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普洱茶膏是怎么制作的?

  歷史中的普洱茶膏是怎么制作的?普洱茶膏制作始于唐代,據(jù)吳任臣《十國春秋》所記,早在南唐閩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貢品茶膏生產(chǎn),即“貢建州茶膏,制以異味,膠以金縷,名曰耐重,凡八枚”。后來,云南土司采用云南喬木大葉種茶葉,借鑒唐代制茶工藝,采用大鍋熬制的方法,小范圍制作,初創(chuàng)普洱茶膏雛形。
 
  雖然最初的普洱茶膏存在制作簡單,質量較差的問題,但畢竟相對普洱茶而言,已經(jīng)是一種進步。而且這種進步很快就通過滇藏的茶馬互市傳播到了西藏,并迅速的被西藏上層人物所接受?;罘鸺壱律赖纳畟H乃至宗教領袖都成為茶膏的特貢者,民間禁止流通,使茶膏一進藏區(qū)就成為貴族所享受的特權物品之一。
 
  乾隆年間,由于大鍋熬制茶膏存在種種問題,因此作為貢品茶膏的制作,被遷入清宮御茶房(原址在乾清宮東廡),并由御茶房對普洱茶膏的制作進行了相當大的改進,一躍成為宮廷制品。宮廷普洱茶膏也正是定名。
 
  自此,由宮廷制作的普洱茶膏成為茶中珍品。由于宮廷普洱茶膏出品量極低,自始至終,沒有在社會上流通,能夠得到它的途徑只有一個:即皇帝每年都拿出一部分宮廷普洱茶膏賞賜給身邊的有功大臣和封疆大吏。
 
責編: ddm123456
普洱茶品牌推薦
?