州、綿州、瓊州之后。白居易詩里寫到的“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也正印證了蒙頂山茶歷來珍貴。
緣何珍貴?名山區(qū)茶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鐘國林介紹:“這與蒙頂山獨特風土的造就分不開關系?!?/p>
“西蜀天漏,中心蒙山”。本以多雨著稱的雅州,又以蒙頂山為最,常年煙雨蒙蒙,雨霧茫茫,蒙頂山之名就因此得來。而這,恰巧也為茶樹的生長創(chuàng)造了優(yōu)越的自然地理條件。從地理條件來看,蒙頂山是與峨眉山、青城山齊名的“蜀中三大名山”之一,因背靠青藏高原寒流,前迎成都平原熱氣流,冷熱交替形成多云、多霧、多雨的氣候特征。從土質條件來看,蒙頂山的土壤絕大多數呈現深棕色,當地稱為“茶末土”,營養(yǎng)豐富而疏松,加之高山坡地森林茂密,這對又喜水又需排水良好的茶樹來說,無疑是最理想的生長環(huán)境。
2004年,《蒙頂山世界茶文化宣言》在蒙頂山發(fā)布,明確了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的發(fā)源地,世界茶文明的發(fā)祥地,確立了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地位。
正如鐘國林說的那樣,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入選非遺,不僅是因為其特殊的加工工藝、優(yōu)良的品質,更是因為它有著豐富的歷史底蘊。正是經過千余年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歷史沉淀,才成就了川茶第一品牌。
茶農在茶園里采摘茶葉
歲月同行 茶園青青
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主要為采摘、攤晾、殺青、揉捻、三炒三揉、烘焙提香6大步驟。從一片嫩綠的鮮葉到千烘百焙的干茶,需要經過制茶人一個小時的精心炒制,每一片茶葉,都凝練著制茶人的匠心。
有兩千多年歷史的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制茶人的堅守。傳承至今的背后,也離不開制茶人對傳統(tǒng)技藝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今年58歲的向世全,是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傳承人。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名山人,他從14歲起就開始接觸茶葉?!拔业耐馄磐夤?、父親母親都是制茶的,我們一家三代做茶已經有百年歷史了,我與茶接觸也有40余年了?!毕蚴廊f。
蒙山茶制作,步驟看似簡單,可溫度高低、手法輕重,全憑制茶人積累的經驗掌握?!懊缮讲璧闹谱?,對原料與采摘的要求都很高,精心挑選出的一芽一葉在運輸過程中還不能超過4小時,要保證葉子的鮮香?!毕蚴廊f,在制作時,鮮葉先通風攤晾2至4小時左右,減少水分,然后再“紅鍋殺青,三炒三揉”。
“真正的蒙山茶制作是需要高溫的,手勁手法不到位,速度就跟不上?!毕蚴廊f,當鮮葉水氣大減,清香四溢之時起鍋,迅速在簸箕里攤開降溫,再開始推揉,手法先輕后重。
已是技藝精湛老師傅的向世全,卻喜歡自稱“老徒弟”?!爸撇枋且婚T漫無邊際的學科,永遠要學習?!币恢币詠?,向世全沒有固守原地,而是在蒙山茶千年傳統(tǒng)制作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加入創(chuàng)新元素,讓茶葉在經過一道道嚴格精密的加工工序之后完全釋放出精華。
如今,蒙山茶傳統(tǒng)手工茶已經形成5個主要品種,即石花、黃芽、甘露、萬春銀葉、玉葉長春,其品質獨特、工藝精湛、外形娟秀,載譽史冊。
同樣作為土生土長的名山人,生于1959年的張躍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綠茶制作技藝(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他從12歲開始隨父輩學習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是“張氏甘露”第五代傳人,一手手工茶做得一流,是個技術好手。他這一輩子,可以說,與茶形影不離。
從1994年開辦躍華茶廠以來,張躍華用實際行動推動著蒙頂山茶的發(fā)展?!懊缮讲鑲鹘y(tǒng)制作技藝全靠‘堅持’二字,辛苦是肯定的,但只要看到蒙頂山茶的發(fā)展越來越好,再多的苦也能咬牙堅持?!睆氖轮撇?0多年的張躍華說,他每年都要招收年輕徒弟,希望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能一直傳承下去。
今年11月,張躍華就收了三個徒弟,其中還有“高材生”,他希望下一代能做得更好?!氨M管我已經60多歲,但我還沒有放棄,目前,企業(yè)正和省農科院茶科所合作,做新品種的研發(fā),我希望能把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繼續(xù)傳承下去的同時,也讓蒙頂山茶發(fā)展得越來越好?!睆堒S華說。
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躍華在手工制茶
歲月如歌 守望前行
每年3月,在正值李花漫天的季節(jié),茶芽也開始在潤澤的環(huán)境中悄悄冒頭,這時候采摘制作的茶也格外細膩柔和。將一個初綻嫩綠的鮮葉經過精心炒制后制作成香氣氤氳的干茶,每一片茶葉,都凝練著制茶人的匠心。
有著20余年制茶經驗的制茶師李含敏,師承有著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傳承人之稱的魏志文。堅持手工制茶的李含敏,從開辦一家茶莊開始,打心底里就是想傳承、保護并發(fā)揚這一傳統(tǒng)制茶技藝。
“現在做手工茶的制茶師太少了,因為手工制茶耗時耗工,經濟效益一般?!崩詈粽f,好在市場上喜好喝手工茶的群體比較多,每年他經營的手工作坊都要銷售2500公斤左右的甘露和黃茶。
在了解到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李含敏十分興奮,“這是對匠心傳承的一種肯定,這也更加堅定了下一步對手工制茶規(guī)模擴大的信心,希望通過做好師徒制模式,讓一些有志于傳承傳統(tǒng)制茶技藝的年輕人將雅茶發(fā)揚光大”。
如何讓非遺成為促進雅茶進一步發(fā)展的強心劑?如何將“非遺茶”轉化為“致富茶”“發(fā)展茶”?四川雅茶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雅茶集團)作為雅安茶產業(yè)的龍頭企業(yè),有著一定的發(fā)言權。
雅茶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古勁表示,自公司成立以來,按照“全市一盤棋”的發(fā)展思路,整合資源,設立天潤農業(yè)、雅茶茶業(yè)、雅茶貿易三家涉茶公司,堅持走種植標準化、生產現代化、品類市場化、銷售多元化、產品品牌化發(fā)展道路,真抓實干,堅持“做標準、做品牌、做市場”。
“‘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雅茶發(fā)展的又一契機。公司在綠茶發(fā)展板塊,聘請魏志文先生為生產技術總顧問、總工程師?!惫艅耪f,魏志文是名山區(qū)首批推薦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2008年被四川省文化廳(現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命名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他將繼續(xù)指導公司綠茶生產,把關產品工藝等環(huán)節(jié)。
對于未來要如何打好非遺這張牌?古勁表示,目前,綠茶廠已建有魏志文非遺大師工作室,設有蒙山茶非遺文化展示區(qū),下一步計劃成立蒙山茶、雅茶茶葉研究院,深入專研雅安茶文化,以傳播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為特色,建立傳習實訓中心,通過舉辦非遺制作技藝競賽,以技能培訓、“傳、幫、帶”機制提升從業(yè)人員技術水平,為蒙山茶非遺項目保護、研究、展示、作品創(chuàng)作等活動提供重要的場所和新的載體。
(來源:雅安日報)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