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東的兩條河,昂曲和扎曲在此匯聚成澎湃的瀾滄江;漢代肇始的茶馬古道,讓西藏連通滇川等周邊省份,也讓各民族文化在這一樞紐交流交融,形成一座人文與自然和諧的浪漫之城——昌都。
?沿扎曲一路向北,在人口不足5000人的卡若區(qū)嘎瑪鄉(xiāng),當?shù)厝罕娛来鷱氖绿瓶ɡL畫、金屬鍛造、石刻等民族手工藝品制作,幾乎家家有工匠、戶戶有傳人。
??強巴林寺的彩砂壇城、嘎瑪寺的酥油花、康區(qū)的藏牌、卡若的火鐮……35項各級非遺項目在嘎瑪溝千年卡若藝術嘎瑪展館次第鋪陳。
??走進嘎瑪鄉(xiāng)學德村的玉葉倉民族手工藝培養(yǎng)學院,伴著一陣叮叮咣咣的響聲,展館中的非遺創(chuàng)作就在眼前。游客可以近距離觀察匠人捶打金屬,把平平無奇的銅鐵變成精美的火鐮、藏刀;穿上康巴人的節(jié)日盛裝,戴上紅珊瑚和天珠串成的項鏈,把火鐮、藏刀統(tǒng)統(tǒng)掛在腰間,拍出威武氣概“爆棚”、文化元素“拉滿”的風情大片。
??河北游客嘉瑩說:“我在書上看到,這些物件在茶馬古道貿易中就炙手可熱。”
??嘎瑪大道旁的另一座小院里是非遺“巴爾瑪錘揲法造像技藝”傳習基地、西藏巴爾瑪造像藝術有限公司的工坊,大量精細金屬件捶打成形、拼接組裝,形成一座座立體壇城和巨型造像。
?拼版照片:匠人在西藏巴爾瑪造像藝術有限公司工坊加工精細金屬件。新華社記者 王洪流 攝
??所謂錘揲法,是以銅片或金銀板片為原料,使用鐵臂、鐵套、榔頭、鏨子等工具,敲打出浮雕紋樣、各類造像、建筑裝飾等,對工匠造型能力與經驗要求很高。
??“除了傳統(tǒng)造像,現(xiàn)在我們還同中央美術學院、四川大學等高校合作。學者調研、學生實踐,我們也有機會和新銳藝術家和青年美術人才進行藝術共創(chuàng),形成文創(chuàng)產品?!惫矩撠熑烁卢敶稳世始诱f,今年以來,小院還開起工坊民宿,迎來游客沉浸式體驗西藏文化。
??“我對中國的藏文化十分感興趣。這次專門體驗制作造像,過程十分有趣?!庇慰退沟俜艺f。
??截至今年9月,昌都全市類似的文化產業(yè)示范基地已達39家。
??“在歐洲,意大利有佛羅倫薩這座文藝之城;在中國,昌都的嘎瑪也將打造成一座美麗的藏文化文藝小鎮(zhèn)?!备卢斷l(xiāng)鄉(xiāng)長李澤勇說,自然饋贈和文化底蘊形成的嘎瑪風情,在藏東迎接全球來客。
??沿瀾滄江南下,葡萄酒與溫泉帶來昌都的另一番風情。
?西藏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āng)葡萄成熟,農民正在采摘。(曲措 攝)
??瀾滄江在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āng)、曲孜卡鄉(xiāng)、木許鄉(xiāng)形成一片干熱河谷,這里19世紀中葉以來種植葡萄釀酒。如今,家家種果、戶戶出酒,形成“鹽井葡萄酒”這一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芒康還是遠近聞名的溫泉之鄉(xiāng),與昌都左貢、類烏齊等縣齊名。不少從云南、四川進藏的游客尋跡茶馬古道,選擇以溫泉沐浴的儀式感開啟西藏之旅。
??曲孜卡鄉(xiāng)有深山中的溫泉,數(shù)量和開發(fā)程度在芒康縣居前。為推廣葡萄酒產品,當?shù)剡€將二者聯(lián)動,打造獨具特色的紅酒溫泉。泡著露天溫泉,游客夜晚可以品河谷紅酒、看星輝月明。
??在芒康,不能不吃一頓鹽井加加面。這是一種用鮮湯、肉末烹煮的面,每碗只有一小口,要不斷加碗才能吃飽。每加一碗,食客要在桌上加一顆石子計數(shù)。多次出差芒康的四川人平措說:“最早是用四川的面、云南的肉、本地調料制成的,極具茶馬古道特色?!?/p>
?在西藏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āng)果拉叢農家樂,廚娘們?yōu)槭晨蛽瞥黾蛹用?。新華社記者沈曉朦 攝
??如今芒康許多面館都有“加加面挑戰(zhàn)賽”,主人用小碗一次次加面、食客一口口大快朵頤。
??“目前店里紀錄保持在147碗?!痹诩{西民族鄉(xiāng)經營果拉叢農家樂的果拉卓瑪說,“但生活再好也不能浪費。我們會提醒客人,如果吃飽了,只需用筷子在碗上搭出尖尖,就會停止加面;但對于不搭筷子的客人,我們還會再勸一碗?!?/p>
來源:新華網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