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4月23日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形象館正式面向全球發(fā)布以來,我們通過文字與圖像,在云上展示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品牌內涵、品牌產品、品牌形象,呈現(xiàn)有關中國地理標志品牌的學術研究成果。
近日,中國茶地理標志地圖在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形象館也正式上線。
地圖中總共包含中國601個茶葉地理標志,其中最多的是湖北省,有81個,其次是福建省和浙江省,分別有76、57個。
今日分享江西省茶葉地理標志地圖。江西省共有26個茶葉地理標志,其中綠茶地理標志19個、紅茶地理標志4個,其他茶地理標志3個。

左湖南右福建,
北上還有湖北安徽浙江,
在地標館的茶葉地標地圖里,
各個排的都很靠前,
顯得江西似乎變成了“茶葉洼地”。

廬山風光
江西還真不是“茶葉洼地”。
有好山有好水,
這里定有好茶。

冬日的廬山霧凇
在中國茶史上,論底蘊,
江西可是萬里茶道的黃金水道與兩大茶葉貿易樞紐。
北宋時期,江南15個重要的產茶州、縣,10個在江西。
清末民初更是江西茶葉的黃金時代,
江西83個縣,有50多個縣種茶,
種茶面積在百萬畝以上,
最高產量曾達30萬擔。
但到了近代,曾經的茶葉大省,
卻因種種原因出現(xiàn)了退步。
民國時,受東南亞國家茶葉種植影響,
我國的茶葉出口貿易飽受打擊。
抗戰(zhàn)期間,全省155萬畝茶園又幾乎全被炮火摧毀,
僅婺源等兩三個縣保存。
到了現(xiàn)代,江西茶重出江湖,
但全國的茶葉局勢已經是你追我趕,時不我待。
近幾年,江西省為大力推動農產品出贛,
打造了“贛鄱正品”這一省級區(qū)域公用品牌,
探尋江西茶與江西農產品的破局之路。
如今,“贛鄱正品”發(fā)展勢頭正猛,
廬山云霧茶、修水寧紅茶、婺源綠茶等,
一大批特色茶葉地標均納入其中,
第三批認證工作預計也將在今年年底完成。

“贛鄱正品”品牌主形象
江西茶,有歷史有故事,
你要聽嗎?
廬山云霧茶
中國茶葉地理標志地圖
對于廬山,大家最熟悉的應當是是蘇軾的《題西林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p>

廬山云霧 圖源:廬山智慧旅游
一年365天,200多天云霧繚繞的廬山,在茫茫霧海中,何人能識其真面目?“匡廬絕頂,產茶在云霧蒸蔚中,極有勝韻”。云霧的滋潤,促使芽葉中芳香油的積聚,使其保持鮮嫩,方能制出色香味俱佳的好茶。也正因此,廬山云霧茶要比其他茶采摘時間較晚,谷雨至立夏之間才開園采摘。


廬山云霧茶最講究的是炒青技術,必須炒得透,炒得熟。傳統(tǒng)是在斜鍋內進行,雙手拋抖炒,先抖后悶,抖悶結合,炒至青氣散發(fā),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還要在圓簸箕內用雙手回轉滾揉,成條后,再行抖散,揉青后的茶葉還需再次回鍋進行拋炒。制成的云霧茶以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六絕”一舉揚名中外。


廬山云霧茶,是佛茶也是文化茶。公元381年,南下廣東的慧遠法師途經九江,被閑曠秀麗的廬山吸引,遂駐錫于此,在廬山北麓修筑精舍東林寺,開創(chuàng)了凈土宗。據《廬山志》記載,東漢時,佛教傳入我國,當時廬山梵宮寺院多至300余座,僧侶云集。他們攀危崖,冒飛泉,競采野茶。在白云深處,劈崖填峪,栽種茶樹,采制茶葉。據有關數據統(tǒng)計,廬山上有摩崖石刻900余處、碑刻300余處,寺觀曾多達500多座,歷史上曾有1500名詩人,為廬山寫下了4000余首詩歌,歷代繪畫大師以廬山為題材所畫的山水畫,更是數不勝數……
如此多的文人雅士留下墨寶滋養(yǎng),廬山云霧茶喝起來自然頗為講究。人人都說泡茶“泉水為上”,茶圣陸羽遍訪天下名山,評出“天下十大名泉”,這其中廬山的谷簾泉,評為“天下第一泉”。宋代學者王禹偁考辨了谷簾泉水后, 在《谷簾泉序》中說到: “其味不敗, 取茶煮之, 浮云散雪之狀, 與井泉絕殊?!睋y定,谷簾泉水的pH值為6.8-6.9之間,更適合于泡茶,有利于茶葉品質風味的完美呈現(xiàn)。來廬山尋茶,可千萬不要遺漏這與廬山云霧茶最相匹配的“天下第一泉”。

修水寧紅茶
中國茶葉地理標志地圖
民國時期的上海與香港茶市,有個不成文的行規(guī):“寧紅不到莊,茶市不開箱”。因為寧紅茶是整個市場品質等級最高的茶葉,寧紅茶把價格定下來了,其他茶才能夠比照出價,寧紅茶可以說是當時武漢、九江、上海、香港等大碼頭茶價的風向標。
二十一世紀初期,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階段。受到國外文化沖擊,減肥成為當時的時尚,寧紅減肥茶應運而生,成為當年最暢銷的保健品。1998年的“芬氟拉明”事件后,寧紅茶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又恰逢此時茶葉市場萎縮,連帶著寧紅茶也一蹶不振。
經過十年來的努力,寧紅茶才漸漸恢復元氣,重返名茶行列。2015年,在江西確立“四綠一紅”發(fā)展戰(zhàn)略時,寧紅茶是唯一入選的紅茶品牌。


傳統(tǒng)寧紅工夫茶,享有英、美、德、俄、波五國茶商饋贈為“茶蓋中華,價甲天下”的殊榮,當代“茶圣”吳覺農先生還盛贊寧紅為“禮品中的珍品”,并欣然揮毫題詞“寧州紅茶,譽滿神州”。其獨樹一幟的品味風格,被茶圣詩仙們贊為“茶中美人”。


寧紅茶屬全發(fā)酵類中小葉種紅茶,新鮮茶葉采摘下來后,經萎凋、揉捻、發(fā)酵、烘干等多道工藝,形成了“輕萎凋、重揉捻、足發(fā)酵”的獨到核心制作技藝。此前,“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就包括了寧紅茶制作技藝。

婺源綠茶
中國茶葉地理標志地圖
一提起婺源,就想起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這個被稱為“中國最美鄉(xiāng)村”的小縣城,其實還有另外一長名片——綠茶。

婺源山村晨霧
“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短短數語,是陸羽《茶經》關于婺源產茶最早的文字記載。
美國威廉·烏克斯在《茶葉全書》中對婺源綠茶有極高評價:“婺源茶不獨為路莊茶之上品,且為中國綠茶品質之最優(yōu)者。其特征在于葉質柔軟細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潤。稍呈灰色,有特殊的櫻草香,味特強。有各種商標,以頭幫茶(春茶)最佳”。

婺源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的山區(qū),是中國綠茶“金三角”核心產區(qū),靠著婺源縣內原生態(tài)生長的特色茶樹品種——“婺源群體種” ,加上改進傳統(tǒng)松蘿茶制法,采取高溫殺青、小桶揉捻、低溫長烚的特色工藝,形成了色綠、香高、味濃醇的品質特點。從清康熙至光緒的 200 多年間,婺源茶葉生產和出口規(guī)模達到鼎盛,是中國外貿出口的主要物資之一。

作為朱熹故里,受朱子思想的影響和“徽文化”的浸潤,婺源的茶文化有著獨特的地域色彩。婺源茶道從婺源茶文化中選取不同的意蘊與內涵,通過藝術加工,向飲茶人和賓客集中展現(xiàn)茶的沖、泡、飲的技巧,體現(xiàn)出了“敬、和、儉、靜”的文化內涵和道德精神。
今年11月,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婺源縣國家級茶樹良種喜添“第三胎”——“婺綠1號”茶樹新品種獲國家農業(yè)農村部登記備案?!版木G1號”是采用單株選育法從婺源群體種中選出的茶樹品種,具有旱生、芽葉小、茸毛中等、持嫩性強等特征。是婺源縣繼“上梅洲種”“鄣科1號”之后選育的第三個國家級茶樹良種。

浮梁茶
中國茶葉地理標志地圖
對浮梁的初印象,來自于中學時期被白居易《琵琶行》支配的恐懼:“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何為浮梁?浮梁屬于曾經的“江南西道”,襟三江而帶五湖,昌江與長江兩水相融,舊時水利設施并不完善,“溪水時泛,民多伐木為梁,故名浮梁”。
唐朝時,浮梁是大唐的茶葉貿易中心。十七世紀,浮梁工夫紅茶經海上絲綢之路運到歐洲各國。到了民國初年,浮梁工夫紅茶還獲得了“1915 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49年,作為生日賀禮被國家贈予斯大林。


浮梁這座小城,不僅盛產茶葉,還“水土宜陶”。在民國前,“瓷都”景德鎮(zhèn)一直屬于浮梁縣,就連瓷器的原料“高嶺土”都因瑤里高嶺村得名?!罢~為茗,坯土為器”茶與瓷,讓浮梁在幾千年的歲月里誕生了獨特的“瓷茶文化”。瓷質茶具的細致、光滑,與不發(fā)酵的綠茶入口口感更加的相似,且水為茶之母,瓷為茶之父,茶滋于水,水藉于器。茶在陶瓷的裝飾包裹下更有一股古韻與意境。而陶瓷有了茶的填充倍顯豐滿,韻味十足。唐代文人顏真卿、陸士修等曾于浮梁品茗誦詩,并留下詩作《五言月夜啜茶聯(lián)句》,其“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閑軒”一句,描繪出浮梁茶的馥郁芬芳與茶具景德瓷的潔白剔透,二者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


近年來,除與“祁紅”師出同門的“浮梁工夫紅茶”“浮瑤仙芝”“瑤里崖玉”之外,還有“得雨活茶”“瑤河仙芝”,“西湖珍芝”“野蘭芝”“浮綠芽玉”“瑤嶺玉芽”……浮梁茶逐步研發(fā)出許多新的更優(yōu)品種,以推動茶葉區(qū)域公用品牌迭代發(fā)展,擴大產品矩陣。此外。浮梁縣還與湖南廣播電視臺茶頻道聯(lián)手打造浮梁茶新綜藝《最美茶藝師》,如今已經播出至第五季,讓全國各地觀眾更多“走進”浮梁縣、更多了解浮梁茶,不斷提升浮梁茶品牌影響力。
來源:農業(yè)品牌研究院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